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和2014年先后五次启动民法起草工作,从1954年首次启动直至2020年经人大审议通过,《民法典》的编纂之路整整走了66年,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是汇集了中国数代法律人心血的“中国智慧”,将助推“中国之治”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在《民法典》出台之前,我国有《民法总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担保法》等民事单行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运行发挥了良好的规范作用。《民法典》是将上述的民事单行法律予以法典化整合,使其逻辑性、体系性更强。《民法典》分为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同各行各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颁布前后,市场上已出版了一些有关解读《民法典》的书籍,有些通过新旧法条对比进行解读,有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行解读,有助于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深度来认识和学习《民法典》。

本书作者深耕于新闻业和法律界多年,在实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痛点,遴选出5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细致的案例剖析、深入的理论探讨、翔实的数据内容、专业的法律意见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全书分为7个篇章,依次为胎儿及未成年人保护篇、学生校园生活篇、打工创业投资篇、恋爱婚姻家庭篇、租房买房居家篇、日常生活社交篇和养老继承遗嘱篇。作者在章节的设置上颇为用心,以生命的起点——胎儿,作为开篇,以一个普通公民生命成长的方向和发展轨迹为时间线,从婴幼儿的生活到读书郎的学习,长大成人后踏入社会,历经求职工作、创业投资、交友恋爱、结婚离婚、买房置业等,迈入老年阶段,规划养老、遗产继承,最后到达生命的终点,以遗体捐赠作为结尾,寓意生命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法律条文不是僵硬生冷的,而是活生生的,如同生命一般,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民法典》产生于《民法总则》等民事法律基础之上,即便原来的民事法律现已失效,但其中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者能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规则,依然被《民法典》所吸收,继续发挥其指导规范社会关系的治理功能。“法与时转则治”,《民法典》响应当今社会民生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对此作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因此,《民法典》的编纂不可能一劳永逸,将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

书中一共收录了53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解读,凸显《民法典》的亮点内容。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问题一直为全社会共同关注,《民法典》中加入了对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条款(详见本书第2页案例“人工授精的胎儿对非生物学父亲可以享有继承权吗?”);且专设监护一节,使父母子女之间的法律义务进一步明确;以及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也是践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体现(详见本书第20页案例“未成年人在网上打赏, 父母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返还吗?”)。

此外,本书对于社会上的焦点新闻和生活里的热点话题,也作出了相应解读,例如“性骚扰”(详见本书第54页案例“女性遭遇职场性骚扰该怎么办?”)、“阴阳合同”(详见本书第72页案例“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有两份,是‘阴合同’有效,还是‘阳合同’有效?”和第136页案例“二手房交易为少交税签阴阳合同,房价上涨,卖家后悔,可以主张卖房合同无效吗?”)、“高利贷”(详见本书第80页案例“借钱给朋友约定的利息较高,可能要不回?”)、“离婚冷静期”(详见本书第94页案例“协议离婚,新增‘离婚冷静期’,如何计算?”)、“隐私权”(详见本书第98页案例“离婚后前夫余情未了,微信频繁‘示爱’,是否侵犯了前妻隐私权?”及第152页案例“自家门上安装可视门铃,侵犯到对门邻居的隐私了吗?”)、“网络虚拟财产”(详见本书第160页案例“虚拟货币转错了网址,可以要求对方按不当得利予以返还吗?”)、“医美纠纷”(详见本书第156页案例“美容不成反毁容,医美发生事故,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房屋居住权”(详见本书第198页案例“设立居住权,给再婚老伴留一颗安享晚年的定心丸”)。

作者采用“以案释典”的方式,通过对每一个案例进行场景回放,从法官的视角进行解析,阐明适用的法条以及背后的法理根据,层层递进,最后站在律师的立场,对当事的一方或多方提出切实的建议和必要的提醒。需要说明的是,书中采用的皆为司法实践中的真实判例,为尊重个人隐私,作者对案例中涉及的人名和地名均做了改编。若读者发现生活中的人物与书中人物同名同姓,纯粹属于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从出生入世到死亡离世,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民法典》的规范和调整,这本书可以成为大众居家生活的必备良物。如果您是基层法律从业者或者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希望这本书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助益。

最后,作者希望借由这本书,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有所启发,增强自身的权利保护意识,知行合一,用好《民法典》;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纠纷时,有法可依,有典可循,掌握恰当的法律救援途径。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愿这本书成为您前行中的一个导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