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满洲的“爱新觉罗”一名中的“爱新”是“金”的意思,“觉罗”则代表“族”。可这“努尔哈赤”是什么意思呢?这“努尔哈赤”在满语里可是“野猪皮”的意思,知道这个的可没多少人。
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故事。努尔哈赤出生在一个满洲的酋长家庭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明朝委任的官职,这个官职就是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他的母亲呢,是建州右卫都督王杲的女儿。可惜,努尔哈赤才十岁的时候,他母亲就生病去世了。这之后,继母把家里搅和得鸡飞狗跳的。没辙了,努尔哈赤十五岁的时候,就带着弟弟舒尔哈齐跑到外公王杲那儿去了。
王杲,他原名阿突罕,本来是女真人。曾经跟着明朝的巡抚张学顺学习,还学了汉文和武艺,后来就有了个汉名叫王杲。再后来,他就做了建州右卫都督,还成为了建州女真的首领。他对这两个投奔来的外孙,那是特别疼爱,常常教他们汉文诗书,还教他们骑射武艺。
可这好日子没过多久。这王杲因为对明朝的边吏不满,就起兵造反了。结果,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打得那叫一个惨败。这王杲,自己也被俘虏了,最后被送到京城,不但被处死,还暴尸街头。
就在那个时候,正在王杲家里的努尔哈赤兄弟俩,也无辜被当成了俘虏。这努尔哈赤可机灵着,赶紧拉着弟弟,跪在李成梁的马前,用汉语哭着求饶命。
李成梁一看这努尔哈赤,觉得这孩子还挺聪明伶俐的,又会说几句汉语,就把他留在身边做了随从。就这样,努尔哈赤就在李成梁的帐下效力了。
咱再说这努尔哈赤,长得那是身材魁梧,长大成人之后,身高八尺,壮得跟头牛似的,力气大得惊人。而且,他不但聪明,毅力还特别强。他常常跟着李成梁出征打仗,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立下了不少战功。李成梁对他那是相当赞赏。
不过,努尔哈赤对李成梁,那都是表面上的顺从,他心里可一直记着当年李成梁屠杀满人的事儿。
后来,努尔哈赤找了个借口,就说父亲让他回家成亲,想离开。虽然李成梁一个劲儿地挽留,可他最后还是带着弟弟回到了自己的女真人部落。
虽然回到了自己的部落,可努尔哈赤对以前接受的汉文化那是念念不忘。他常常借着边境贸易的机会,搜集汉文书籍,自己在那儿学习韬略兵法,还到处分交朋友,就为了给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到了25岁那年,这正是一腔热血、满腔抱负的时候,家里又出了个大变故。
原来,自从王杲被击败,惨死京城之后,他儿子阿台那心里可气坏了,整天就琢磨着报仇雪恨,老是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去袭击明朝的边境。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听说阿台的余部在古勒城,就带着兵把古勒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时候,李成梁买通了叶赫部的图纶城主尼堪外兰,想里应外合,把阿台他们一网打尽。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家族关系,赶到古勒城,打算劝阿台投降。
就在他们劝降的时候,尼堪外兰带着手下人把明军引进城来,还在城墙上大喊:“李太师有令,谁要是能杀死阿台,谁就能做古勒城主!”
就因为这一嗓子,城里面顿时乱成了一团。明军抓住这个机会就攻了进去,把古勒城给血洗了。这一场混乱当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双双被杀。
面对这一惨剧,努尔哈赤愤怒不已,就跑去问明朝的边吏,为啥要杀一直对明廷忠心耿耿的祖父和父亲?
