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甲骨文合集》《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东洋文库所藏甲骨文字》《小屯南地甲骨》《英国所藏甲骨集》《甲骨文合集补编》《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东京大学东京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等著录书中甲骨文字形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唐兰在20世纪40年代曾指出:“搜集新材料,用新方法来研究文字发生构成的理论,古今形体演变的规律,正是方来学者的责任。”[2]可见,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对每一项研究来说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为基础,在类型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对字形分类别并排谱比较,绘制字形谱系图,同时采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传统文献学的方法

殷商甲骨文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其自身固有的规律系统为中国文字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并且材料零散、细碎,文字释读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为基础,坚持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甲骨学和金石学的考释成果。

2.类型学的方法

目前,学术界对甲骨文字形演变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是围绕区别行款布局、书写风格及组类的时代差异和分析文字的时代特征及字形结构的演变规律展开的。但是类型学方法在字形研究中的运用[3],多是从书写角度,而不涉及字形结构,因此,类型学方法在字体分析中还有应用的空间。我们将利用类型学原理,结合甲骨文字形书体自身的特点,依据拓片的文字形态,重点选取文字形体结构有着明显变化且出现频率较高、偏旁结构较为复杂的单字,先分类后分组,通过个案研究进而过渡到更大范围甲骨拓片的梳理。利用类型学原理从单个字的偏旁结构、字体风格和笔画形态等方面,描述殷商时代甲骨文字形体的演进谱系。

3.建立数据库

甲骨文资料的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王蕴智主张“重视甲骨分期工作,严密、量化卜辞的分类整理”,对于非经科学发掘的已著录的甲骨资料“都尽可能按既定分类、分期标准梳理到相应的组类和组类资料库中”。[4]字形整理工作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础。甲骨片多为残碎小片,且著录杂乱,因此我们首先依据甲骨的字形信息建立甲骨文字形数据库,对文字一一编号,制定字号表,以便对号查找。对具体的每个文字,则依照每个文字的字形,找出所属拓片,进行剪切,制成字形表,注出字形来源,最终通过字形表展现同一个字的各种异体在不同组类中的分布情况。

4.字形排谱、绘制字形谱系图

字形排谱是把一个字头下文字的所有形体按类别划分,每种类别又依据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形成一定的谱系。字形排谱是以对甲骨文字形材料的细致整理和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在细致整理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绘制出字形演变的谱系图,并适当利用金文、简帛等材料来补充说明谱系的合理性。

5.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

根据甲骨文字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全面清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字形,对其进行静态描写,尽可能全面显示甲骨文字形体的全貌,进一步展现同一时期不同刻手在文字书写风格上的差异;同时把甲骨文字字形的每种形体进行历时比较,即甲骨文字在不同组类的历时演进进程中,出现了众多异体,这些异体反映了甲骨文字字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面貌,全面理清甲骨文字各种形体的内部结构关系,对揭示甲骨文字形体的内在发展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