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猛兽,在长安的街巷中横冲直撞,刮过平康坊时,更是让这片平日里繁华热闹的地方,也笼罩上了一层肃杀的气息。李林甫的宅邸已化作灵堂,白幡在风中飘摇,仿佛无数冤魂在呜咽。
灵堂之内,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李林甫的长子李岫,面色苍白如纸,抱着父亲生前最喜爱的玉带钩,呆呆地坐在蒲团上,双眼空洞无神,好似灵魂早已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消散。他的身旁,家仆们身着素服,垂手而立,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抽泣。
“公子,您节哀啊。”一位老仆走上前,声音颤抖地说道,“相爷他……”
李岫仿若未闻,只是紧紧地攥着玉带钩,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那玉带钩是用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温润的玉质如今却透着彻骨的寒意。这玉带钩,李林甫曾佩戴了数十年,它见证了李林甫在朝堂上的叱咤风云,也见证了他的荣耀与权谋。如今,物是人非,李岫只觉得心中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
在杨国忠府中,杨国忠端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紫檀官帽盒。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盒面,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冷笑,眼神中满是志得意满的神色。
“哼,李林甫,你也有今天。”杨国忠低声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畅快,“这么多年,你一直压我一头,如今,这朝堂终究是我的天下了。”
正说着,杨国忠不经意间抬眼,望向书案前的铜镜。就在那一瞬间,他的笑容陡然僵住,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惨白如鬼。他的双眼圆睁,充满了恐惧,仿佛看到了世间最可怕的东西。
在铜镜中,竟映出了李林甫的虚影。那虚影面色苍白,眼神冰冷,正死死地盯着杨国忠,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似有若无的嘲讽笑意。
“啊!”杨国忠惊恐地尖叫一声,整个人差点从太师椅上跌落下来。他慌乱地伸手,想要去遮挡铜镜,却发现自己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不可能,这不可能……”杨国忠喃喃自语,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一定是我眼花了,一定是……”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再次看向铜镜时,李林甫的虚影已然消失不见。可杨国忠的心中,却依旧被恐惧填满,久久无法平静。
与此同时,在皇宫的内库之中,玄宗皇帝赐下的金丝楠木棺椁静静地摆放着。这棺椁由整块的金丝楠木打造而成,木质坚硬细腻,散发着淡淡的幽香。棺椁之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和龙凤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奢华。
李林甫的尸身被安放在棺椁之中,他身着一品大员的朝服,头戴乌纱帽,面色安详,仿佛只是沉睡过去。然而,在他的口中,含着一枚玉琀,那玉琀泛着清冷的光,在昏暗的内库中,显得格外诡异。
这玉琀是一块上等的羊脂玉雕琢而成,形状为蝉,寓意着重生。在古代,玉琀是死者口中所含之物,被认为可以保护死者的灵魂,使其免受阴间恶鬼的侵扰。而李林甫口中的这枚玉琀,更是价值连城,据说乃是前朝的遗物,有着神秘的力量。
就在众人忙于料理李林甫的后事之时,安禄山派来的粟特商人悄然抵达了长安。深夜,长安城的东市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粟特商人牵着一匹瘦马,马背上驮着一个沉甸甸的皮囊,来到了平康坊的一处隐秘角落。
他轻轻地叩响了一扇门,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一个中年男子的脸。中年男子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将粟特商人迎了进去。
“东西带来了吗?”中年男子低声问道。
粟特商人点了点头,将马背上的皮囊解下,递给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接过皮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狼头戒指,戒指上镶嵌着一颗血红色的宝石,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这就是阿布思的狼头戒指?”中年男子问道。
粟特商人再次点头,“没错,安大帅吩咐,务必将这枚戒指送到长安,交给……”
中年男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他小心翼翼地将戒指放入怀中,然后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粟特商人。
“辛苦你了,这是给你的赏钱。”中年男子说道。
粟特商人接过银子,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将皮囊重新挂在马背上,然后转身离去。中年男子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哼,安禄山,你到底想干什么?”中年男子低声自语道,“不过,这李林甫一死,朝堂上便少了一个劲敌,倒是对我有利。”