明朝的边吏一听,知道自己理亏,就把两人的遗体还给了他,还派了专人来解释说是“误杀”,另外又补偿给努尔哈赤十匹战马,还说让努尔哈赤承袭祖父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职位。
努尔哈赤封官之后,可不敢直接找明朝算账,就把这满腔的怒火都撒到了尼堪外兰身上。这尼堪外兰,因为帮着明军消灭阿台有功,正在接受明朝的封赏,还觉得自己就差称王了。
不过,这尼堪外兰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后来,努尔哈赤联合了其他部落,三年后,终于把尼堪外兰给干掉了,总算是报了这“一箭之仇”。
这明朝的剿抚政策,变来变去的。就这么着,明朝末年的边境,老是纠纷不断。努尔哈赤承袭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之后,在女真部落里的威信那是蹭蹭往上涨,这势力,也迅速地壮大了。可是,他和明朝之间的仇恨可没因为这个就化解了。
努尔哈赤心里可是时刻想着要报仇,他又苦思冥想,想出了一条计策,对明朝提出了“七大恨”,并且昭告天下,还准备向明朝进攻。下面,咱们就来好好讲讲这努尔哈赤口中的“七大恨”。
第一,我的祖父与父亲从未侵犯过明朝的一草一木,而明朝却无端挑起事端,致使我的祖父和父亲丧命。此恨不容共天,此一大恨也。
这第一恨。说的就是1583年那档子事儿。当时明朝军队去攻打古勒寨的王杲之子阿台。这古勒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朝军队攻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这时候,建州图伦城的贝勒尼堪外兰想立功,就说谁要是能把阿台杀了,就能当古勒寨之主。这阿台就这么被他部下给杀了,寨子也破了。可李成梁,说话不算话,就在古勒寨大开杀戒,不分男女老幼,全都给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就这么被害死了。
后来努尔哈赤质问李成梁,李成梁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地道,就让努尔哈赤承袭觉昌安的爵位。
之前努尔哈赤早已分家了,家里穷得叮当响,根本没资格继承祖父和父亲的遗产。可就因为这个变故,改变了努尔哈赤的命运。祖父觉昌安的其他子孙,也就是宁古塔的诸贝勒,都和努尔哈赤为敌了,为啥呢?就是因为不满努尔哈赤承袭了爵位。
虽说第一恨只是努尔哈赤起兵的一个借口,可家族的仇恨那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努尔哈赤的外公就是被明朝杀的王杲,他小时候分家后还跟着外公生活。这阿台,又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几乎全家都被杀了。
不过,在这之前,努尔哈赤一直想和明朝友好相处,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想从明朝的朝贡贸易里得到好处,好壮大自己。
第二,明朝虽然起衅,但我等还是想修好,并勒碑警告,满汉人都不得越界,有越界的即杀之。但明朝无视碑文,任意进入我边界,帮助叶赫部,此二大恨也。
这事儿得从1593年说起。那时候海西女真、蒙古等九个部落凑了3万大军去打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给打败了,这就是“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说那时候明朝在旁边看着,啥也不帮自己。后来努尔哈赤去打哈达部,明朝却去帮哈达部,努尔哈赤心里能不烦吗?
其实,明朝一开始可乐意看女真各部自己打起来了,为什么呢?想着把他们的实力都给消耗掉,这就是明朝“以夷制夷”的政策。所以努尔哈赤刚开始统一满洲的时候,明朝也没管。
可是古勒山之战之后,建州的实力一下子涨起来了,明朝坐不住了,就来干涉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事了。从那以后,想尽办法帮叶赫部。努尔哈赤想灭了叶赫完成统一,那就得和明朝打仗,这也就成了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明朝人经常跨越边境,我等按碑文约定惩杀过境之人,明朝人责备我擅杀,拘留我们的使臣,并杀之于边境,此三大恨也。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后,与明朝划定了边界线,双方约定,“汉人私越边界者杀,夷人私入境内者杀。”然而,有不少明朝的商人偷偷跑到边界外面去采人参,结果被女真人给杀了。明朝还老是让努尔哈赤交出凶手。努尔哈赤为了不和明朝闹得太僵,就杀了一些海西女真的俘虏送给明朝交差。
