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登基,大宴群臣。
大殿上早已被清理干净,
赵固拥立我登上王位之后,也顺便做为赵国使臣祝贺了一下,一起来贺的还有各国使臣。
正在推杯换盏之际,突然有侍卫来报,说道:“义渠王亲自来贺秦国新王登基!”
群臣突然就震惊了!
大家都窃窃私语,他怎么来了?他居然敢来这里?
原来,义渠是秦国西边的一个国家,国力强盛,连年与秦国战争,是秦国西边一大隐患,使秦国无法全力顾及东面。虽然义渠国败多胜少,但是秦国始终未能将其消灭。
没想到,这一次义渠王竟亲自来了。只不过,义渠王此行,必无好事!
我马上想到,对方也是一国之君,自己理当亲自迎接!
我便对宣太后说道:“母后,义渠王前来,本王理当亲自前去迎接。”
宣太后的美目闪了闪,说道:“义渠王此来必无好事。你新登王位,只怕震不住他,我和你同去。”
说着站起身来,对群臣说道:“义渠王亲来,本宫和秦王理当去迎接,诸公且请宽座,本宫去去就来。”说罢携着我的手,一起出去。
宫门外,义渠王的军队整齐排列,粗略看上去有数千之众。看来,义渠王此行有充足的准备。
义渠王身材高大,金发碧眼,英俊逼人,跟现在的新疆人差不多。他站在一随从中间,显得甚是突兀。
我一眼就看出来此人与众不同,赶紧上前,握住他的手,热情的说道:“义渠王远道而来,孤甚是荣幸。还请进里面说话。”
母后宣太后也走上前来,说道:“义渠王请。”
没想到义渠王却没理我,却是直勾勾的看着宣太后,目中露出震惊的神色,良久才说道:“久闻芈八子国色天香,今日得见,幸如何之。”
芈(mi)八子说得就是宣太后了。宣太后原名芈月,是楚国王室之女,在秦国宫中原来做女官,芈八子是她的旧称。
宣太后寡居未久,听见他的调戏之语,略有些嗔怒。口中说道:“义渠王请自重。我大秦新王登基,宫中正设宴庆祝,义渠王请入宫,一起喝一杯吧。”
我看了看义渠王,没想到这么个枭雄,却是好色之徒,心里不免有几分鄙视。
不过,现在可不是调情的时候,就急忙拉着义渠王的手,说道:“义渠王里面请。”然后就拉着他往里走。我无意间一撇,却看见宣太后俏脸含春的神色。
我靠,不是吧?!
不过,很快我就意识到,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即然郎有情,妾有意,不如成全你们!
席间,我对义渠王极为热情,嘘寒问暖,频频敬酒。义渠王则时不时偷看宣太后几眼。
当我问到义渠王暂住哪里时,义渠王答道:“本王暂住驿馆,所带兵马驻扎城外。”
这怎么能行!即然决定要利用他,就先要腐蚀他!
于是我吩咐左右:“来人呐,赏义渠王所带兵马肉食、酒浆。”
又对义渠王说道:“驿馆哪里是您能住的地方,我大秦土地广袤,房舍众多。请义渠王居甘泉宫吧。”
义渠王连声道谢。
他正想办法接近宣太后呢,不住下来哪里有机会!
利用宣太后牵制义渠国,使其不犯我边境,能腾出军队出击东线;又利用义渠王诱惑宣太后,使其无心问政,这就是我的手段!
虽然宣太后垂帘听政,但只要她无心问政,那还不是我说了算!
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还能真做你的傀儡不成!略施手段,就能叫你找不着北!
虽然我登上了秦王,但并无实权。放眼群臣,没有一个自己的心腹。国内政务把持在右丞相樗里疾手中,大事则是由垂帘听政的宣太后说了算——由于父王驾崩,母亲宣妃也就变成了宣太后。
我本想过过清闲的日子,但是即然登上了王位,有些事就不能不管。前世的我深知皇族权力斗争的残酷,皇家向来无亲情,眼前就是现成的例子。公子壮登位秦王没几天,就被魏冉赶了下去。我这个皇位,能不能座稳还很难说。
要坐稳王位。办法也简单,只要杀掉皇族中有可能登王位的那些兄弟,我的位置不就稳了么?
我想到一件事,就是皇后和公子壮还在逃亡中。若是有其它国家像赵国一样支持他们,我这个秦王只怕坐不了几天。
公子壮一派,也是宣太后的心腹大患。想必宣太后也欲除之后快。
我又想到了率先支持我的魏冉,此人若是用好了,也能成为我的第一个心腹。此人虽是宣太后的弟弟,但他不是楚国人!
这一次,我决定跟宣太后玩点儿阳谋。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向母后宣太后进言,希望能派魏冉去追杀皇后及公子壮。
宣太后想了想,说道:“惠文后确实该杀,让他去吧。”
我暗自想到,怕是宣太后你也担心惠文后和公子壮他们会卷土重来吧!
追杀公子壮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要利用魏冉,还要提拔他一下。
于是我就向宣太后进言道:“为了便于行事,可以将魏冉提升至将军职位,命他守卫咸阳。”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知道宣太后不会拒绝,因为魏冉是她的同母弟弟,是他在朝中的依仗。
提拔魏冉还有一个原因,魏冉不是楚国人!以后对付楚国,宣太后肯定不愿意,那正好用魏冉去对付楚国!
到时候就是你姐弟俩互掐,跟我可没什么关系了。
可是对于公子芾和公子悝,怎么办呢?虽然他们是我同胞弟弟,但他们也是我王位潜在的竞争者。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宣太后宠爱的两个儿子!
我突然想到,我不能给宣太后和后世留下一个暴君的印象,因此,对付他们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先以高官厚禄以赂之,然后徐徐图之。
我想到后世《财神客栈》里的一句话,谋以忍为尊!
于是我建议宣太后,封公子芾为泾阳君,封公子悝为高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