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赏花宴(三)

但话虽如此,林如海内心说真的,也是有些嫌弃秦家门第与他们不匹配的。

儿子本来可以找到更加身份尊贵的存在。

林如海不希望自己和贾敏的一时不成熟的决策,就让儿子陷入因为孝道的桎梏中,坚决对娃娃亲不曾悔婚。

他和贾敏还是希望儿子可以真正遵从内心的声音,如果真的再遇良人,也不至于悔恨一生,只是与那秦家女出于责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蹉跎一辈子。

那是林如海和贾敏夫妇都不愿看到的景象。

父母之爱子,必用计深远,当初他们与秦家缔结婚约,也是经过细密考量的。

所以,他们决定给儿子另外一次抉择的契机。

更何况,那秦家女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是否心仪林祥还说不准呢。

他心中思量,儿子既不打算纳妾,自身又才貌双全,他们林家门第也不低,阁老家的千金他们也配得上。

至于公主,本朝虽无驸马不能掌实权的规定,但皇上目前并无适龄的公主,太上皇的公主年龄也不合适。

若是考虑其他皇子所生的女儿,林如海只能摇头。

本朝的皇子们若未能登基,封王后即便起初握有实权,后期也会逐渐被削弱,就如同太上皇的两个兄弟,他当初也曾重用那两位王爷,但后来那两位王爷便回王府安享晚年了,所收回的权利则被太上皇分给了自己的儿子。

新帝初登大宝,太上皇犹存,诸皇子仍握有实权。

待太上皇一旦撒手人寰,新帝必将独揽大权,诸皇子之权势,恐将日渐消减。

尤为关键的是,太上皇近来康健日增,昔日中风所致之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如今已大为改善。

林如海已能隔着屏风与太上皇对话,从其言语间透露出的中气来看,恢复之势颇为喜人。倘若太上皇持续好转,其后续行动将如何?...

而那些皇子们,又将如何应对这变幻莫测的局势?

因此,若非毫无站队之虞,譬如皇孙女之父已逝或身有残疾,与皇位无缘,否则实在无需趟这皇家浑水。

“我自京城归来,尚未宴请亲朋。这两日,我便与你母亲商定日期,由你母亲放出消息,邀请各府女眷前来赏花。”

此实乃变相之“选妃之宴”。

闻讯而来,携带待嫁之女的人家,无疑皆有心结亲。

如此,林祥便可亲眼挑选。

林如海劝说道:“无妨,无妨,我知道吾儿确实品行高洁,但多娶几房姨太太对你来说确实百利而无一害,你先权且走马观花一番,万一遇见真正的挚爱,趁着尚未生米煮成熟饭,那还为时未晚......”

虽说林祥也对他们的心思心知肚明,本不想出席,但实在难以拗过,只好无奈届时敷衍应付一番。

哎。

他心想,何必多此一举呢?自己又不准备纳妾,也没有让秦可卿做妾室的想法。

......

此并非林家独创,太上皇之女,四公主府中花园,素以百花争艳著称。

她性情豁达,乐于助人,每年皆愿将花园借出,举办赏花宴,成就无数佳缘。

林府旧宅,因久无主人,略显荒凉。

林如海欲借四公主之花园,以增色赏花宴。

与贾敏商议后,贾敏欣然应允:“此计大妙。”

与四公主联络之事,亦交由她处理。

二人未出阁时,便颇有交情。

荣国府老太太闻此消息,不禁一愣,随即长叹一声。

这赏花宴,并非人人都能办得妥当。

即便能借到四公主之花园,若礼数不周,来宾亦多限于亲朋。

消息既定,京城中珠宝衣裳之生意,悄然升温。

贾琏以私房钱及庄上人手,开设一售卖绣品、绢花、胭脂水粉之店铺,收益尚可。

然这几日,生意火爆,高档货品一扫而空。

贾琏苦笑道:“祥哥儿真是人见人爱。”

言语间,不无酸意。

王熙凤白了他一眼:“那是自然。”

若她尚未定亲,正值妙龄,定当竭力参与赏花宴,一展风采。

这位林家表哥,年仅十九便高中状元,哪家女子不曾幻想过嫁予状元郎?