说完,中年男子关上了门,消失在黑暗之中。而此时,在平康坊的灵堂内,李岫依旧抱着玉带钩,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并不知道,一场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而这阴谋,将彻底改变大唐的命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国忠开始在朝堂上大肆打压李林甫的党羽。他以各种罪名,将李林甫昔日的心腹纷纷贬官流放,朝堂之上,一时间人人自危。那些曾经依附于李林甫的官员们,为了自保,纷纷倒戈相向,转而投靠杨国忠。
而安禄山,在范阳得知李林甫的死讯后,心中暗自欣喜。他知道,李林甫在世时,一直对他有所忌惮,多次向玄宗皇帝进言,要提防他。如今李林甫一死,朝堂上再无人能对他构成威胁,他的野心也愈发膨胀起来。
安禄山一面加紧训练士兵,扩充军备,一面暗中与朝中的一些官员勾结,为自己的谋反计划做准备。他派往长安的密探,不断地将朝堂上的消息传递给他,让他对长安的局势了如指掌。
而在长安城内,百姓们也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李林甫的死,以及朝堂上的种种变故。有人说,李林甫一死,大唐的盛世就要结束了;也有人说,杨国忠掌权后,只会更加腐败,百姓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玄宗皇帝却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享乐之中。他对朝堂上的争斗视而不见,每日与杨贵妃在华清宫中饮酒作乐,过着奢靡的生活。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让大唐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时光匆匆,转眼间,春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平康坊的灵堂依旧存在,只是白幡已经变得破旧不堪,在春风中无力地飘动着。李林甫的棺椁,依旧静静地安放在皇宫的内库之中,等待着入土为安的那一天。
然而,就在这个春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神秘的道士出现在长安街头,他自称能够通阴阳、晓鬼神,知晓过去未来之事。一时间,长安城内的百姓们纷纷前来求见,希望能够从他口中得知自己的命运。
杨国忠听闻此事后,心中一动。他派人将道士请入宰相府中,想要询问一下自己的前程。道士见到杨国忠后,只是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杨国忠心中不悦,他问道:“你这道士,为何摇头?难道是不敢说吗?”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相爷,非是小道不敢说,而是天机不可泄露。不过,小道可以给相爷一句忠告,日后行事,务必小心谨慎,否则,恐有大祸临头。”
杨国忠听后,心中不以为然。他觉得这道士不过是故弄玄虚,想要骗些钱财罢了。他挥了挥手,让人将道士打发走了。
然而,杨国忠并不知道,道士的话并非危言耸听。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悄然向大唐逼近。而这场灾难的导火索,正是安禄山。
在安禄山的精心策划下,范阳的军队已经开始积极准备。他要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叛乱。给长安一个突然的袭击。
杨国忠万万没有想到,安禄山会这么快就起兵。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在朝堂上稳坐宰相之位,享受荣华富贵,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将随着安禄山的叛乱而化为泡影。
此时,李林甫的棺椁依旧停放在皇宫内库。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这具棺椁,仿佛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大唐盛世的落幕,也象征着权力争斗的残酷与无情。
而李林甫的灵堂,在这场混乱中,也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白幡被风吹落,灵堂内一片狼藉。曾经辉煌一时的宰相府邸,如今已变得破败不堪,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悲惨命运。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李林甫已经死去,他的棺椁,最终还是被葬入了地下。但他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权谋与智慧,他的荣耀与耻辱,都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大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元气大伤。曾经辉煌的盛世,一去不复返。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唐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始终未能恢复到往日的辉煌。
这场权力的血弈,最终以大唐盛世的崩解而告终。只留下一段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成为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永恒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