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

“城乡社会”的提法立基于对中国城市传统和城乡关系的本土化理解。薛凤旋否定了那种中国没有城市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城市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城市传统,足以与欧洲城市传统相提并论。[3]中国城市传统的本质特征是地方体系和城市体系的合二为一,城市和周边的乡村可以被看成同一个地方,城市只是这个地方的首府所在地。城市和乡村本来就是“同一个地方”,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和乡村是一体的。每一个完整的地方社会都是有城有乡的,这和城乡分立的欧洲社会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乃至可预见的将来,我们都没有纯粹意义上的乡村社会或者城市社会,每一个地方都是城乡一体的“城乡社会”。由于每一个完整的地方社会都是“城乡社会”,所以,我们大概也可以说整个中国都是一个“城乡社会”的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城乡一体并不是城乡之间对等且权利义务明晰基础上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并非在“分得清”的基础上的“合得来”,本质上是一种粘连状态。有史以来,恐怕就没有哪一个朝代将中国的城市与乡村在权利义务关系上分清楚过。平等或理性的城乡关系似乎必须建立在地方自治权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基础上,这不是中国的传统。在中国,乡村臣服于城市,城市领导、治理乡村,城市和周围的乡村属于同一个地方。这种属于“同一个地方”的城乡关系,自中国有“城”以来就始终存续,差别主要在于它的具体实现机制和表现形式。

这种城乡一体既是生活层面的,即费孝通所说的乡村和城市本来就是一体的,也是系统层面的,即它们都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个地方(见表1)。最近的发展是系统和生活的更加一体化。在系统层面上,城市在地方中的系统性扩张,以市管县体制为政治基础,以某种公有制的土地制度为利益纽带,以资本和技术的力量为物质基础,强化了城市对于周边乡村的控制,使地方体制演化成了城市地方体制。在这种城市地方体制中,城市依托周边乡村而扩展,既控制乡村又反哺乡村。在生活层面上,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越靠近城市,这种融合就越彻底;即使远离城市,农村居民也需要从城市获得生存的资源。

表1 “城乡社会”概念的主要内涵

近来,有学者提出中国正在从乡土中国变成一个“城乡中国”,这种提法与“城乡社会”的概念出于共同的时代感受。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个提法主要有两层内涵:第一层是从城乡二元体制到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变革;第二层是从大多数人务农到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人口结构变化。具体地讲,经济学家如周其仁和刘守英在提出“城乡中国”时更关注类似于土地制度的普遍性制度问题,人类学家如赵旭东提出的“城乡中国”突出了一个整体的文化转型问题。

“城乡社会”的概念和“城乡中国”的提法有几点重要的不同。

其一,两种理解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不同。刘守英的“城乡中国”论虽然将历史的起点设置在农民被土地和村庄束缚的乡土中国时代,但是,作为主要批判对象的城乡二元体制被认为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就存在一个历史或逻辑起点的模糊问题。在“城乡社会”的概念中,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的时代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不足以成为思考中国城乡关系本质特征的出发点。赵旭东的“城乡中国”明确地将历史的起点设置于遥远的过去,但是他更关注生活层面,对于系统层面兼顾得比较少。

其二,“城乡社会”的概念强调了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延续性。“城乡社会”的概念也以人口的大规模城市化为经验基础,但是在肯定从城乡二元体制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间断性的同时,更加强调了中国城乡关系内在的延续性。在“城乡社会”的视角下,将一个地方社会融为一体的机制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适性的一体化机制,比如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行政制度和各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另一类是基于本土体制和文化的粘连机制,主要是中国式的单一制国家制度、市管县体制、土地公有制和集体土地征用制度、身份制度和家庭制度等。前者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清晰划分基础上的“分得清”和“合得来”,后者则以权力/利益与责任的统一性为基础使主体之间的关系分工不分家。多年以来人们都很关注普适性的一体化机制,却忽视了本土性的一体化机制,或者这里所说的粘连机制。

其三,“城乡社会”的概念更加突出了地方性城乡关系的整合性。虽然“城乡中国”的提法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景,但这个前景是以某种程度的城乡分治为前提的。但随着城乡关系的进一步演化,作为一种地方体系,城市对于周边乡村的治理高度一体化,作为一种城市体系,城市对于周边乡村的市场控制也更加彻底,这个时候,如果依然强调城乡之间的对等关系,可能就过于放大了一种地理分隔的社会意义。

其四,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来看,“城乡中国”的提法似乎隐含将村落社区看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的眼光,因此,这种城乡二元的视角很容易与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联系起来。诚然,这种看法在某些时候是必要的。“城乡社会”的提法更强调乡村社会系统对于城市和更大范围系统力量的开放性,提醒人们在地方性社会的想象之外去注意那些缺少公共精神的私人生活和穿透社会力量的强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