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马赫杜姆待人接物的方式

马赫杜姆对家人也很吝啬,不仅在衣着上,甚至在饮食上他也要求节制,并严格把关。每月他最多允许洗一次内衣,如果他发现尼戈尔·阿依姆提前洗了衣服,他便大吵大闹,说她把衣服“洗烂了”。两周才吃一次手抓饭(除非学生们作为教学报酬带来的手抓饭);通常他们会煮面条,做马斯达乌[1]和肉汤。只有做抓饭的时候,尼戈尔·阿依姆才会往锅里放肉,即便如此,正如人们所说,这些肉块比空气还轻。但是马赫杜姆在厨房堆满了萝卜、南瓜和甜菜。无论妻子如何抗拒,他还是一袋一袋地买萝卜。他说:“萝卜能在大地上生长,要归功于圣人法蒂玛·祖赫拉的祈祷;至于南瓜,这是先知尤努斯创造的奇迹之一。”当然,萝卜和南瓜是最便宜的蔬菜,这才是真正的购买原因。他每周让妻子用南瓜烤一两次馅饼,同时又不厌其烦地重复:“少放油脂,否则南瓜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他们不在家里烤馕,也不去集市上买,因为学生带来了足够的馕,其中一部分馕甚至不得不拿到集市上卖掉。

马赫杜姆对学生很好:如果他们没有准备课业或在教室里调皮捣蛋,他会随心所欲地大声训斥他们,但他从不打孩子,因此在浩罕这座城市里,他在孩子中享有盛誉。但是涉及周五敬品时,他不给任何人优待。从富人的孩子那里,他得到了所有应得的东西,而从穷人的孩子那里,他也想方设法攫取更多。按照既定的传统,学生学完圣书《哈提亚克》[2]《古兰经》和苏菲·阿拉亚尔[3]的著作后,应该给老师带些东西,离校时要请马赫杜姆吃顿饭,并送他一件新衣服。但必须指出的是,只有少数人履行了他们的义务,更多的情况是,学生们许下诺言后就忘记了,这让他们的老师非常生气。

除了基本的教学费用(学生必须在周四上交的周五敬品)之外,还要支付额外费用:学习《古兰经》的《库利耶》章节时,学生需要带油炸馅饼;在开始学习《阿玛》章节时,他们要带博吉萨克[4];学习《雅辛》之前要准备片状大馅饼。此外,学生每年都要支付芦苇坐垫费,每月还要支付清扫教室的扫帚费。

马赫杜姆千方百计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他的学校学习,尤其是巴依[5]和别克的儿子。如果一个巴依或上层人士的儿子在其他老师那里学习,马赫杜姆会邀请孩子到他的学校,测试他的知识水平,如果他回答得不好,就说:“这不是你的错,我的孩子,是你的老师太糟糕了。但是我会对你很好,你可以来我们学校学习。”当然,从那时起,孩子就会对他的老师失望,过一段时间这孩子就会去萨利赫·马赫杜姆的学校。即使在大街上,他也会与来自远方学校的学生进行类似的交谈。对于有孩子的巴依和贵族们,即使不认识,马赫杜姆见到他们时也会恭敬而谦卑地鞠躬。在与他们交谈时,他会问他们有多少个儿子,孩子们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并“顺便”提到他的特殊教学法,说他的教学法使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必要的知识。不得不说马赫杜姆的这些方法是成功的,他的学校不断有新的学生来学习。

马赫杜姆憎恨别的像他一样开设学校的老师,他心里对竞争者总是怀有深深的怨恨。萨利赫·马赫杜姆一有机会就中伤对手:“多么差劲的老师啊!他只会占用孩子们的时间,他的课程没有任何益处……最近,他的几个学生来找我诉苦……您也知道的,虽然我的学校也是人员满额,但是不能让那些孩子受苦,所以我必须接收他们……”当然,他的听众并不去怀疑他这样说的真正原因,他利用一切机会对他的对手进行诽谤。

马赫杜姆仪表堂堂:又高又瘦,皮肤白皙,留着小胡子。他五十多岁,头发和胡须已经变白。与人交谈时,尤其是萨利赫·马赫杜姆对某事感到惊讶的时候,他会把住稀疏但平整的胡须,微微地眯着右眼;在交谈中他经常说出“哈巴”——一个只有他自己才懂的词语,他的对话者不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大概是发出像“哈巴—哈—巴利!”或“哈—巴拉卡拉!”这样的感叹词,意思是:“太棒了!干得好!”通常,马赫杜姆会在满意或喜悦的时候这样说。

在这里,我们用了好几页的篇幅来描绘马赫杜姆的性格,甚至说了他的坏话。接下来我们还得讲述一些关于这个人的不光彩行为。但是我们很客观,因为我们没有杜撰任何东西,只是记录了人们对马赫杜姆的评价,而且我们将继续这样写下去。但是,有件事弥补了他的许多缺点:不管怎样,马赫杜姆是一位老师,是那个时代的进步人士。由于他的努力,许多浩罕人成了有文化的人。他甚至培养出了一些国家栋梁。


[1] 马斯达乌:加酸牛奶的肉米汤。

[2] 《哈提亚克》《古兰经》中被选为教科书的一部分。

[3] 苏菲·阿拉亚尔:11世纪时将穆斯林中的苦行禁欲主义者称为苏菲,后形成苏菲派(《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后文的宣礼员苏菲·舒尔古也是此派中人。

[4] 博吉萨克:由添加了奶油、鸡蛋的面制成的小油炸包子。

[5] 巴依:富人、权贵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