更何况他比那戏文中的状元郎更加年轻英俊,若能嫁予他,梦中亦会笑醒。

贾琏闻言而笑,心知有人定将不悦。

果然,甄太贵妃闻此消息,不慎“失手”摔碎茶盏。

先前被拒绝,是因为早有娃娃亲也就罢了。

如今却又大张旗鼓举办赏花宴?

如此看不上甄家之女?

林家真当自己不可一世?敬酒不吃,偏要吃罚酒!

同样恼怒的还有南安王府的太妃,她搂着抽泣不止的孙女,心疼不已:“善儿,莫哭,世间好男儿众多,祖母再为你寻更好的。”

赵善不依,抹泪道:“不,祖母,善儿就要林状元。”

那日跨马游街,她偶然瞥见状元郎风采,一见倾心。

祖母亦曾点头,欲请荣国府老国公夫人出面说合。

南安太妃为难,林家已明确拒绝。

林家非小门小户,岂可强求?

赵善拉着祖母的衣袖撒娇:“祖母,你定有办法,善儿知道你最疼善儿了,祖母~”

她使出撒娇绝技,以往只要她坚持,祖母总会让步。这次,她亦满怀期待。

南安太妃终是妥协,柔声哄道:“罢了罢了,祖母自会为你筹谋,你且乖乖回去,洗漱歇息,瞧你这副模样,哭得跟个小花猫似的,再哭可就不漂亮了哦。”

赵善闻言,破颜而笑,“祖母,善儿最听祖母的话了,祖母也早些安歇吧,今日祖母定然辛劳,若是累坏了身子,善儿会心疼的……”

南安太妃心中一暖,将人紧紧搂在怀中,连声唤着“心肝宝贝”,“善儿乃我南安王府的掌上明珠,祖母定会让你得偿所愿。”

与此同时,四公主正与驸马谈及林家之事。

四公主下嫁于世家崔家二郎,崔二郎对仕途无甚兴趣,考取举人后便迎娶了四公主,此后便沉浸于山水之间,吟诗作画,日子逍遥自在。

他们府中的园子之所以名扬京城,皆因夫妻二人对此倾注心血,精心打理。

四公主端坐于精致的梳妆台前,身后的丫鬟手巧地为她梳理长发,“京城许久未有如此热闹景象了。”

驸马坐在她身后,欣赏着妻子上妆的模样,接话道:“皆因林家培养了个出众的儿子。”

四公主点头赞同,轻叹一声:“确是个出类拔萃的孩子,若我们的儿女能有他一半优秀,我便心满意足了。”

他们乃京城中人人称羡的恩爱夫妻,膝下二子二女皆为嫡出。

崔二郎听出妻子话中有话,挥手示意丫鬟退下,亲自为妻子上妆,“你可是有了什么想法?”

四公主轻叹一声:“玥儿已十四岁,虽万般不舍,也该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了。”

玥儿乃他们的小女儿,大女儿已出嫁,如今只剩小女儿的婚事让他们忧心。

崔二郎选了一支金簪,轻轻插入她的发间:“你之前不是觉得秦家那孩子不错?”

他所说的秦家子,乃是礼部尚书的孙子。

四公主望着镜中的自己,微微一笑:“我之前确实觉得秦家小子不错,秦家家风也正,但如今林家这小子亦不逊色,且林家有个规矩,四十无子方可纳妾。”

说到此处,四公主眼神坚定。...

这世道对女子诸多不公。

他们夫妻虽恩爱,但驸马亦有姨娘,只是她使了些手段,让驸马冷落了姨娘。

她身为公主,为名声所累,不能明目张胆地要求驸马守身如玉,她的女儿没有公主的身份,更是身不由己。但若女儿所嫁之夫能专一不二,她的女儿便不必承受那撕心裂肺之苦。

崔二郎未加反驳,新科进士跨马游街时,他也曾观看,对林祥并无不满。

此时他又想起刘阁老家的小孙女也到了议亲之龄。

四公主微微挑眉,透过镜子看向驸马:“我觉得林家若有眼光,便不会选她。”

崔二郎不解,问道:“何出此言?”

