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宫墙之外闻旧史

夜色渐深,宿舍楼道里喧闹的嬉笑声与脚步声渐渐平息,只剩下窗外城市永不眠的低沉嗡鸣。302宿舍内,林小满早已爬上她的上铺,戴着耳机,对着“摄魂匣”的屏幕时而傻笑时而蹙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而另一边,属于“苏瑾”的书桌前,萧玉甯却毫无睡意。

那本《南梁史研究》如同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神秘入口,牢牢攫取了她全部的心神。尽管书中充斥着大量她不认识的简体字和拗口的现代学术语汇,阅读过程艰涩无比,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前行,但每一次辨认出一个熟悉的人名、地名,或是一段依稀能理解的事件描述,都足以让她心跳加速,精神为之一振。

她看到了关于父皇勤政爱民的记载,也看到了史书对皇兄萧景琰“仁厚储君”的评价,这让她稍感慰藉。然而,当读到关于宁王萧策的部分时,字里行间虽然也提及他的“贤名”,却隐隐透露出其野心与伪装,这让萧玉甯暗自心惊——后世史家,竟也能窥破他那张伪善的面具吗?

最让她揪心的,是关于那场宫变的记载。书中的描述相对简略,只称之为“永宁宫变”,提及宁王萧策兵变夺位,太子萧景琰“不幸薨逝”,皇帝萧衍被软禁后“禅位”,最终“郁郁而终”。寥寥数语,便概括了一场血流成河、颠覆王朝的惨剧。

“不幸薨逝”?皇兄……真的不在了吗?萧玉甯的心像被狠狠剜了一刀,痛得无法呼吸。虽然早有预感,但亲眼看到史书如此记载,那份绝望还是如同冰水般将她淹没。

而关于她自己——永宁公主萧玉甯,书中的记载更是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有的地方说她在大婚前夕“病故”,有的地方则语焉不详地提及她可能“于宫变中失踪”。没有任何关于她试图刺杀宁王、坠湖的细节。仿佛她的存在,在那场巨大的历史动荡中,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注脚,被轻易地抹去或篡改了。

被历史遗忘……甚至是被刻意抹去?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她不甘心!她明明经历了那一切!她是那场悲剧的核心人物之一!为何史书竟如此轻描淡写,甚至歪曲事实?

不行!她要了解更多!一本书的记载可能片面,她需要查阅更多的史料!

这个念头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占据了她的脑海。她猛地合上书,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已深,但她的内心却一片焦灼。她必须去一个地方,一个能找到更多关于南梁历史记载的地方。

“图书馆”——白天林小满似乎提到过这个词,说是学校里藏书之所。那里,一定有她需要的答案!

第二天一大早,萧玉甯几乎是强迫自己咽下了林小满从食堂带回来的、依旧让她难以下咽的早餐(一个白面馒头和一碗豆浆)。她迫不及待地向林小满打听“图书馆”的位置和规矩。

“图书馆?哦,就在教学区那边,我们院楼旁边那栋最大的就是!”林小满叼着油条,含糊不清地指了个方向,“规矩嘛……就是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吃东西,进去要刷校园卡。你想去借书?”

“正是。”萧玉甯点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一个普通的求知学生。

“行!反正我上午没课,带你去认认门!”林小满倒是很爽快。

再次乘坐那让她心有余悸的“电梯”(这次她强忍着恐惧没有再失态),走出宿舍楼,穿过绿树成荫的校园小径,林小满指着前方一栋宏伟的现代建筑说道:“看!那就是图书馆!”

萧玉甯抬头望去。眼前的建筑与南梁的皇家藏书阁——文渊阁的重檐飞阁、雕梁画栋截然不同。它线条简洁,体量巨大,外墙多由巨大的透明琉璃(玻璃幕墙)构成,在晨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泽。与其说是藏书楼,不如说更像一座……巨大的琉璃宝库?

