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次辅第一件事要管制商人,桐油商业联会涨价

所以曾黎入阁的第一封奏折,便是请求朝廷重树法纪,使用法家之学管理城市!

这当然不是曾黎一个人的想法。

而是在大周所有的大臣里,重新拿出大周律里的严法条,已经成了许多大臣的共识。

曾黎只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个而已。

同时曾黎也保留着法家对于商贾的厌恶。

他觉得商贾全是逐利的小人,若是不管制,他们一定会无法无天。

曾黎的主张在京都官员里也很有市场。

随着他的入阁,他身边围拢了更多的人。

和齐顺义这种出身礼部的儒家大臣不一样,法并不排斥朋党。

曾黎索性大方的成立了一个“律法研究会”,邀请那些喜欢法家的大臣聚会。

所以当曾黎入阁后,他请求重申大周律,加强各地法律执行的奏疏很快便得到了陛下的批准。

李天甚至朱笔一挥,让内阁重修大周律!

这下子,整个大周官场就像是在热油里浇了一盆水。

顿时沸腾爆炸起来!

重修律法!

这可当朝的第一大事啊!

全部的官员都在看着!

而一向很平稳的内阁,也因为曾黎的入阁,开始剑拔弩张起来。

打起来!

李天满心欢喜的看着自己的两大阁老不对付!

朕就是要你们打起来!

就在大周处于一场风暴时。

此时的闽南,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商业组织——桐油商业联会。

桐油是桐树分泌的油脂,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材料。

在现代社会,桐油出口也是很重要的财源。

桐油乃战略物资!

桐油有两个最大的作用!

一个是刷在船舰的甲板上,能起到防水的作用。

甲板上涂抹桐油,能养护甲板。

修建海船,修补、保养,都需要很多的桐油。

如果只能造船,桐油还称不上是战略物资。

桐油还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天然润滑油。

蒸汽机里需要桐油来润滑。

而发射火炮以后,也需要拿桐油来润滑炮膛!

这也意味着桐油是一种重要的军用物资!

桐油这么重要,而桐树生长在南边的森林里。

闽南地区拥有的桐树最多。

现在闽南也有很多的种植园,专门采集桐油。

这东西虽然生产难度不高,可是最大的问题是生长期太长。

一棵桐树从种植到可以出油,至少得七年的时间。

而现在桐油的需求暴涨,虽然已经在不断地种植了,仍然供不应求。

可是闽南的种植园主们,在市场竞争时,都把桐油的价格压到很低。

这也让大周享受了许久的低价桐油。

但是价格战的结果,是许多种植园主都赚不到钱。

沈凌就是闽南最大的种植园园主。

沈凌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闽南几乎全部的种植园主,凑在一起开会。

“桐油商业联会”。

但凡手下超过五十棵桐树的,都受邀参加了这个联会。

沈凌为了这次联会可以说煞费苦心,他甚至邀请了市舶司的一名太监出面,帮他联系了许多桐油商人。

沈凌坐在主座上,说道:

“各位全是大园主了,我也明白大家时间宝贵。”

“我就直说了,现在桐油的价格太低了!”

众人连连点头。

随着人力成本的增高,桐油的成本也随之增高。

割桐油是个体力活儿。

在桐树上划开口子,然后等油脂分泌出来。

到傍晚时在收集起这些桐油筒。

一旦碰上下雨天,还得立马收好这些筒子。

若是桐油中进了水,那就没法用了。

现在种植园的人力成本也在快速的上涨。

虽然贩卖桐油仍是有利润的,可是也没之前那么暴利了。

沈凌说道:“得涨价!”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便开始鼓掌。

这些大园主,早就想涨价了。

无奈同行卷的太狠。

只要有人涨价,立马就有人降价出货。

沈凌说道:“咱们组建这联会,就是为了可以掌控桐油的价格!”

“市面上大量的桐油,都在咱们的手上!”

“只要咱们坚持以一个价格出售,桐油就可以涨价了!”

众人想了想,好像有点道理的样子。

沈凌邀请的这些大种植园园主,基本占据了九成的产量。

他们联手涨价,那就是要涨价了。

现在桐油的需求巨大,压根不愁卖。

很快,场上的大桐油商们达成了共识。

一个桐油商业联会正式成立。

而这个联会成立以后,第一件事便是一起提高桐油价格!

桐油价格提高百分之十!

这个消息立马传遍了市场上下。

对于桐油涨价反应最激烈的,是那些拿桐油维护机械的工坊主们。

朝廷的造船厂采买桐油,当然是用赋税的方式。

朝廷直接在种植园里带走桐油,涨价对官方来说没有影响。

可是那些自己采买桐油维护机器的工坊主们,便是最大受害者了。

桐油涨价,让他们的成本也上涨了。

原本维护机器就成本很高,这下许多工坊主真要吃不消了。

但是桐油的销量仍然不减,这也使桐油商业联会尝到了甜头。

已经在酝酿新一轮的涨价了。

……

此时的费干塞盆地。

朝廷在费干塞盆实行军垦,远征军在这里已经建立了城市。

不得不说,这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天赐之地。

周围全是荒芜的沙漠,沙漠里硬生生的出现这样一大块绿岛。

此处气候湿润,聚集了附近全部的降水。

土地肥沃水草肥美。

更主要的是这个盆地很好守。

盆地的进出口是三个狭窄的谷底,只需建立炮楼、修建碉堡就能防御住了。

要不是波旦部队主动出击,然后折损了精锐。

大周想要攻占这里也不容易。

现在唐孝仁把自己的行辕也建在了费干塞盆地上。

现在的费干塞盆地,四处倒是牛羊和军田。

唐孝仁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整个盆地。

他对左右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老夫第一次看见这样自然奇景!”

接任兰德的新西疆军将领,也是兰德麾下偏将的刘东明说道:

“使相大人,这费干塞盆地乃我大周天赐之地,占领此地,对波旦战争便有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