1.2 Web 3.0的发展历程

1960年互联网诞生以后,互联网技术经历了数次迭代。从门户搜索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物联网概念,人们的生活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Web 3.0被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下一次革命,它的构建依托于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了解Web 3.0时代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万维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对Web 1.0到Web 3.0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Web 1.0是Web的“可读”阶段,用户之间的互动有限;Web 2.0是Web的“可交互”阶段,用户可以在这个阶段与站点进行交互,也可以在用户之间进行交互;Web3.0是Web的“可执行”阶段,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解释信息,然后为用户生成个性化的内容。

互联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是政府研究人员共享信息的一种方式。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体积庞大,难以移动,为了能够使用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就必须前往计算机所在地或者通过传统的邮政系统邮寄计算机磁带。

互联网形成的另一个催化剂是冷战的升温。在苏联发射了Sputnik卫星后,美国国防部开始考虑如何在核攻击后仍然可以顺利传播信息,这促使了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ARPANet,阿帕网)的形成。该网络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互联网。ARPANe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最初,阿帕网仅有4个节点,分布在与美国国防部有合作的四所大学内(4)

图1.8展示了万维网的诞生历程。1980年,美国国防部为所有军用计算机网络制定了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1983年1月1日,TCP/IP协议成为阿帕网的标准协议,互联网由此诞生。在此之前,各种计算机网络并没有标准的相互通信的方式。TCP/IP的创立标志着不同网络上的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可以相互传递信息。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首次提到了HTML语言;1993年,实现了HTML语言的功能标准化,这标志着万维网的诞生。HTML的出现,使Web访问更加便捷,也使得互联网的普及度大幅提升。

图1.8 万维网的诞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