入口处,人们在一个闸机前排队,用那张名为“校园卡”的硬卡片在一处感应区轻轻一贴,“嘀”的一声后,闸机便自动打开放行。萧玉甯学着林小满的样子,也拿出“苏瑾”的校园卡刷了一下,顺利通过。

进入图书馆内部,她再次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巨大的挑高空间,一排排顶天立地的金属书架如同列队的士兵,整齐划一地延伸至视线尽头。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书籍,数量之多,恐怕比整个文渊阁的藏书还要多上数倍!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水和冷气的混合味道。四周异常安静,只有偶尔响起的轻微脚步声、翻书声,以及远处一些会发光的方板(电脑)前传来的、细微的敲击键盘声。

这里的人们,大多独自占据一张桌子,或埋首于书本,或凝视着面前的发光屏幕,神情专注,仿佛沉浸在各自的精神世界里。这种浓厚的、近乎肃穆的求知氛围,让她感到既陌生又……隐隐有些向往。

林小满将她带到一排发光的方板前:“这是检索系统,你想找什么书,在这里输入书名或者关键词就能查到它在哪一层、哪个书架。历史类的书一般在三楼和四楼。你自己慢慢找吧,我得去趟院楼交作业,回头宿舍见!”说完,便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独自面对着那个闪烁着复杂图案和文字的“检索系统”,萧玉甯再次陷入了困境。输入?关键词?她连这里的文字都认不全,更别说操作这个如同天书般的“法器”了!

她尝试着模仿别人,用手指在屏幕上点了几下,却只调出更多让她眼花缭乱的界面。最终,她只能放弃,决定用最“笨”的方法——一层层去找,一个个书架去看!

她记得历史类书籍在三楼和四楼。于是,她再次鼓起勇气,走向那个让她心悸的“电梯”(她发现图书馆里也有楼梯,但似乎很少有人走)。这一次,她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忽略那失重感和幽闭感,终于平安到达了三楼。

三楼果然是历史类书籍的区域。书架侧面都贴着标签,标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或领域。她耐着性子,凭借着有限的认字能力,艰难地辨认着:“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

终于,她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了那两个让她心跳加速的大字——“隋唐·五代·宋辽金”!南梁正处于这个时期!

她激动地走上前,目光飞快地扫过书脊。很快,她就找到了一个专门的区域,上面贴着“南梁史”的标签!

找到了!

这里果然有更多关于南梁的记载!她看到了一些熟悉或陌生的书名:《南梁宫廷秘史》、《南梁经济考》、《永宁宫变始末考证》、《谢氏家族与南梁政局》……

她的呼吸急促起来,双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她迫不及待地抽出那本《永宁宫变始末考证》,又拿了几本看起来与她和皇兄相关的书籍,找了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坐下。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落在书页上,纤毫毕现的灰尘在光柱中飞舞。萧玉甯完全沉浸在了书本的世界里,贪婪地、急切地阅读着。

然而,困难依旧巨大。简体字、横排版、现代标点、以及充斥着各种她闻所未闻的理论和术语的学术语言,都像是横亘在她与真相之间的重重障碍。她读得极慢,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结合自己认识的繁体字去猜测字义,遇到完全不懂的术语更是只能囫囵吞枣地跳过。

饶是如此,她还是从中拼凑出了一些信息,也发现了更多令她震惊和愤怒的“谬误”。

比如,关于父皇晚年的记载,充斥着“怠政”、“奢靡”、“宠信奸佞”等负面评价,这与她记忆中那个虽然有时固执、但依旧勤勉的父皇形象大相径庭!

比如,关于皇兄,虽然承认其仁厚,却又暗示他“优柔寡断”、“缺乏魄力”,甚至隐指他在宫变前未能察觉宁王的阴谋,负有一定责任!

而那本《永宁宫变始末考证》,更是将宫变的起因归结为皇权旁落、外戚干政(矛头直指谢家),以及所谓的“阶级矛盾激化”,对宁王萧策的野心和残暴却着墨不多,甚至有为其“顺应时势”的行为开脱之嫌!

最让她无法容忍的是,书中在分析宫变前的朝局时,竟然提及永宁公主(也就是她自己)在大婚前夕“行为失仪”、“干涉朝政”,甚至暗示她与准驸马谢允之关系微妙,引起了某些政治势力的不满,成为了宫变的导火索之一?!

“一派胡言!”

萧玉甯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猛地将书拍在桌子上,低声斥道。虽然她极力压低了声音,但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和蕴含怒意的声音,还是打破了图书馆的宁静,引来了周围几道诧异的目光。

她连忙收敛心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但胸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

史书……这就是后世的史书吗?充满了臆测、偏见,甚至是为了某种“政治正确”而刻意歪曲!他们根本不了解真相!他们凭什么对父皇、对皇兄、对她妄下论断?!

