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郭子章方志文献研究

郭子章一生为官数十载,宦迹至于闽、越、粤、蜀、晋、楚、黔等地,所到之处皆随地著书,笔耕不辍,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著述,并编纂了大量的方志文献。自万历十三年(1585)《潮中杂记》问世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最后一部方志《太洋洲萧侯庙志》成书,33年间修志工作从未中断,不断有方志作品问世。郭子章莅潮期间编修了潮州地方志《潮中杂记》,此后又有《广豫章郡邑记》《豫章杂记》《广豫章灾祥志》《豫章大事记》四部志书问世。抚黔十年不仅是其政治生涯的高峰时段,也是其志书编修的繁盛时期。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平播之役期间仍醉心于志书编修,丘禾实就言“中丞自平播以来拮据戎马兵食间,宜无遗力,而游翰所染,辄至充栋”[1]。成书有《白下记》《吉志补》两部县志,《豫章书》《黔记》两部省志,《黔小志》一部特色专志。万历三十七年(1609),郭子章致仕之后,将更多的精力投注于志书编修,辑录成书《明州阿育王山志》《太洋洲萧侯庙志》。

相对于煌煌12种方志著述,目前学界对于郭子章方志文献研究的过少,且多集中在对《黔记》《潮州杂记》《太洋洲萧侯庙志》三部作品的探讨上。主要研究成果有陈其泰的《郭子章〈潮中杂记〉的文献价值》、王昭勇的《〈太洋洲萧侯庙志〉版本及其文献价值》、唐庆红的《〈太洋洲萧侯庙志〉及其史料价值》寥寥几篇,且多是对单部作品或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的研究,刘兴亮的《郭子章地理学著述成就述论》虽然在论述郭子章的地理学著述时梳理了部分方志文献,但也只是笼统介绍郭子章各个方志文献的内容和价值,依然遗漏了不少方志文献。总之,从整体上观照郭子章方志文献的研究暂付阙如,本章于此意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