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京都有个范青天,铁公无私辨忠奸

一时间,京都里开了许多书籍专卖店。

这些书店会摆上一排书架,然后把书一本本放在书架上。

放学的学子、下班的工人、放衙的官吏,都会光顾一下家门外的书店。

不管是消遣时间的话本小说,还是算术心学的专业书籍,应有尽有。

现在大周的读书人,已经不光是学习儒学的世子了。

认字阶层的大量崛起,给整个京都带来了新变化。

在京兆尹范建看来,这便是移风易俗吧。

包拯也曾就任过大宋京兆尹,他曾在自己的笔记里写过:

“京兆尹公事繁忙,非超凡拓达之人不可胜任。”

意思就是京兆尹的公事非常繁忙,如果不是很有工作能力、心态很好的官员,是没法干好的。

范建在衙门忙到了夜晚七点。

他抬头,按了按太阳穴,看见大堂的时钟,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又加班了。

这时范建会怀念自己当御史的时候。

在御史台的生活特别的轻松,每天只要按时上下班,工作内容也很机动,不用强坐在衙门里消磨时间。

那时,范建就会跟一两个同僚,一边在京都最繁华的茶馆中饮茶,一边打听坊间的风评。

御史被叫做清流,这个清也有公务清闲的含义。

也难怪清流文官看不上父母官。

整日奔忙劳碌,从早忙到晚,压根没有时间研习学问,连诗词功夫都消减许多。

好在范建原本也不擅长诗词。

范建换下自己的官袍,走出了衙门。

自从朝廷下达了扩编的命令,京兆尹衙门整整扩编了一倍。

京兆尹衙门原本加上捕快,就有五百人,现在的队伍更是高达千人。

范建也是对京兆尹衙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直以来,京都都有两大患。

一个是京都的火患。

不光是京都,现在整个世界的大型城市,都有严重的火患。

英吉利的国都曾发生过大火。

土耳斯的国都也曾有过。

京都在大周定都以来,共有过五次大火,小火灾更是数不胜数。

起火的原因也很简单。

城市里屋舍密集,而京都许多屋舍仍然是木质的。

这些木质房屋,一旦起火很容易引起连绵的大火。

比如先皇时期时曾有过场大火,那次大火连绵半月,一直烧到城墙才熄灭。

那场大火烧毁了十万户房屋,造成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许多经历过那场大火的老人,对当时的场景依然心有余悸。

而李天继位以来,也起过好几次大火。

幸运的是火灾造成的损失没有太大。

但是京都的火患危机依旧很大。

为了解决京都的火患,范建精心规划了一套系统。

范建在京都的每个街区,都打造了一座瞭望塔。

这个瞭望塔有八层楼那么高,每天都有两个衙役在瞭望塔上看守。

一旦所在的街区出现了火情,那瞭望塔便会按下机关,在塔身的面部发出预警。

而临近的瞭望塔,便会按照制定好的程序,把火情传给京兆尹衙门。

通过瞭望台的连锁系统,京兆尹衙门能够第一时间就知道火情。

得知消息后,范建每五个街区,便会设立一个消防局。

消防局挨着河水或井。

消防局的水车,每天都会储蓄足够的水。

一旦发生火情,消防局便会立马出动,按照瞭望塔传递的消息,精准的来到起火的地点。

随后京兆尹的消防员,便会迅速扑灭火情。

若是火情过大,那瞭望塔就会通知周围其他的消防局,一同过来灭火。

这些瞭望塔不光能监视火情,若是出现匪盗,也可以快速的发出消息,指引捕快追击犯乱的飞贼。

所有消防员和瞭望员,也全是京兆尹的衙役吏员。

他们能拿到朝廷的俸禄,并不是无偿工作。

同时范建还在京兆尹特别设立了一个小金库。

范建让京兆尹的户科,用京兆尹的名义,采买了一些京泸铁路的股票,同时还买了些市场上较为稳健的股票,由户科专门经营这个小金库。

一旦消防员和瞭望员,或者京兆尹的捕快在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

就可以在小金库里取出一笔钱,当做抚恤金。

这项仁政当然得到了很多支持。

原本京都的捕快,因公殉职的就不少,消防员的工作也很危险,但是待遇问题解决后,抚恤金也承担了后顾之忧。

范建设立的这个京都预警系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光是一个月,就扑灭了三十起小火情。

依靠瞭望塔抓捕犯人,京兆尹的捕快也成功捕获了十几名轻功了得的飞贼。

如果说京都的第一大患是火情。

那京都的第二隐患,便是京都的权贵家奴。

京都地区,权贵云集。

不过权贵一般不会去平民所在的街区。

但是权贵的家奴,时常会在市集卖菜,帮主家采买东西。

这群权贵的家奴欺行霸市,引得京都百姓非常痛恨。

他们不光经常强买强卖,还欺男霸女,欺压寻常的百姓。

而从前的京兆尹,碰到这种权贵家奴都觉得烫手山芋。

若是贸然抓了,最后也得乖乖送回权贵家中,任凭这些权贵自己处置。

京都百姓怨声载道。

但是在范建担任京兆尹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范建成立了巡逻队,一旦发现权贵的家奴欺行霸市后,巡逻员立马逮走审问。

这群家奴只要认罪画押,范建当天便会把他们发配。

不管是兰乌草原还是漠北国,甚至是更为遥远的西疆,以及潮湿闷热的大越,这些地区全需要人呢!

范建一个月就足足发配了五百名权贵家奴。

这当然引起了京都权贵的不满,他们纷纷上奏弹劾范建。

但是奏折还没送到李天案上,就被内阁骂了回去!

内阁大学士钱多明家里,有个买菜的家奴欺辱菜农被抓走流放。

钱多明立马把府中有劣迹的家奴全都送去京兆尹衙门,让范建审问定罪,全部流放。

内阁大学士这样表态了,京都权贵们也只好严加约束家奴。

京都的治安为之一清。

这下子,京都百姓愈发感激范建。

京都各处都传唱:“京都有个范青天,铁公无私辨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