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荒谬和悲凉。原来,即使贵为公主,也无法掌控自己的身后名。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和后来者书写的。

不行!她必须做点什么!她不能让这些谬论流传下去!

可是,她又能做什么呢?她现在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学生”苏瑾,人微言轻,谁会相信她的话?难道要告诉别人,她就是那个史书上记载的、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永宁公主?那只会被当成疯子!

强烈的无力感再次袭来。

就在她心绪烦乱之际,她无意中翻到了《南梁史研究》的扉页,看到了编著者信息。主编的名字,赫然写着——秦岳。

秦岳?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过?对了!昨天那个年轻医生说过,学校会联系她的“导师”,而她的导师就叫“秦岳教授”!

写这本书的人,竟然就是她名义上的“导师”?!

这个发现让萧玉甯的心情更加复杂。一方面,她对这位“秦岳教授”歪曲历史的“罪行”感到愤怒;另一方面,她又隐隐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接近历史研究核心、甚至有可能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

她需要了解这位秦岳教授。她需要知道他对南梁史的真实看法,以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下意识地拿出那个“摄魂匣”,笨拙地点开了一个她猜测是用来“查找信息”的图标(浏览器App),尝试着输入“秦岳南都大学”这几个她勉强认得的字。屏幕上很快跳出许多相关的条目。她连蒙带猜地点开几个,看到了一些关于“秦岳教授”的介绍: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南都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研究,尤其在南梁史领域成果斐然……下面还附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男子,约莫三十多岁近四十的年纪,戴着一副金边眼镜,面容清癯,眼神锐利而深邃,透着一种学者的严谨与审慎。与她想象中那种皓首穷经、不问世事的老学究形象截然不同,他身上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冷静理性的气质。

就是他吗?那个即将成为她“导师”的人?那个在她看来“歪曲”了南梁历史的人?

萧玉甯看着照片,心中百感交集。

她忽然想起,林小满说过,历史系今天似乎有秦岳教授的公开课,讲的正是南梁相关的课题。

去听听!她必须去亲耳听听,这位秦岳教授到底是如何讲述南梁历史的!

打定主意,萧玉甯合上书本,将它们暂时放回书架(她还不知道如何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按照指示牌,离开了图书馆,朝着历史系的教学楼走去。

她找到了一间巨大的、阶梯状的教室(阶梯教室),里面已经坐了不少学生。前方高台上,一个身影正背对着众人,在巨大的白色幕布(投影幕)上操作着什么。那身形、那侧影,与照片上的秦岳教授别无二致。

萧玉甯找了个后排靠边的位置坐下,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显眼。

很快,上课铃声响起。秦岳教授转过身,拿起一个黑色的、如同小话筒般的物事(无线麦克风)别在衣领上,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授。

他的声音透过遍布教室的“传音法器”(音响)传来,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学术权威感。他讲的正是永宁宫变前后的南梁政局。他引经据典,分析着各种史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萧玉甯一开始还耐着性子听着,但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秦岳的讲述,大体框架与她看的书类似,虽然更为详尽,也提及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但核心结论依旧让她无法接受。尤其是当他再次提到,根据某些出土墓志铭和地方志的零星记载,推测永宁公主在大婚前可能参与了某些“超出其身份范围”的政治活动,甚至与谢家的关系也并非表面那般简单,暗示这可能是宫变爆发的诱因之一时——

萧玉甯再也忍不住了!

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含血喷人!她当时一心只盼着国泰民安、兄长顺利继位,何曾有过半分干政之心?!至于谢允之……她承认自己对他有过期待,但那也仅限于儿女情长,何曾牵扯到半分政治阴谋?!

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直冲头顶!她几乎是本能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偌大的阶梯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秦岳教授也停下了讲授,微微抬起头,隔着镜片,锐利的目光落在后排这个突然站起的女生身上,带着一丝询问和不解。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那眼神,却仿佛能穿透人心。

萧玉甯迎着他的目光,也迎着全场或好奇、或惊讶、或看好戏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她自己都未曾想到的、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说道:

“先生此言,恕学生不敢苟同!您方才所论,关于永宁公主在大婚前的种种行径及其政治意图,纯属……无稽之谈!与史实严重不符!”

石破天惊!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