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华洋筹赈会辛酉旱赈湘西研究
- 曹景文
- 2249字
- 2025-04-28 17:34:51
结语
湖南辛酉旱荒叠加春荒,全省灾重异常,尤以湘西所在西路为重。从湘西地方上报春旱两荒灾情来看,本就春荒灾重之湘西,在旱荒的叠加影响下,灾情更重,尤以沅芷麻泸凤乾绥古龙等为甚。
春荒时期湖南急赈会等组织对湘西灾县的赈济,虽有散赈平粜等赈济措施,款少灾广实乃有心无力,效果不尽如人意。春荒未解,更为严重的旱荒比春赈收束时预料的新谷登场来得更为真实与急迫。双重打击下的湘西民众,本就无抗灾能力,旱荒的到来,无异于雪上加霜。
即便如此,旱荒时仍有大量谷米输出的湖南,令外界对因旱是否已经成荒,疑窦丛生。而且,认为湖南即使因旱成灾,也是人祸导致,不值得同情。
如何消除外界质疑,如何勘灾,如何筹募赈济等等问题,都是旱荒湖南急于解决的问题。华洋会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形势下组织成立的,其面临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异常。
在华洋会急于向外界释疑的同时,等待拯救的濒死灾黎,纷纷请赈,祈望甘霖天降,免于水火。
[1] 《湘省春荒与救济》,《申报》1921年5月21日第7版。https://www.cnbksy.com/。
[2] 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编:《湖南自然灾害年表》,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14—115页。
[3] 《急赈会所得之各县灾况》,《大公报》1921年5月25日第6版。本书所引《大公报》,无特殊说明,均为湖南《大公报》。
[4] 《又有两处请赈》,《大公报》1921年6月11日第6版。
[5] 《急赈会又收到报荒电三则:辰溪来电》,《大公报》1921年6月3日第6版。
[6] 《沅陵电请加赈》,《大公报》1921年5月20日第6版。
[7] 《各县请赈来电一束:沅陵来电》,《大公报》1921年5月26日第6版。
[8] 《急赈会又收到报荒电三则》,《大公报》1921年6月3日第6版。
[9] 《各县教会续报灾情》,《大公报》1921年6月13日第6版。
[10] 张宏铨,字伯衡,湘西乾城(今吉首市)人,早年留学日本,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期众议院湘省议员,与熊希龄共事二十余年。熊希龄在乾城张氏家谱序中,评价其为“为学兼通中外,敦行笃厚”。
[11] 《义赈会致熊会长缄》,《大公报》1921年5月18日第6版。
[12] 《湘省春荒与救济》,《申报》1921年5月21日第7版。
[13] 湖南华洋筹赈会编:《湘灾周报第二号》(1921年10月23日):专件,载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室编《民国赈灾史料初编》(壹),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697—698页。
[14] 《筹赈会报告经过情形:致熊凤凰复旅京同乡》,《大公报》1921年8月6日第7版。聂云台(1880—1953),湖南省衡山人,纺织大王,上海总商会会长;其父聂缉椝(历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抚、浙江巡抚),其母曾纪芬(曾国藩之女)。
[15] 《义赈会筹办湘西平粜》,《大公报》1921年5月19日第6版。
[16] 《电令保护桑植平粜谷米》,《大公报》1921年5月10日第6版。
[17] 《辰沅各县之饥荒》,《大公报》1921年4月8日第6版。
[18] 《各县之请赈电:辰溪》,《大公报》1921年6月14日第6版。
[19] 《义赈会致熊会长缄》,《大公报》1921年5月18日第6版。
[20] 《筹赈会宣布结》,《大公报》1921年8月8日第7版。
[21] 《上海中国济生会代收湖南急赈款项启示》,《申报》1921年7月12日第15版。
[22] 《华洋筹赈会之中外人士大会议》,《大公报》1921年10月8日第6版。
[23] 《湖南各县旱灾概要》,《大公报》1921年10月10日第6版。
[24] 《泸溪旱灾之惨剧》,《大公报》1921年9月2日第6版。
[25] 《沅州筹款分会之热心:为乞食童子开了饥荒学校》,《大公报》1921年12月6日第7版。
[26] 湖南华洋筹赈会编:《湘灾周报第三号》(1921年10月30日):杂俎,载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室编《民国赈灾史料初编》(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20—21页。
[27] 《省长严禁宰杀耕牛:发于泸溪县之一电》,《大公报》1921年10月30日第6版。
[28] 湖南华洋筹赈会编:《湘灾周报第十九号》(1922年2月26日):调查,载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室编《民国赈灾史料初编》(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542页。饶伯师,美国牧师,湖南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湖南华洋会西干事兼总务部西主任。说明:原文模糊指一个字,用一个“□”指代,下同。
[29] 湖南华洋筹赈会编:《湘灾周报第十八号》(1922年2月19日):文电,载国家图书馆古籍影印室编《民国赈灾史料初编》(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488页。
[30] 《泸溪灾荒之惨状:县议会呈报冻饿死者一千六百余名》,《大公报》1922年3月1日第6版。
[31] 杨蕴川(1887—1950),字茂增,芷江人,侗族。幼时深得家传,通晓医理,长沙法政学校毕业。曾先后任龙山、凤凰、临澧、泸溪四县县长。详见王晓天《湖南古今人物辞典》,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23页。
[32] 《芷江饥荒记》(续),《大公报》1921年10月23日第7版。
[33] 《湘西各将领电请继续抽收赈捐》,《大公报》1922年3月30日第6版。
[34] 《芷江要讯:灾民惨状,黔军战况,匪祸近情》,《大公报》1922年3月30日第6版。
[35] 《凤凰报告灾况》,《大公报》1922年4月22日第7版。
[36] 《古丈米价之调查》,《大公报》1922年6月6日第7版。
[37] 《各县粮价调查记》,《大公报》1922年6月8日第7版。
[38] 《麻阳耒阳之粮价》,《大公报》1922年6月9日第7版。
[39] 《泸溪劳动工资调查记》(续),《大公报》1922年6月21日第7版。
[40] 《华洋筹赈会之会》,《大公报》1921年6月7日第6版。
[41] 《华洋筹赈会议事纪》,《大公报》1921年7月6日第6版。
[42] 《湘省灾民之生死问题:米禁与匪祸》,《大公报》1922年1月5日第6版。
[43] 《华洋筹赈会筹赈之周折:与北京方面之种种交涉》,《大公报》1922年1月6日第6版。
[44] 李文海、周源:《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1页。
[45] 《呜呼湘省之灾民,武人造孽》,《申报》1922年1月13日第11版。
[46] 《各县灾荒原因探志:总因有二,一天灾,一人祸》,《大公报》1921年5月1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