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好事

在赵坤鼓励的目光下,于飞鸿稍稍想了想,便自信满满地开始了表演。

只见她做了一个拿钥匙开门的动作,走进门,听了什么动静,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了几步,探头望去,一脸震惊,先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继而愤怒,几欲往里冲。

接着她激动的情绪竟然慢慢平复下来,只见她惨然一笑,一步一步往后退,转身开门离开。

“啪啪啪……”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赵坤也是眼睛一亮。

倒不是说她演的有多好,而是她有明确的人物设定。

表演是没有套路的,你惊慌、愤怒、大喊大叫,甚至冲进来痛打一番都是合理的。唯一重要的是你对人物的设定,根据人物的性格,你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很明显于飞鸿给自己设定的人物性格是理智的,隐忍的。

相比前面的同学,于飞鸿演的最好,赵坤就她的表演给大家点评分析了一番。

之后向于飞鸿提问道:“如果你演的这个人物性格是偏激的,而且你不是第一次发现你的爱人背叛,你会怎么演?”

“那我会……”

于飞鸿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继而抬起头来,目光锐利,神情坚定,语气中充满浓浓的攻击性道:“那我会到厨房拿一把刀,然后走进卧室,杀了他们。”

有点让人不寒而栗。

赵坤却依旧微笑点头:“不错!”

然后就这个人物性格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也是巧了,题目唯一一个综合感类的题目被于飞鸿抽到了。赵坤之所以这么问,仅仅是他的恶趣味。

因为在若干年后,电影《喜福会》中于飞鸿饰演的盈盈就有这样类似的故事情节。只是影片中的她并没有杀死丈夫和情人,而是亲手溺死了自己的儿子后逃离了家庭。

赵坤这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很受89表演班的同学们欢迎,毕竟跟干巴巴的理论相比,哪有抽题表演有趣啊。

跟开盲盒似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演自己的,看别人的,然后聚在一起评头论足。

马精武老师听说后,还特意过来听了一堂课,感觉收获满满,还半开玩笑道:“干脆你就留在学校当代课老师算了,我跟院长去说,等下次有了编制,优先考虑。”

这倒是北电一贯的风格,未来高职班毕业的丁修,本科班的李涯都曾经在表演系当过代课老师。

其实能够留在北电当老师也不错,不过赵坤更愿意当导演系的老师,而不是在表演系教学生演戏。

别的没啥,就冲青影厂每年有两三个故事片的指标。

赵坤觉得之所以自己的教学方式受欢迎,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表演系的学生可能普遍都是学渣,毕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摆在那里,学起理论知识来比较吃力。

但他们又是从竞争激烈的艺考中脱颖而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表演天分的。于是乎,只要把他们放到角色里,什么想象力、感受力、幽默感、形象感啥的,瞬间通透。

其实给表演班教课挺好玩的,尤其还能近距离看到这些未来虚伪做作的明星大腕们青涩一面。

比如唐马儒是个开朗阳光的大男孩;邵兵调皮捣蛋,却悟性极高;看似桀骜不驯的谍战之父居然唱歌很好听。

谍战之父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仅仅比赵坤小几个月,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混了几年后才考上了北电。

这货好像还在跟于飞鸿偷偷的谈恋爱。

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生病请假的老师回来了,赵坤就结束了这段短暂的代课经历。一共上了八堂课,收到二十五块七毛六的代课费。

北电代课,上一节课的费用是三块两毛二。

这点工资确实不高,难怪后世李涯在北电代课时不得不要吃软饭。

洗印厂那边的校正拷贝终于做好了,一个三分多钟拷贝居然收了他三百块钱。

加上之前的洗印费、道具制作费用、人工费、车马费、伙食费等等,林林总总加一块儿都快小两千块钱了。

这话不算器材是借学校的,拍摄场地借联想公司的,还有那五卷16mm的胶片,如果统统都加进去,可能一万块钱都打不住。

八十年代末的一万块,放到三十多年后起码得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吧。

拍电影果然是奢侈的艺术!

王睿今天上班一直心不在焉,上午他没课,坐在办公室里无心备课,时不时就朝窗外瞄一眼吧。

直至看到一个瘦高的身影骑着自行车正在慢吞吞地骑过来,他顿时眼睛一亮,看了一眼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起身淡定出门。

待走出办公室,瞬间脚步加快,顺着楼梯一溜烟就跑到楼底下。

“赵老师好!”

“嗯,你们好!”

赵坤骑着自行车迎面正好碰到几个89表演班的学生,跟他们点头打了声招呼。

代了一个星期的课,混了个老师的名头,听起来感觉很不错。

“坤儿!坤儿!”

王睿站在楼下挥手招呼。

赵坤用力一蹬,自行车滑过去。

“拷贝拿到了么?”

“拿到了,这不赶紧过来跟郑老师交作业嘛!”

赵坤拍拍斜挎的背包,把自行车往道边一支。

王睿松了一口气:“那就好。”

说着,凑到近前,压低声音道:“谢老师今天来了。”

赵坤一听顿时满脸欣喜,连忙道:“好事啊!”

前文说过,谢飞老师是二代,在北电地位超然,行事随心所欲。虽然是导演系的老师,大多数时间却在忙于个人创作。平时在学校里经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赵坤他们上大一时,谢老师正在拍《湘女萧萧》,这部片子获得了板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堂吉诃德奖。

大二倒是给他们上了一年的导演艺术课。

到了大三又忙于改编小说《黑的雪》,后来拍成了这次要参加柏林影展的《本命年》。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拍了一部藏省背景的电影《世界屋脊的太阳》,前段时间听说一直在隔壁的北影厂做后期。

可以说在当下指标紧张、资金困难的条件下,谢飞老师算是比较高产的导演。

“就是,你赶紧跟郑老师说,一会儿放映的时候记得叫上我啊!”

忙了这么久,今天是真正揭晓答案的时候,作为制片人的王睿也是特别期待能够早点看到成片。

“嗯。”

谢飞老师今天难得在学校最好了,赵坤的目标是送奖,即便有郑老师的帮忙,想要让谢飞老师推荐去柏林,一切还得用作品说话。

“啪啪啪!”

赵坤迈着轻快的脚步上楼,敲响了郑老师办公室的门。

“进来!”

赵坤闻声推开门,探了探脑袋,郑老师正在伏案工作。

相比洒脱的谢飞导演,郑老师才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致力于中国导演人才的培养。

看看郑老师自78年以来的作品,除了刚开始的两部作品是谢飞导演联合执导之外,其余电影作品都是带着青年导演一起做的,有点像导师带着研究生一起做实验,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发表论文时导师署名第一作者,后面跟着一串学生的名字。

当然偶尔因人情所托也会拍拍电视剧,不多,就两三部,而且同样能够带着学生一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