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铁锅炖大鹅

“砰!”

一道火光在周武城面上炸开。

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强,那一袋里面的分量也不多,一般而言,是炸不死的人。

但是奈何周武城离得近,凑上去看。

就好像二踢脚虽然是烟花,你也不能往人家裤裆里放啊。

这下不死不行了。

火药爆炸的一瞬间,数十颗铜珠便从袋中飞出,直射周武城面门,周武城根本来不及反应。

火光散去,原地只剩下了一具面目模糊的尸体。

王凝之一手捂住谢道韫的眼睛,一边探出脑袋远远查看周武城的现状。

一动不动的,应该是死透了。

“叔平兄长,我平日有和阿遏练武,其实是不怕这些的。”

谢道韫平静的拨开王凝之的手,上前两步,向着周武城的尸体走了过去。

“哦。”

王凝之尴尬的笑了笑,赶忙快走几步,跟上了上去。

二人一齐蹲在周武城尸体旁,查看着他的惨状。

面上焦黑一片,两侧脸颊连同胸口有多达十数个血洞,看着凄惨,其实都是皮肉伤,大部分都被骨骼挡下,并未深入,不算致命。

真正的致命伤,在周武城的右眼。

那里的眼珠已经不翼而飞,一颗铜丸从此处深入,打入了周武城的脑子。

王氏黑火药铜丸手雷的第一次登场,便有如此战果,可喜可贺。

“这就是叔平兄长的仙法吗?那种被你称为火药的东西?”

谢道韫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根树枝,先是在周武城那焦黑的脸上戳了戳。

“只有皮肤烧伤了,火光也只持续了一瞬间,看样子那火药并不是石脂水。”

谢道韫又将刺入周武城胸口的一处伤口,从中挑出一颗铜珠。

她捏着铜珠看了看,语气里满是赞叹。

“里面除了火药,居然还装着铜珠,这种想法还真是新奇。”

王凝之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

妹子,你这么聪明,我还怎么装神弄鬼?

谢道韫越检查越兴奋,连连赞叹道:

“真厉害啊,这东西既然能将铜珠炸出去,如果放多些,再把铜珠做大些,岂不是能当霹雳车用?”

不过很快她就摸着下巴陷入沉思。

“不过,霹雳车的攻击方向是确定的,这铜珠却是向四面八方飞的,得想办法让铜珠只射向一个方向。能不能像吹箭一样,给它装个筒子?”

“既然可以做大,那岂不是也可以做小,继续发射铜珠,就像军弩一样。”

王凝之这下是真有些急了。

我靠,姑娘你快别想了,再想下去,枪和炮都被你发明出来了。

只能说谢道韫不愧是五六十岁了还能提剑杀贼的女中豪杰,这武德充沛的,王凝之都开始怀疑她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

谢道韫眨着星星眼,一脸期待地看着王凝之。

“你这火药到底是何物?若是能为朝廷所用,岂不是……”

“道韫!”王凝之现在当然不打算将火药的配方说出来,赶忙打断谢道韫的话,严肃道:“这是我王氏的秘密。”

“不能说吗?”谢道韫的瞳光暗淡了几分。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这一点上,所有士族都是一样的。

谢安一心隐逸,即使有人以“安石不出,如苍生何”来道德绑架,都不能让他出山。但是当陈郡谢氏日薄西山之时,却把他从东山中逼出来了。

谢安都是如此,谢道韫当然不能强迫王凝之去损害王氏的利益。

王凝之的利益也是王氏的利益。

王凝之眼中,狗屁的晋朝哪能比得上自己的大业。

这种杀器,当然是只能握在自己手里。

将火药配方交出去,他还怕那些王公贵族拿去放烟花呐。

二人陷入了沉默。

不多时,远处渐渐传来了骚动,是有仆役听见了刚刚的响动,急忙过来查看情况。

“二郎君?谢家小娘子?你们怎么在这里?”

“哇!那是什么东西?死人了?”

“哇!郎主的鹅怎么也死了?完了完了。”

兰渚山上的骚动并未持续多久,王凝之很快便指挥着仆役,打扫完了现场。

谢道韫则是早就默默离开了。

刚刚发生的事情有点多,她需要静一静。

……

……

圆月当空,洒下一片银辉。

夜风拂过,将竹林中残留的血腥气吹散。

琅琊王氏兰亭别业之中,正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团篝火之上,正架着一口铁釜,其中“咕咕嘟嘟”地冒着热气。

锅旁围坐着不少人。

王凝之,王献之,王孟姜三位如今还留在兰亭邬的王氏子嗣,郗道茂,谢道韫,就连一整天都未见到的谢玄也在其间。

王凝之此时正手持一把大铁勺,不断在锅中搅着。

每一次搅动,都会从中飘散出一阵诱人的香气。

王献之小心说道:

“兄长,咱们把‘道德经’炖了,真的不会有事吗?”

王凝之眉头一挑,淡然道:

“那你等会儿别吃。”

“我……我还是要吃的。”

王献之脸一红,朝着郗道茂身边躲了躲,似乎这样就可以给他带来一丝做了坏事之后的安全感。

郗道茂无奈,揉了揉王献之的脑袋,对着王凝之道:

“叔平表兄,你就别逗献之了。”

王凝之嘴角挂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味深长道:

“道茂倒是挺喜欢献之的。”

郗道茂倒是并未听出王凝之话语中的深意,笑道:

“献之聪敏乖巧,我自然是喜欢的。”

王凝之扫了一眼王献之,只见这傻孩子正低着头,看着地面。虽说现在夜色昏沉,并未能看个仔细,但是猜也知道,此时他的脸应该已经红到耳根了。

王凝之拿起汤勺,在锅中舀起一块烂肉,在眼前仔细瞧了瞧,嗅了嗅,笑道:

“好了。”

葱姜蒜东晋时期都是有的,辣椒用茱萸代替,陈皮黄酒去腥,花椒蜂蜜提味,以白萝卜、冬葵、菘(白菜)和芥菜为拌菜,这一锅炖鹅也算是色香味俱全。

虽然未能完全还原后世的铁锅炖大鹅,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都尝尝吧。”

“我先,我先,兄长,让我先尝尝。”

王孟姜早已迫不及待,小姑娘筷尖轻挑一块鹅肉,琥珀色汤汁便从肌理间流出,落在盘上,抬眼时鼻尖已经萦绕着数重香气。

轻尝一口。

鹅肉入口即化,初尝是草木青烈,细品却有柑橘般的尾韵。茱萸与生姜的辛辣一刚一柔,在舌尖绽放出不一样的韵味。

再尝一口配菜。

芋艿在锅底煨得酥烂,用筷尖一压便化入汤中,浓稠绵密。冬葵的嫩叶只消在沸汤里打个转,便承了鹅油的光润,滑爽可口。

更妙的是萝卜。

切成滚刀块的白菘在酱汤里吸足了精华,咬开时热汤迸溅,恍若击破了一枚裹着金汁的玉卵,清甜和浓鲜在嘴里撞个满怀。

王孟姜的眼睛瞪大。

好吃!

一时之间,夜风中只剩下了碗筷交击之声。

众人正吃的高兴间,却听远远传来了一道中年男子的嗓音。

“好香啊,这是在吃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