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种思想普通百姓还是不知道为好
- 大明:这个皇太孙无法无天
- 心有不甘啊
- 2001字
- 2025-01-09 08:00:37
他很讨厌文官们搞出来的这一套礼仪,但是他后面也发现百姓们是相信这些东西的。
是相信皇帝就是老天爷的儿子就是天子,用好了这套东西能够增加皇帝的权威,增加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然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老天爷会下雨,他也觉得是不是有龙王啊之类的神仙在天上掌管着下雨的事情。
尤其是在他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的父母亲被饿死的时候,他骂过老天爷。
为什么不给我们这个地方下雨?
为什么要连年干旱导致颗粒无收?
为什么你的儿子元朝皇帝不干人事?
眼睁睁看着老百姓们活生生饿死。
但自己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没发现有什么神圣的光环笼罩在自己的身上。
他甚至没有在成为了老天爷的儿子之后,跟老天爷这个当父亲的见过一面。
即便是在梦里也没有见过。
当时他就奇怪,自己已经成为了真命天子,那老天爷总该来见一见自己这个凡间的儿子吧,可是没有。
只有礼部的那些官员跟他讲,只要诚心的祷告,只要祭拜天地,老天爷自然就会降下各种吉祥的征兆。
当然如果哪里发生了灾荒干旱也好,洪涝也罢,那都是你这个儿子没干好事,所以你爹才会降下惩罚来警示你。
那时候朱元璋心里面就很窝火,老子当了天子之后,没有见过你的面也就罢了,天天好吃好喝好待遇的供着你,你却没有让我大明王朝年年风调雨顺。
咱每天勤勉有加的处理国家大事,没有一天敢懈怠,你倒是时不长的来一个干旱来一个洪水,显得你好能耐一样。
但现在听完了朱雄的这番解释他才明白,原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老天爷,下雨、干旱、洪水其实都是因为物候在影响。
下雨就是因为天气热把地表的水或者湖里的水,水塘里面的水给烤出的水汽,上升到半空中遇到了寒冷的空气,然后越来越多之后,就形成水珠掉下来。
为什么会干旱呢?
是因为这个地方要么原本就没有水源,要么是因为太冷都是水气不足。
洪水的形成也可能是因为像朱雄说的那样,有部分地区水源非常丰富,本来水气就比较多,又加上被风带过来的其他水汽,从而集中降水。
当然朱雄也说这只是一部分的原因。
但这一部分的原因就已经足够解释大部分的现象了。
朱元璋仔细回忆了一下当年家乡,明明属于四周水源都挺丰富之地,可依旧出现干旱。
想了一想还真就如同朱雄说的那样,是太冷了。
他有切身感受,尤其是因为他们家非常的穷,穷人家更能感受寒风凛冽有多难受。
他回忆了一下才后知后觉,那几年的天气还真就是冷得出奇。
原本九月十月属于不冷不热,比较凉爽的季节,可那几年的九月十月就已经冷的彻骨。
按照朱雄的这个理论,一解释就能解释的清楚了,由于天气太冷,水汽没办法上升,也就无法形成降雨,自然就会连着干旱。
不过一想到这里,他也如蒋瓛那样,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如果这种理论传出去了的话,那当年自己打江山的时候,出现那么多天灾人祸,所有的起义军都把天灾人祸归结为元朝皇帝不作为,元朝的官员贪污腐败,就显得有点说不过去了。
虽然那的确是事实,可如果没有物候的影响的话,这种情况是不会那么剧烈。
老百姓们只要有口饭吃,大家就不会想着去造反。
毕竟提着脑袋去干这种事,也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
天底下能出几个朱元璋这种好运气的人?
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起义出身,当年有多少弟兄死在了这条路上,有多少枭雄倒在了争霸的途中?
张士诚陈友谅这些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枭雄,可不照样身首异处,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连陈友谅、张士成这样的巨擘都没能笑到最后,更别说普通的起义军的一员。
所以朱元璋也觉得朱雄的这个物候理论,对天命所归的冲击非常之大。
即便朱元璋明白,这就是能解释一切原因的好的理论,可也不能随便传播。
这么一传播,会大大削弱皇权的神秘性和天命所归的威严。
对于朱元璋这种争霸天下、再造华夏的开国皇帝来讲,天命所归的光环加持没有那么明显。
但对于后辈儿孙们来讲,天命的价值就相当的有用。
因为天命所归就代表着你不同、你不凡,老百姓们就不会轻易的去觊觎你的位置。
即便老百姓有这种心思,也会自己嘀咕,我就是个普通百姓,我怎么能跟人家天命所归的人相比?
所以即便遇到些不平事,他们也不会想着造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确是一句相当响亮的口号,但这种口号对于当权者来讲,是要严厉禁止的。
所以朱元璋这个时候就很矛盾。
明知道这个理论相当有用,但他却不太想让朱雄去传播。
即便朱雄将来是嫡长孙也会成为皇太孙,甚至会当皇帝,这种言论也尽量不要随便公开。
在少部分群体当中传播也就罢了,老百姓知道的太多不是什么好事。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统治者都实行愚民政策的原因。
不要说老百姓就算他这个当皇帝的看完了朱雄说的这些,都觉得背后发凉。
朱元璋握着记录朱雄言行的册子,“天公越不做美,权贵越不当人。”
朱元璋对此事深有体会,正如朱雄说的那样,一有天灾必有人祸。
这些权贵吃饱喝足之后根本不管百姓们的死活,只会在百姓们走投无路之时,以最便宜的价格收买百姓们的土地。
这种事绝对不能在大明出现,这股风气必须要刹住。
“人头税摊进土地税里,谁的土地越多谁交的税就越多,好主意。不过还得加一条,有功名者,每人只能免税一百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