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大乾太上皇自从禅位之后,没过上几年舒心日子便整日郁郁寡欢起来。最终,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太上皇在忧愁与苦闷之中离开了人世。
而新登基的大乾太宗,起初倒也表现不俗。他深知武力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极为重视武将,并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外大肆扩张。一时间,邻国们在大乾铁骑的冲击下纷纷败退,不得不遣使求和。然而,就在这看似辉煌的战绩背后,大乾国内的民生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
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和权威,大乾太宗决定大兴土木,修建一座宏伟壮丽的宫廷。不仅如此,他还下令挖掘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加强南北地区之间的联系。这项浩大的工程耗费了上百万的民力以及难以计数的各类资源。百姓们为此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正所谓树大招风,大乾国内的这番动荡很快引起了东北方向一个大国的注意。这个大国敏锐地察觉到了大乾此刻的虚弱,于是毫不犹豫地派遣大批精锐军队悍然入侵。大乾太宗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赶忙调遣士兵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增援。这场激烈的战争持续了数年之久,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力逐渐被消耗殆尽。与此同时,大乾国内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繁重的劳役,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叛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恰在此时,大乾太宗突然身患重病,不久后便与世长辞。按照他临终前留下的遗诏,由太子继承皇位。新即位的皇帝便是后来的乾元帝,年号定为天圣。
乾元帝登基伊始,面对国内混乱不堪的局势,当机立断地下旨将前线作战的军队撤回,转而用于平定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然而,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般简单。这些叛军趁着大乾太宗驾崩之机各自拥兵自重,纷纷宣布脱离大乾独立建国,并扬言从此不再承认自己是大乾的子民。整个大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与动荡之中。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陆之上,各地叛军纷纷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并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度。其中最为强大的几个国家分别位于东南方向的禹国、吴国以及南越国,还有地处西南地区的蜀国,以及雄踞于北方的魏国。
若要单纯从实力方面来评判,那无疑是北方的魏国最为强盛。其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们更是智勇双全,让周边各国皆对其忌惮三分。然而,东南的这三个国家虽然各自的实力稍逊一筹,但它们却懂得相互协作、共同御敌。每当乾国派遣大军出征东南时,这三国便会紧密团结在一起,联合起来抵御乾国的入侵。正因如此,尽管乾国多次发兵攻打,却始终未能将这三国彻底征服。
至于西南的蜀国,则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山峦叠嶂、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蜀国充分利用这一地形特点,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击退了乾国汹涌如潮的攻势。
其余那些由叛军所建立的国家,同样深知单打独斗难以与乾国抗衡,于是纷纷选择抱成一团、互相支援,以求自保。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新登基的乾元帝可谓是焦头烂额、烦恼不堪。他接手的这个皇位,乃是其父皇留下的一个巨大烂摊子。如今,摆在他面前的道路似乎只有一条:不断调遣军队去平定叛乱。
就这样,乾国与各地叛军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激烈鏖战。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局始终处于一种僵持不下的状态,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整个大陆仿佛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乱泥潭之中,百姓们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而年轻的乾元帝究竟该如何打破这僵局,实现天下太平呢?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来到了天圣四年。自乾元帝登上皇位至今,已然过去了整整四个春秋。
此时此刻,苏白那位身为镇西将军的父亲正率领着大军远在他乡征战杀伐。他们所攻打的对象正是位于西北方向的西梁国。这西梁国实力虽说不上强大,但也绝非弱小之辈。然而,乾国却不敢轻易将其一举歼灭。原因无他,只因这西梁国虽自身实力有限,但它的背后却有着草原之地四大帝国之一的突厥撑腰。
想当年,乾国处于鼎盛之时或许并不会畏惧突厥帝国。可现如今,国内叛乱四起,局势动荡不安,乾国自然需要暂且收敛锋芒,避免与突厥正面冲突。毕竟,此时的乾国绝不能给草原之地任何入侵中原的借口和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战役中,苏白的老爹率领部下成功击溃了西梁国五万雄师,这一辉煌战绩无疑会令西梁国心痛不已,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