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解读线索

密室内的空气相对静止,带着一种混合了尘埃、干草和微弱动物气味的干燥感。与外面管道系统阴冷潮湿、铁锈弥漫的环境相比,这里无疑是一个天赐的避难所。陈垣靠在粗糙的泥土墙壁上,剧烈地喘息着,浑身的肌肉因为过度疲劳和精神紧绷而不住地颤抖、酸痛。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同温暖的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一丝缓解。

他看着角落里,悲鸣幼兽已经将那几块干瘪的肉干啃食殆尽,此刻正蜷缩在那个简易床铺的破布堆里,发出了满足而细微的鼾声。小家伙似乎对这里感到异常安心,那种全然放松的姿态是陈垣之前从未见过的。它一路上的引导和最终发现这个地方,无疑救了他们两个。

暂时安全了。

陈垣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感受着身体的每一处都在抗议般的疼痛。他知道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休息,是睡眠,是补充能量。但大脑却因为刚刚获得的线索而异常亢奋,无数的疑问和猜测如同沸腾的气泡般不断冒出,让他难以平静。

他小心翼翼地挪动身体,将那个被破坏的豁口用附近找到的一块破木板和一些杂物大致遮挡了一下。虽然无法完全封闭,但至少能提供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并阻挡部分气流和视线。他珍惜地吹灭了那半截蜡烛,将其收好,然后摸出最后一点食物——一块同样干硬、但至少是他自己的肉干,小口小口地咀嚼着,感受着那微不足道的能量缓慢补充进几乎被掏空的身体。

借着从管道缝隙透进来的微弱天光(如果那能被称为天光的话),他再次拿出了那本残破的日记本和那块刻着字的油毡布。手指抚摸着粗糙的纸页和油毡布上浅浅的刻痕,仿佛能感受到前任居住者在这里留下的恐惧、挣扎和智慧。

他首先仔细研究那几行刻在油毡布上的、关于实体的警告。

“影子在低语,眼睛在黑暗中闪烁……它惧怕光,但更惧怕……突然的寂静……”

暗影爬行者。毫无疑问,这描述的就是那个如同鬼魅般迅捷、警惕性极高的实体。惧怕光,这一点与他的观察和猜测一致。但更惧怕“突然的寂静”?这该如何理解?

陈垣回想起自己尝试与暗影爬行者接触的全过程。他先是小心翼翼地靠近,然后释放出复杂的、带有交流意图的信号,整个过程都力求安静、无威胁。而对方最终选择逃离,是在他情绪激动导致信号波动、或是荧光灯闪烁的瞬间。那“突然的寂静”是指什么?是指在有声音或信号交流的情况下,突然中断吗?还是指周围环境陷入绝对的安静?

难道说,持续的、低强度的声音或信号,反而能让它稍微放松警惕?而绝对的安静,或者突然打破安静的声音/信号,则会触发它的应激反应?这似乎与通常理解的潜行和狩猎逻辑有些相悖,但后室本就不是一个讲逻辑的地方。

如果这个推测是真的,那他之前的尝试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过于追求“安静”和“无威胁”的表象,反而可能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对方的高度警惕。而最后那功亏一篑的逃离,或许并非因为他的信号波动或灯光闪烁,而是因为……他传递信号这个行为本身,打破了某种对方所习惯的“寂静”平衡?

这个猜测让陈垣感到一阵后怕。看来,想要再次尝试接触暗影爬行者,必须重新设计策略,甚至可能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某种持续的、可控的“噪音”或“干扰”来麻痹它?这其中的风险和难度,无疑又增加了数倍。

接着,他的目光移到了下一句警告。

“别相信哭声,那不是软弱,是……陷阱的诱饵……”

陈垣的心猛地沉了一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角落里睡得正香的悲鸣幼兽。这句话显然是在警告与悲鸣幼兽这类实体相关的事情。哭声是陷阱的诱饵?

这该如何解释?难道悲鸣幼兽那凄惨无助的哭声,并非真的因为它受伤或恐惧,而是一种用来吸引猎物或转移注意力的伪装?或者说,它的哭声本身就带有某种无法察觉的模因效应,会吸引来更可怕的实体?

