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烧锅炉也是有讲究的

“哦?不是武器?”老刘果然被勾起了兴趣,身体又往前凑了凑,好奇地追问,“那是啥?你小子还能琢磨出别的花样?”

在他看来,姜晨最大的本事应该就是捣鼓那些枪炮零件了。

虽然姜晨是大学生,读过书的文化人,但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吧。

“是关于……锅炉的。”姜晨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说道,同时密切关注着老刘的表情变化,“咱们厂里锅炉房那几台老锅炉,刘班长您比我熟。刚到厂里的时候我就寻思着,这玩意儿劲儿是不小,可也太耗煤了,那烟囱整天跟死了爹似的冒黑烟,看着都心疼。好多热量啊,就那么白白浪费掉了。我在想,咱们能不能……想点办法,改一改?”

“让它烧得更旺,用煤更少,劲儿还更大?”见老刘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姜晨还特意补充了一句。

“改进锅炉?”

老刘听到这两个字,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脸上的好奇瞬间被疑惑和警惕取代。

虽然其他车间都看不太上他们锅炉房的,但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这些锅炉才是龙阳军工厂的心脏。

现在听到有人对他的那些宝贝疙瘩打上了主意...

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身子,仿佛姜晨说的是什么洪水猛兽。

“锅炉这玩意儿……也能改?”

他倒不怀疑姜晨是不是别有用心,现在这家伙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着呢。

他怕的是一不小心,把他的这些设备给弄炸了。

到那时候,全厂都得完蛋。

“我说姜晨,那可都是傻大黑粗的老家伙了,铁疙瘩一个,用了十几年,一直都这么烧的,稳稳当当没出过岔子。你动它干啥?”

他越说眉头皱得越紧,语气也变得有些激动,音量不自觉地提高了一些,但看了看黑漆漆的房间又赶紧压下去:“再说,省煤?能省多少?一两吨?还是三五吨?为了省那点芝麻大的煤,万一把锅炉给折腾坏了,零件哪找去?到时候冬天全厂上千号人没暖气,洗澡都没热水,那麻烦可就捅破天了!这责任谁担?你担还是我担?”

显然,老刘对这个“改进锅炉”的想法极其不看好,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抵触。

在他这位经验丰富的锅炉班长看来,锅炉的核心要义就是“稳定”和“安全”,不出故障就是最大的功劳。

这也是龙阳军工厂众人这些年的共同观点了。

就怕出了事,被上面追究。

而且不同于枪械改装,63式弄坏了大不了他们再生产一把。

锅炉要是弄坏了,整个龙阳军工厂都得歇窝。

姜晨这种要去“改进”的想法,在他眼里无异于瞎折腾,是没事找事,是拿全厂的冬季取暖和生产保障开玩笑。

而锅炉房是他的地盘,这些锅炉就是他的兵,他可不想让一个毛头小子来胡搞瞎搞。

姜晨料到了老刘会有这种反应,并不气馁。

改变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在涉及到安全和稳定的核心设备上,绝非易事。时间和事实才是最好的说服工具。

但他知道如何拿捏老刘。

只要利益足够大,人们就会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刘班长,您先别急。我不是要大拆大改,那风险确实太大。我仔细研究过咱们那几台锅炉的图纸(虽然是从系统里调的),也观察了实际运行情况很久。其实啊,有把握。”

他放缓了语速,试图让自己的话听起来像前世的那些传销贩子一样更可信,更有条理。

“咱们只需要对燃烧室的结构和烟道走向做一点小的优化改动,比如调整一下耐火砖的砌法,改变一下热气流动的路径,再想办法加装一个简单的、用废旧风扇就能改出来的强制送风装置,提高一下燃烧效率,就能把煤的利用率,也就是热效率,提高至少一成!甚至可能还不止!”

“一成?”老刘的眉头动了动,显然这个数字让他有些动心,但怀疑并未减少,“你说得轻巧,动动嘴皮子就一成?那玩意儿精贵着呢,万一……”

“刘班长,您想啊。”姜晨打断了他的疑虑,开始算账,“咱们厂光是供暖和生产用汽,一年烧掉多少吨煤?几千吨总有吧?节省一成下来,一年能省多少煤?几百吨!这几百吨煤折算成钱是多少?这笔账,要是跟王连长汇报上去,他能不心动?”

现在龙国经济困难,一年能给到龙阳军工厂的军费也不多。

大家都得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

姜晨停顿了一下,身体也微微前倾,目光紧盯着老刘的眼睛,语气变得更加恳切:“而且,刘班长,这不仅仅是省钱的事儿。现在上面不是天天号召‘增产节约,支援前线’,‘节约闹革命’吗?”

“咱们厂要是能在节约能源这方面做出成绩,搞出个典型来,那也是一项实打实的政绩啊!到时候上级领导来视察,看到咱们厂的锅炉效率高、烟囱不冒黑烟,王连长脸上是不是特别有光?您作为锅炉房的负责人,这份功劳能少得了您的?”

老刘彻底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凉的搪瓷缸子粗糙的边缘来回摩挲着,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昏暗的月光照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明暗不定。

姜晨的话,尤其是最后那几句关于“政绩”、“脸面”和“领导功劳”的话,显然像小锤子一样,精准地敲打在了他的心坎上。

他是个粗人,不懂太多大道理,但身处这个环境,他比谁都明白“面子”和“领导认可”的分量。

如果真能像姜晨说的那样,既省了钱,又给厂里、给王连长挣了面子,那他这个锅炉班长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过了好一会儿,老刘才抬起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姜晨,那里面有怀疑,有心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提高一成热效率……听着是挺诱人。”他咂摸了一下嘴,声音有些干涩,“可你小子……是真有把握?不是在跟我这儿画大饼吧?这锅炉可不是你那几把破枪,能让你随便拆着玩儿的。”

“有把握!”姜晨斩钉截铁地回答,语气坚定,眼神清澈,“我连详细的改造图纸和具体实施方案都想好了。保证是在现有基础上小改,风险可控,效果显著。”

他看着老刘眼中疑虑渐渐被意动取代,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话锋一转,小心翼翼地抛出了自己真正的目的:“只是……您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改造嘛,总得需要一点点启动资金,买些必要的材料,比如好点的耐火泥、石棉绳,还有……还有就是,这套详细的改造图纸和方案,也不是白来的,得花点钱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