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元璋的“阶级跨越”
- 靖难风云:朱棣的逆袭之路
- 能吃又不胖
- 1511字
- 2025-02-06 17:15:46
1368年,南京,应天府皇宫。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整个中国的底层百姓看到了奇迹。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皇帝朱元璋,原本就是个地道的底层人,甚至可以说,是社会最底层的那一批。
在他的童年回忆里,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填饱肚子。在那个“富人天天吃肉,穷人连饭都吃不上”的元朝,朱元璋这个放牛娃的身份,注定了他这一辈子都难有什么大出息。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1344年,一场大饥荒席卷淮右地区,朱元璋一家人饿得实在活不下去了。于是,父母带着孩子四处流浪,结果没过多久,朱家父母和兄弟一个接一个地饿死,最后只剩下朱元璋一个人活了下来。
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跑去当和尚。
在那个年代,寺庙里至少能混口饭吃。可惜,没过多久,庙里也养不起人了,朱元璋只好出来要饭,整整三年,四处流浪,看到什么能吃的就往嘴里塞。
这一段经历,深深刻进了朱元璋的骨子里,让他成为一个极端现实主义者:
想活下去?靠自己!
别人欺负你?那就比他更狠!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拳头才是硬道理!
后来,朱元璋误打误撞加入了反元起义军,从一个小兵一路杀到最高统帅,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帝国。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烦恼——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朱元璋深知:自己的成功,主要靠的是拳头,但后代呢?他们可没挨过饿,也没打过仗,能不能守住这个江山,真不好说。
所以,他在立太子这件事上,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立长子朱标。
朱标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性格温和,宽厚仁慈,跟他爹完全不一样。朱元璋一直想让他当一个温柔而强大的皇帝,于是亲自培养,还给他配备了一批超级豪华的智囊团,比如:
宋濂(大明的头号文臣,负责文化建设)
刘伯温(军师级别的人物,神机妙算)
李善长(行政管理专家,善于搞政治平衡)
但问题是,朱标太善良了。
有一次,朱元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狠狠责骂了一个大臣,甚至差点砍了对方的脑袋。朱标在旁边看得心惊胆战,事后悄悄劝父亲:“父皇,这样不好吧?”
朱元璋冷笑:“你懂什么?这世道,就是你不狠,别人就欺负你!”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隐隐感觉到,朱标的性格可能不太适合治理这个残酷的世界。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朱元璋依然相信,只要再磨炼几年,朱标一定能成长起来。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1392年,朱标突然病死了!
这个意外,直接把朱元璋的计划全打乱了。
皇太子没了,那皇位该传给谁?
朱元璋的儿子很多,最出名的有几个:
朱标(长子,已死)
朱棣(四子,燕王,战斗力爆表)
朱允炆(朱标的儿子,书生气十足)
按照封建传统,皇位应该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可问题是,朱允炆太文弱了!
这个年轻人,平时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写字、讨论圣贤之道。他的理想是做一个“仁君”,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相比之下,他的叔叔朱棣,则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朱棣从小练兵,带兵打仗,从没输过。
他在北平镇守边疆,随时和蒙古人干架,战斗经验拉满。
性格刚烈,果断决绝,典型的枭雄风格。
如果让他们两个来比拼皇位的继承人选,你会选谁?
朱元璋心里,其实也犹豫过——是传给朱允炆,还是朱棣?
但最终,他还是咬牙选了朱允炆。为什么?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王朝的根基,不能随便改!
就这样,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
不过,为了防止自己的那些儿子们搞事情,朱元璋在死前,给他们立下了一条铁律——“朱家家规”:
皇帝可以换,但不许动藩王!(宗室藩王手里都有兵权,不许乱改!)
朱家人要齐心协力,守住大明江山!
谁敢造反,灭他全家!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他死后,朱允炆虽然软弱,但至少藩王们不会欺负他。
但他没想到,这条“朱家家规”,最终成为了引爆靖难之役的炸药桶……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正式即位。
谁都没想到,一场血雨腥风,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