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纸调令
- 水浒:在下宋江,下雨开奖
- 321虾头人
- 2313字
- 2025-01-26 10:10:06
官军围剿梁山失利,县衙乌云密布。
济州府那边收到消息后,暂时没有下文,但一场大动荡肯定在悄然酝酿中。
两天后,宋江被请到时文彬书房。
本以为是县太爷缓过神来,要和他核实当日交战详细细节,然而一见面,时文彬就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恭喜啊宋押司。”
“恭喜?”宋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恕小人愚昧,喜从何来?”
时文彬递过来一份公文,示意宋江自己看。
宋江恭敬接过,快速扫了一眼,不自觉眼睛睁大:“调令?”
“没错。是朝廷刚刚下发的调令,恭喜宋押司高升。”
所谓的调令,来自东京开封府那边。
大致内容是,举国旱情严重,朝廷注意到宋江的表现,认为是可造之材,所以要把他调入东京,到工部下属水部任从九品雨师,受水部员外郎调遣。
这对宋江来说,绝对是难得的阶级跨越。
他本身在郓城县衙已经做到头了,押司算是吏员的天花板,但并不属于朝廷命官,想要继续往上升,除非建功立业,否则几乎没有可能。
而进京担任水部雨师,品阶尽管是最末端的从九品,却也让他实打实从“吏”进步到“官”。这样一来,他就成功踏上继续进步的台阶。
看着宋江喜形于色,时文彬没有嘲笑,他很清楚,一名吏员得到这样的机会,肯定极为激动兴奋,不过,时文彬还是提醒道:“宋押司莫要高兴得太早。”
宋江听出话里有话,赶紧请教起来:“求大老爷指点迷津。”
“此次朝廷奖励你治旱有功,固然可喜可贺。但据本官所知,加上你,共有三十六名有功雨师一同进京履新。”
“三十六名?”
也就是说,朝廷一下子调入这么多人,要么搞什么大动作,要么只是做做样子给人看。
不过,不管缘由是什么,毕竟是升官,包括待遇和前途都焕然一新,宋江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他收拾心情,摒弃消极杂念,郑重向时文彬抱拳作揖:“宋江感激大老爷长年栽培,尤其是上表为宋江请功,宋江铭记于心!”
有一说一,别看每次治旱救田后,时文彬上表都把最大的功劳据为己有,但好歹是加上了宋江的名字,这在官场已经非常有良心了。
而正是这一封封的请功文书,才奠定了宋江向前一步的基础。
时文彬颔首,算是承了宋江的情。
他本人有些惋惜,如果不是晁盖等人劫生辰纲,又接连爆发出晁庄遇伏、围剿梁山惨败,不然以他在郓城积累的政绩,也有机会获得重用提拔。
现在看来,梁山一日不踏平,他在上级乃至朝廷的眼中,都是无用之辈。
离开书房后,宋江心情颇为轻松。
而关于他即将进京履新的消息,就像长了脚的风,自动散播开来。
朱仝雷横两个顺风耳很快找到宋江,好奇打听起来:“哥哥,听说你要高升了?”
宋江含笑点头,当场承认:“不算什么高升,就是进水部担任从九品雨师。”
“从九品?”雷横两眼放光,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毕竟从“吏”到“官”的跨越,也是他们这些人的共同梦想。
朱仝长舒一口气感叹道:“哥哥真好。出了梁山这档子事,闹得县衙人心惶惶,大家伙忧心忡忡,接下来会不会无休止围剿梁山,倒没想到,哥哥突然就要脱离泥潭了。”
饶是家境富裕的朱仝,都心中泛酸水。
堂堂七尺男儿,谁不想青云直上光宗耀祖。
朱仝平日没那么多牢骚,不代表他没心没肺。
不过,朱仝很快意识到现在说这种话不合时宜,多少显得自己过于小家子气,当即脸上浮现笑容,冲宋江抱拳道喜:“公明哥哥,朱仝在这里先勉励一声前程似锦,望哥哥去了东京,时时有贵人相助,处处有喜鹊衔枝。”
宋江哈哈摆手:“言过了。我在东京举目无亲,去了那里等同于重新开始,能混成什么样子谁又能说得准呢。”
雷横跟着哈哈:“哥哥莫要谦虚。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的,以哥哥之名气义气,不信闯不出一片天地。”
朱仝点头附和:“难得雷横会说人话,这也是我想表达的。”
“你!”雷横吹胡子瞪眼,但忍住没有发作:“要不是今天是哥哥的大喜之事,我高低要和你打一架。”
“谁怕谁。”朱仝可不会被吓倒。
由于宋江即将履新,他在县衙的文书工作,也被时文彬安排开始交接。
而在正式交接之前,他要先回一趟宋家村。
来到家中,宋江告知老父亲和弟弟宋清关于调令的情况,宋太公和宋清都很激动。
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宋家能出宋江这样的人才,绝对是祖坟冒烟了。
宋清激动到眼角含泪:“哥哥,调令上说,中秋后就要进京?”
“是的。我打算过完中秋,第二天就出发。”
话说中秋佳节,其实也就后天了。
但与往年不同,由于举国干旱,郓城这边受到的影响也不小,故此整座县城都没什么节日气氛,估计那天不会有什么盛大庆祝活动。
宋太公盘算了一下,那就在中秋那天,一家三口吃一顿团圆饭,算是为宋江践行。
时间一晃,中秋来临。
宋江没有进城,他整天都在家里待着。
一大早,他就和宋清一起杀牛宰羊,又把灯笼里的灯油添满,今晚就在院子里摆上一桌美酒佳肴,一家三口一边大吃大喝,一边欣赏圆月。
已经是中秋了,天气彻底凉下来了。
宋家村的麦田早就收割完毕,虽然收成只有去年的七成左右,但乡亲们都非常知足,要不是宋江出手相助,他们只怕颗粒无收。
只是,地里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他们担心来年如果还是干旱,怕是难以为继。
宋太公和宋清在家务农,同样有类似顾虑。
“哥哥,你说这老天爷怎么回事,为什么四个多月了,一滴雨都不下?”
“天上的事,谁知道呢。”
“哥哥,你说这回调入水部履新的雨师,加你在内共三十六人,都是治旱有功之臣,会不会是朝廷有什么动作,打算大力治旱?”
“但愿如此吧,等我进京报到后就知道了。”
吃完饭后,宋江宋清伺候老爹躺下休息。
宋江则是与宋清推心置腹交代起来:“我走之后,这个家就拜托你了。”
“哥哥说的什么话。”
“还有这些东西,你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哥哥留着自己用,我不需要。”
“留着吧。家里如果遇到什么事,切记三思而后行,我们也要经常书信往来。”
“哥哥放心,我晓得。”
宋江将绝大部分灵石和金银积蓄都留给宋清,本来想把灵符灵丹甚至转性豆都给一些的,但宋江考虑到不好解释来历,免得宋清多想,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