陈垣回想起自己遇到悲鸣幼兽的场景。当时它确实身受重伤,发出的悲鸣也充满了真实的痛苦和恐惧,这一点他通过感知能力可以确认。而且,它一路跟随自己,提供了预警,最终还找到了这个安全屋。这一切似乎都与“陷阱诱饵”的说法相悖。

难道说,这个警告并非针对所有的悲鸣幼兽?或者,它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成为“诱饵”?比如,当它与某种更强大的实体协同行动时?

这又引出了最后一句、也是最令人费解的线索。

“它们是共生的,一个提供……另一个负责……”

“它们”是谁?日记中提到的“邻居”(悲鸣幼兽)和那个让作者差点没逃掉的“笑魇”?还是指悲鸣幼兽和暗影爬行者?或者是指两种完全不同的、他尚未遭遇过的实体?

“共生”关系,在后室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听起来就令人不安。自然界中的共生关系多种多样,有互利共生,也有偏利共生甚至寄生。这里的“共生”是哪一种?

“一个提供……另一个负责……”这句话更是充满了谜团。提供什么?食物?庇护?信息?负责什么?狩猎?防御?侦查?信息的中断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带来了深沉的恐惧。

如果悲鸣幼兽和暗影爬行者真的是某种共生关系,那它们之间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难道是悲鸣幼兽负责用哭声吸引目标(陷阱诱饵),而暗影爬行者则负责在暗中观察和猎杀?这个猜测让陈垣不寒而栗。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之前尝试接触暗影爬行者,岂不是正中对方下怀?

他又想到了那个恐怖的“腐臭巨物”。它的出现是否也与这种“共生”或“诱饵”机制有关?难道是悲鸣幼兽无意中(或者有意地?)将它引来的?

无数的疑问如同毒蛇般啃噬着陈垣的内心。这些线索非但没有让他感到安全,反而揭示了后室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生态链和潜在规则。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极其表面的层次。

他再次翻开那本日记的残页,试图从中找到更多蛛丝马迹。

“……笑魇……速度太快……感知恐惧……”这个被称为“笑魇”的实体,显然是一种高速移动、并且能感知情绪的危险存在。日记主人提到要“保持冷静”,这或许是应对它的关键。

“……大家伙……不喜欢狭窄的地方……”这句话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那个“腐臭巨物”确实因为体型庞大而难以进入狭窄空间,这或许是他能逃脱的关键原因之一。

“……Level 1……希望……” Level 1。这是目前已知的、紧邻Level 0的下一个层级。根据一些零散的后室资料,Level 1据说是一个更为广阔、结构更像仓库或工业区的环境,危险程度和资源分布也与Level 0不同。日记的主人显然将前往Level 1视为摆脱Level 0困境的希望。他是如何得知Level 1的存在和前往方法的?日记中没有提及。

陈垣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在脑海中反复梳理、串联,试图构建出一个更清晰的图景,但结果却是越发混乱和不安。

他原本以为,只要小心谨慎,利用自己的感知和信息素模拟能力,就能逐渐在这个世界立足,甚至建立起自己的“宠物军团”。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暗影爬行者难以接近,其行为模式诡异莫测。悲鸣幼兽看似无害,却可能隐藏着“诱饵”的危险身份。还有未知的“笑魇”潜伏在暗处,以及可能存在的、更加复杂的实体间“共生”关系……

就连这个看似安全的密室,也充满了前任居住者留下的谜团和那挥之不去的、绝望与希望交织的情绪印记。他真的离开了吗?还是……变成了这个密室的一部分?

陈垣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信息的匮乏和规则的未知,是比实体本身更可怕的敌人。

他决定暂时停止思考,强迫自己休息。无论未来多么危险,恢复体力和精神力都是首要任务。他靠着墙壁,闭上眼睛,努力放空大脑,但那些警告和疑问却如同幽灵般,始终萦绕在黑暗的意识边缘。

这个所谓的“安全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全。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了谜题和警告的十字路口,通往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