他并未听闻刘阁老家的孙女有何不妥之处。

四公主轻轻点头,“她本人确实并无不良传闻,但……”

关键便在于这个“但”字之后。

崔二郎摆出一副愿闻其详的姿态。

四公主轻笑一声:“刘阁老此前未明确站队,虽曾夸赞过三皇子,但并未被归入三皇子一派。然而,他与原六皇子,也就是如今的新皇,曾有过节。此事知晓者虽非众多,但也不算少。林家离京多年,不知他们在京中的人脉是否向林如海提及此事?”

若林如海对此毫不知情,四公主并不介意透露给他。

崔二郎回忆起此事,但朝中大臣与皇子间的矛盾屡见不鲜,难道他们之间的矛盾竟如此严重?

“只要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即便前脚争吵,后脚也能一同品茗。”崔二郎说道。

四公主却摇了摇头,“刘阁老行事中庸,不愿卷入纷争。”

这番话说得颇为含蓄,实则意指刘阁老擅长调和矛盾,而六皇子登基前性情刚烈,对于那些尸位素餐、只求表面和平的做法深恶痛绝。他身份尊贵,昔日与他共事的官员中,不少人因他的严厉批评而气得需寻医问药。

因此,两人之间早有龃龉,那一次争执尤为激烈,最终刘阁老虽胜一筹,六皇子暂且隐忍,但此事真的就此了结了吗?

昔日的六皇子,如今已贵为天子。虽然他登基后性情看似温和了许多,但四公主深知这只是表象。

他骨子里仍是那个倔强不屈的六皇子,只是因尚未完全掌握权势,才暂且以和为贵。

待到他权倾天下之时,刘阁老恐怕难逃告老还乡的命运,甚至可能面临清算。想到此处,四公主不禁叹息。若新皇宽宏大量,刘阁老或许能安然退隐;但若新皇严苛,那便可能是秋后算账。刘阁老酷爱古画,名声远扬,却经不起细查。

想必刘阁老心中也有数,新皇登基后,他便打发了一个无功名的儿子回乡。但若还有一线希望,他定不愿就此认命。如今先皇仍在,他尚可与新皇周旋,胜负未定。

因此,但凡眼光锐利之人,都不会轻易与刘阁老结亲。林如海仅此一子,若刘阁老家中出事,林家作为姻亲若袖手旁观,必将遭人非议,说其凉薄。而若刘阁老能继续春风得意……四公主觉得这可能性微乎其微。

聊着聊着,四公主的心情也沉重起来。新皇严苛,他们日后都需谨言慎行。

转眼间,便到了宴会之日。

园子被一分为二,男宾女眷各据一方。

贾琏与王熙凤被委以重任,负责招待宾客。此乃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两人欣然应允。王二太太虽也有意参与,却拉不下脸面,老太太见她那副模样,心中甚是厌烦。

“王氏愈发不成体统了,自己想去便去,还指望敏儿开口求她?真是愈发糊涂了!”

此次宴请,林如海邀请了亲朋好友,林祥也请来了自己的挚友,如计朋予等同窗、同榜进士中相谈甚欢之人。

丁启游本欲前来,却因故回乡。

此乃“赏花宴”,王柳也厚着脸皮不请自来。他渴望攀上一门显贵亲事,近来虽接触了不少人选,却总因各种缘由摇头拒绝。此次宴会,正是他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万一有哪位大人慧眼识珠呢?

尽管林祥风头正盛,但仕途漫长,他们才刚刚开始。

贾琏跟在林祥身旁,心中暗自惊叹。他对计朋予、王柳、陈子承、刘秀义等人都有所了解。

计朋予去年松阳书院进士及第,虽名次不高,但才华横溢,深得上司赏识,如今在户部担任从七品给事中,负责稽核财赋、注销户部文卷等事务,身为六科言官之一,拥有监察六部的权力。

王柳则是今科二甲进士,正等待翰林院庶吉士的考核结果,前途未卜。

陈子承亦是今科进士,不过位列三甲,他并未回乡,而是留在京城奔波。

贾琏刚得知,他已被任命为东北某县县令,不日即将赴任。

从他与林祥的言谈举止来看,两人关系颇为亲密。

刘秀义自不必提,今届探花之选,仪表堂堂,其祖父乃一方诸侯,位居四品知府,母亲则出身显赫皇商世家。若非林祥如璀璨明珠在前,他的声名定将更为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