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成的手指在绘图板上微微发抖,汗珠顺着鼻尖滴落在《钢结构设计原理》的扉页上。设计院顶楼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堆满图纸的工位上。作为刚入职三天的实习设计员,他正盯着王工留下的改造项目——那是栋八十年代的老厂房,CAD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像蛛网般缠住他的视线。
“小刘,这份承重梁验算下班前要交。“隔壁工位的陈工递来一叠图纸,封面用红笔潦草地写着“急件“。窗外忽然划过一道闪电,将图纸上“抗震等级6.8“的字样映得惨白。
暴雨在六点十分准时降临。刘相成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看着电脑屏幕上未完成的BIM模型。雨水在落地窗上冲刷出道道水痕,倒映着办公室里最后两盏台灯——一盏在他头顶,另一盏在走廊尽头的总工办公室。
“先把这个带回去看。“临出门时,总工突然塞给他一本《装配式建筑节点详图》,书页间夹着便签条:“重点看第三章焊缝处理“。刘相成把书塞进帆布包时,瞥见扉页盖着“密级Ⅱ“的蓝色印章。
地铁站外的积水漫过鞋帮,他小跑着穿过雨幕,帆布包里的专业书隔着衬衫传来阵阵凉意。走到梧桐巷口时,天空突然裂开一道紫色电光。
那不是寻常的闪电。它像条发光的蜈蚣,在云层间扭动着暗紫色的身躯。刘相成愣在原地,看着那道电光突然折转方向,径直劈向自己脚边的积水。
剧痛从尾椎骨炸开,仿佛有根烧红的铁钉沿着脊柱往上钻。他最后的意识停留在帆布包飞溅出去的瞬间,那本《节点详图》在雨中划出抛物线,书页间飘落的便签条上,“焊缝处理“四个字被雨水晕染成血色的墨团。
......
消毒水的气味里混着CT机的嗡鸣。刘相成睁开眼时,首先看到的是床头挂着的心电监护仪。蓝白条纹的病号服下,后背的灼痛感像块烙铁压在第三节脊椎处。
“真是命大。“护士边换输液瓶边说,“雷击点在积水形成的地电势回路里,你背包里的书反倒成了绝缘层。“她指着墙角帆布包,“不过那本书被烧穿了七页。“
刘相成艰难地转头,看见帆布包上焦黑的破洞。当他试图抬起右手时,忽然发现指尖萦绕着细微的紫电,转瞬即逝。
深夜的病房里,脊椎处的灼热愈发强烈。刘相成在辗转反侧中陷入梦境,却发现自己站在十二岁时的卧室里。褪色的蓝鲸贴纸还粘在书桌上,台灯罩缺了角的米菲兔正投下鹅黄色光晕。
书桌上赫然摆着三本书:被烧焦的《节点详图》,翻旧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还有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BIM建模入门》——那是他在地铁上随手翻过前五页的培训教材。
当他打开《节点详图》时,烧毁的第七章竟完好如初。更诡异的是,那些复杂的节点三维图在眼前自动拆解,他能用思维任意旋转模型,甚至能感知不同焊接顺序导致的应力变化。
“叮——“脑中突然响起清脆的提示音。刘相成惊觉书架上多出个透明沙漏,细沙正从上方缓缓流下。当他尝试在脑中构建某个T型节点时,沙漏流速骤然加快,等模型完成,沙子恰好流尽。
现实中的晨光透过窗帘时,刘相成猛然坐起。他发现自己竟能默画出整个第七章的抗震节点,连标注字体的倾斜角度都分毫不差。更不可思议的是,昨天还令他头疼的BIM建模参数,此刻在脑海中清晰得如同掌纹。
一周后的项目会上,当刘相成将改良后的抗震方案投影到大屏时,总工手中的保温杯盖“当啷“一声掉在桌上。那个采用交错式耗能节点的设计,正是《节点详图》第七章被烧毁的内容。
“方案不错,但焊缝处理要参照新规。“散会后,总工把刘相成叫到办公室,从保险柜取出本红皮手册。当刘相成的手指触碰到《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瞬间,脊椎处的灼热突然加剧,书页间的焊点示意图仿佛在视网膜上烧出印记。
那晚的梦境里,红皮手册出现在儿时书架上,沙漏变成了双倍容量。当他尝试组合两种新型焊法时,窗外忽然飘过青色衣角——那个雷雨夜惊鸿一瞥的油纸伞女子,此刻正倒悬在他的梦境天空,伞骨上的铜铃无风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