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喻遂生
字形是文字赖以存在的物质形式,是文字可供人视觉感知的图形,也是文字学研究最基本的对象和起点。研究文字,首先要研究字形,就好像“战争和爱情是电影的永恒主题”一样,字形研究应该是文字学永恒的主题。
我们的祖先用简单的条块状笔画,来描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表现自然人事的千姿百态,进而构成有区别度、能够识别、简明便捷的书写符号系统,这其中蕴含了多少哲学、心理、认知、表达、符号、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奥秘!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
汉字形体研究,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题目,需要分若干片断、若干侧面、若干视角来进行。甲骨文作为汉字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材料,其字形研究对于汉字字形研究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甲骨文出土一百多年以来,其字形研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开拓、深入、细化和系统化的地方。
郭仕超君硕士阶段在西南大学文学院从赵章超教授学习古典文献学,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同时又到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旁听我讲的文字学和甲金文课程,并转而跟我攻读古文字学的博士学位。大概我的“永恒主题”说引起了她的兴趣,从而确定了《甲骨文字形演变研究》这个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郭仕超君为人爽朗,聪敏好学,刻苦执著。论文写作坚持了从原始材料出发,从甲骨拓片中钩稽剪切字形;借鉴了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归纳、排比,确定字形的型和亚型,梳理出字形演变的谱系;进而结合卜辞的分期和类组,展示了甲骨文字形的时空分布,并探讨了甲骨文字形演变的途径和规律。论文材料扎实,分类精细,剖析深入,有不少新的见解,对甲骨文和汉字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答辩时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郭仕超君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汲取专家意见修改后即将出版,嘱我写几句话。我作为导师,很高兴看到学生为甲骨学和文字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愿和作者一道,接受读者和学界朋友的批评和指正。对真理的探求永远不会穷尽,甲骨文研究任重而道远,希望郭仕超不骄不躁,潜心学术,踏实奋进,在甲骨文研究的学术之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2016年新年于重庆北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