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蒋梦麟游花坞(六绝)

游迹先经松木场,肥缸多许到途旁。

湖滨久吸新空气,到此居然忆故乡。

东阳艇子坐伽趺,粗席为棚顶上铺。

水涨桥低行不得,几番抽出一边弧。

几处桑根漾绿波,稻畦漫漫已成河。

舟人为避小桥阻,径自田间放棹过。

花坞无人再艺花,道旁茶竹翠交加。

逢人尚问坞何在?已入坞中二里赊。

茅蓬十八悉成庵,第一庵中我辈探。

掘笋烹茶日亭午,一僧庸朴耐闲谈。

中途忽遇雨倾盆,已过凉亭不见村。

衣履淋漓全透渗,始逢社庙急敲门。

赏析:

这一组诗写于1919年7月,录自《蔡元培全集》第三卷。编者附有说明:五四事件后,蔡元培在杭州,因北大师生及全国各方的敦促,打消了辞北大校长之意。7月14日,约蒋梦麟由上海到杭州,请蒋先行北上,代他处理北大校务。这一天“偕梦麟游花坞,遇雨。梦麟、尔和在此晚餐,决请梦麟代表至校办事”。(《蔡元培杂记》)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行政院副院长。1919年时任北京大学总务长。当时,蔡元培因对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爱国学生运动不满,一度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回到杭州,后请蒋梦麟代理校务。花坞,位于杭州西郊,为古荡至留下的法华山下十八坞之一,风景秀丽。

第一首写途经松木场见闻。作者原注:“绍兴人从前多露列肥缸,闻近已改公厕,不意于此间又见之。”诗句意谓,出游踪迹先经松木场,肥缸大多设在道路旁边。久在湖滨呼吸新鲜空气,到此居然让我想起绍兴故乡。

第二首写从松木场沿西溪至古荡。艇子,轻快小船。伽趺,即珈趺,信佛者坐禅的方法,分降魔坐和吉祥坐两种,又称“趺坐”“结伽趺坐”。弧,木弓,《易·系辞下》:“弦木为弧,削木为矢。”诗句意谓,我们盘腿坐在东阳艇子里,粗布为棚铺在船顶上。水涨桥低小船无法通行,几次抽出一边木弓,即暂时拆去顶棚。

第三首写船在西溪湿地航行。畦(qí),田陇、长条田块。棹,划船的工具,也指船。诗句意谓,几处桑树根部漾起绿色水波,稻田漫漫亦已成河。船夫为了避免船受小桥所阻,径自田间放船通过。

第四首写已入花坞。艺,种。翠,青绿色。赊(shē),远。诗句意谓,花坞无人再种花,道旁的茶树与竹林青绿交错。我们逢人还问花坞何在?实际已进入花坞二里多。

第五首写在茅庵挖笋烹茶。茅蓬,犹言茅舍。烹(pēng),烧煮食物。亭午,正午、中午,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庸朴,平庸朴实。诗句意谓,这里的茅舍十有八九成为小的寺庙,第一庵中我辈加以探访。挖笋烧茶已至中午,有一僧人虽平庸朴实,却耐闲谈。

第六首写途中遇雨。淋漓,沾湿或下滴貌,韩愈《醉后》:“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社庙,俗称土地庙。诗句意谓,中途忽遇倾盆大雨,已过凉亭而不见村。衣服鞋子全已渗透滴水,才逢一土地庙急忙推门进去。

此系写景纪游之作。作者暂抛家国天下事,偷得浮生半日闲。文字朴实无华,却又颇为传神。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东阳艇子的漂流奇观,掘笋烹茶的茅庵野炊,无不给人以自然平和却又平中见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