其实,这杀几个采人参的人本来不是啥大事,深层次的原因是流民问题。当时辽东好多军户都跑到建州去了,好家伙,“逼入夷地逃生者,无虑数千万家”,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十分之四五都跑建州去了。他们在建州成了佃户和包衣,让建州人口变多了,可辽东就空了。明朝想让努尔哈赤把这些人都送回来,努尔哈赤就说这些人偷采人参被杀了。
努尔哈赤拿这件事说事,主要是认为明朝不守约定。但实际上,因为辽东人都跑建州去了,建州的生产增加了,人口增多了,经济发展得快。明朝虽然想拦住辽东的人不让他们走,可也没拦住,努尔哈赤倒成了得利的一方。
第四,明朝人越境帮助叶赫部,使得我等已聘之女,改嫁蒙古,此四大恨也。
这一恨说的是叶赫部有个大美女叫东哥,在各种史料里那都是被描述成“草原第一美女”,各部族首领都想把她娶回家。东哥一开始确实被指婚给努尔哈赤了。可是,后来九部联合打努尔哈赤的时候,东哥他爹布斋贝勒被杀了。叶赫部跟努尔哈赤要布斋的尸体,努尔哈赤可真够绝的,把尸体一剖为二,只给了叶赫部一半。
就这么着,东哥很不高兴,叶赫部就放话出来了,说谁能灭了建州女真,就把东哥嫁给谁。先是说嫁给哈达部,结果哈达部被努尔哈赤打败了;后来又说嫁给辉发部,辉发部也不行;再后来乌拉部也掺和进来了。最后没办法,叶赫部把东哥嫁给蒙古部落首领莽古台吉了,这时候东哥都33岁了。
东哥悔婚确实是真的,远嫁蒙古也是真的。可仔细相想,如果努尔哈赤没做出那么残忍的事儿,东哥能把青春就这么搭进去,和努尔哈赤拼死对抗吗?这事儿,有因才有果,可努尔哈赤只说结果,不提原因,还把这悔婚的事儿也算到明朝头上,这可站不住脚。
第五,在我等部落多年的征战中,屡次和我等为难,当年哈达部帮助叶赫部来攻打我等,已被我收服,明朝还想要挟我等为之复国。自古顺天意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明朝偏要违抗天意,让死者复生,明明就是有意和我等作对,此第五恨也。
实际上,第二恨、第四恨、第五恨其实都是一件事儿,就是明朝扶持叶赫部对抗建州。最开始明朝扶持的是哈达部,后来哈达部不行了,叶赫部起来了,明朝就又转过头来扶持叶赫部来对付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吞并哈达部后,经济实力大增。没多久,努尔哈赤就派军队到哈达部的土地上屯田,还长期驻扎。努尔哈赤占了哈达部之后,就垄断了东北通往辽东的贸易路线,还把叶赫部和明朝的联系给切断了。明朝马上就派军队进到哈达的地盘,想把建州人赶走。
第六,柴河、三岔、抚安三地,历来是我等疆土,已经在此耕种,明朝人不允许我等百姓收割,任意驱逐,此第六恨也。
这段话虽充满愤怒,但更像是两国之间的土地争端,谁都可以站出来指责对方侵犯了自己国家的土地。但这一争执背后,更多的是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纠纷。
边界问题,向来是各国的纠纷,但是在明朝和满洲人的问题上,满洲人明明占领得更多,更贪婪,努尔哈赤完全不能把这条当成起兵借口。
第七,边外叶赫部,获罪于天,而明朝偏信其言,还派使臣来责骂我等,肆意凌辱,此第七恨也。
努尔哈赤说:“我国向来都老实,可没干过什么不良的事儿,明朝突然派个备御萧伯芝,穿着蟒衣玉带,到处耀武扬威,骂人的话那叫一个难听,百般欺负我们”。
这其实就是因为明朝派到女真的使者太傲慢了,根本没把女真当回事儿,最后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一个借口。
历史上,因为外交上说不到一块儿就打起来的战争可不少,不过这些外交官最后往往都成了背锅的。这事也确实能看出明朝边疆官员有些胡作非为。比如说个别官员操控马市,压低人参价格。当然了,女真人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像强硬买卖的事也有。毕竟做生意,有坏商人,也有坏官员,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这可谈不上什么家仇国恨。
努尔哈赤把这“七大恨”写好之后,就开始大力宣传,让他的手下人人都知道为啥要去打明朝。后来,努尔哈赤就带着大军把抚顺给占了。明朝也知道仗肯定是躲不过了,就在沈阳集结兵力,兵分四路去讨伐努尔哈赤。结果,三路的兵都被努尔哈赤打败了,努尔哈赤还顺手把叶赫部也给征服了。
又过了三年,努尔哈赤又带兵打沈阳,明朝的总兵贺世贤中了箭死了,沈阳就这么丢了。努尔哈赤跟着又打辽阳,明朝的军队老是打败仗,都退回关里去了,关外七十多座城大部分都被努尔哈赤给占了。
再后来,努尔哈赤就以沈阳为都城,改名叫盛京,还把“后金”当作国号。这时候的满洲,已经成为明朝的强敌,正式迈向了敌国的行列。
李成梁就因为这个事,被后来的人称作千古罪人。说不定李成梁还后悔呢,当时咋就没把那个机灵的小鬼给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