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刘禅回到御书房,孙传庭很快也来到御书房,刘禅挥挥手,让王承恩和方正化出去,并关上了御书房的大门。
刘禅喊了一声“相父”,再也忍不住,一下子扑倒在诸葛亮(孙传庭)的怀里。
虽然前世的他,已经65岁了,这一世的他,也已经17岁了,但在相父面前,他永远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虽然他们已经相认有一段时间了,但有袁枢一直在旁边,又担心魏忠贤的怀疑,一直没有机会单独相见。
诸葛亮此时也是泪流满面,在他的心中,阿斗就是自己的孩子,比诸葛瞻还亲的孩子。
前世他们的缘分太浅,这一世,他们跨越千年,再次相见,重续前缘。
他轻轻拍着刘禅的背,也轻声呼唤:“阿斗,阿斗,再见到你,真好!”
良久,刘禅才松开诸葛亮,有些尴尬地笑笑。
他看看此时的诸葛亮,34岁,仪表堂堂,正是人生最好的时刻。
“相父,前世阿斗不懂事,让相父操碎了心,让您英年早逝。这一世,阿斗一定好好努力,不让相父那么操劳。”
诸葛亮点点头,“好,阿斗长大了,微臣也放心了。”
刘禅突然想到,自己投降曹魏,相父一定失望极了。
他对诸葛亮躬身一礼,哭道:
“相父,前世阿斗让您失望了,我没有守住大汉江山,最后还向曹魏投降,阿斗真是没用。”
诸葛亮拍拍他的肩膀,慈爱地笑道:
“你做得很好,在位期间,矢志北伐,还能让大汉保持稳定,百姓生活相对富足,微臣很高兴,你父皇也会很高兴的。”
“大汉以一州之力,对抗曹魏,没有奇迹出现,本就不太可能。邓艾兵临成都,若强行抵抗,除了徒增伤亡之外,不会有任何改变。”
“你为了大汉百姓,投降曹魏,虽然少了血性,但也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你不必自责。”
“但这一世,你是整个大明帝国的皇帝,大明现在风雨飘摇,如果不励精图治,有被蛮夷夺了江山的可能。”
“不。”刘禅坚决地说:“我大汉岂能向蛮夷投降?”
说完,他又想起来,以自己这几斤几两,哪里搞得定这么庞大这么复杂的大明江山?
“相父,您为什么要让孙承宗来当内阁首辅呢?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必须是您的啊。”
诸葛亮笑了,“陛下,微臣现在是孙传庭,一个五品的郎中而已,哪有资格当内阁首辅呢?”
刘禅说:“当年父皇在新野,三顾茅庐请您出山,不是一开始就任命您为军师吗?”
诸葛亮哈哈大笑: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已经过了一千年了,再说,大明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自有一套固定的制度,哪能说改就改呢?”
“不过,我们可以效仿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让内阁去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御书房招募一批能干的青年才俊,协助陛下处理朝廷大事。”
刘禅一听,这方法不错,这样一来,相父就不会那么累了,还能手握大权。
突然他又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大明朝的这个制度多好啊,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自己可以什么事儿都不用干。
相父没有提太监和司礼监,这莫不是要废除司礼监,那以后岂不得自己亲自批阅那么多奏折了。
“相父的意思是废除司礼监?那以后奏折谁批红啊?”
诸葛亮看看刘禅,轻轻摇了摇头,哎,阿斗还是个孩子,爱玩。
“司礼监要废除,扩大内阁的人员和权限,日常政务所有内阁大学士一致同意的,可以直接发六部执行,意见不一致的,由陛下裁决。”
“但他们批阅的奏折,需要每天写节略给陛下看。重要的事情,由陛下和御书房大臣决策之后,交内阁和六部直接办理。”
刘禅明白了,废除司礼监,小事儿内阁办,大事儿御书房办,内阁意见不一致的,由御书房裁决。
这样一来,任命相父为御书房首席大臣就可以了。
自己可以照样斗蛐蛐,相父照样大权在握,还不用那么累,一举多得。
“好,就按相父说的办,朕任命相父为御书房首席大臣,御书房大臣名单由相父推荐。”
诸葛亮一下子就明白刘禅的意思了,这又是要当甩手掌柜啊。
可是,我的本意不是这样的,我的本意是御书房大臣只是陛下的顾问和智囊,不是要专门给我设一个御书房首席大臣。
“陛下,此事不妥,御书房大臣只是陛下的顾问和智囊,协助陛下处理朝政。”
刘禅点点头:“是啊。”
诸葛亮说:“那就不需要这个首席大臣,所有事情由陛下决定。”
刘禅一脸无辜地说:“可是朕才疏学浅,也没有朱由检的记忆,大明朝政这么复杂,朕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只好辛苦相父了,别人朕也不放心啊。”
诸葛亮也无话可说了,阿斗说的是实话,大明朝政如此复杂,他还真的搞不定。
哎,自己只有操心的命,有什么办法呢?
既然这一世还是阿斗当皇帝,自己责无旁贷,必须挑起这个重担。
现在朝廷的这些官员,都是些老官油子,首先要赶紧找一批有干劲、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充实御书房,为后面的全面改革储备人才。
诸葛亮认真梳理了一下他所知道的所有人,从中挑出了卢象升、梁廷栋、姜曰广和吴阿衡三人。
梁廷栋、姜曰广、吴阿衡这三个人都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是孙传庭的同年,有私交,能力品行也算不错。
梁廷栋之前是南京兵部主事,后来担任永平兵备副使,不满那么多朝廷督抚为魏忠贤一个太监建生祠,辞职回乡。
姜曰广,以前是翰林院编修,天启六年以正使身份出使朝鲜,去时不带大明一物,归时不取朝鲜一钱,朝鲜人还立碑纪念他。
奉旨巡视皮岛,上疏赞毛文龙为豪杰。
天启七年,魏忠贤认为他是东林党人,将其革职。吴阿衡,以前在山东担任县令,巧设埋伏,大败白莲教,因公提升为监察御史。
上书向皇帝揭发魏忠贤恶行,遭阉党记恨,正准备杀了他,恰巧他回家奔丧,幸免于难。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进士,在兵部、户部干了几年之后,半年前才升任大名知府,今年才28岁。
当然,还有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毕懋康等能人,也都召回京城,只是这些人是科技方面的人才,不适合在御书房,更适合工部。
有卢象升、梁廷栋、姜曰广和吴阿衡,再加上自己、袁枢和英国公的儿子张之极,御书房现在有七个人也可以了。
诸葛亮将名单交给刘禅,刘禅扫了一眼,一个都不认识,不过这不重要,相父的提议,同意就行。
当即把王承恩叫了进来,下旨让卢象升、梁廷栋、姜曰广和吴阿衡四人进京,同时召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和毕懋康四人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