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丸案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

五更。

乾清宫。

“陛下驾崩了!”

“呜呜呜...”

“陛下...”

......

御榻之前,五颜六色,跪了一地。

虽然未必真伤心,但悲声仍此起彼伏。

朱常洛因母卑的缘故,自幼不受万历皇帝待见。

如履薄冰三十八年,又小心翼翼做了十九年太子,他这才登基刚一个月,其中二十天还躺在床上,人生就这么潦草结束,史称‘一月天子’。

此时离御榻最近,那个伏地痛哭的青涩少年,便是十五岁的皇长子朱由校,也是被后世吐槽为奇葩的‘木匠皇帝’。

只不过,埋头呜咽的朱由校,打算改变这结局。

他不是真正的朱由校,而是穿越而来的朱天启。

几个小时之前,他还为明亡的原因,在网上与人据理力争,中途突然眼前一黑,睁眼就来到明朝。

当时刚过午夜,朱天启融合朱由校的记忆,得知朱常洛已服‘红丸’。

前世作为历史爱好者,他对明末‘红丸案’非常了解,马上明白朱常洛死期到了,而自己即将继皇帝位。

尽管熟悉历史脉络,却对当好皇帝没多少信心,遑论将大明拉出泥潭。

王朝末年,积弊严重。

对于明亡的原因,网友总结出很多内容,有说朱元璋制度有问题,有说小冰河气候影响,有说文官集团国殃民,有说后宫勾结宦官弄权,也有说皇帝摆烂瞎搞...

朱天启喜欢辩证看问题,对此也有自己的明确论点,即皇帝是第一责任人,无论局面有多困难,只要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就有机会扶大厦将倾。

做皇帝享受人间富贵,就要履行牧养万民之责。

没那个能力,你退位让贤啊。

“你行你上?”

“我倒是想上,可惜没机会。”

“吹牛谁不会?”

“我说真的,有本事让我去当皇帝,必定力挽狂澜。”

......

就是因为这场网络对线,他来到这里成为朱由校。

朱由校瞎玩十五年,虽然不至于说成文盲,但没有正经读过一天书,只算是有启蒙识字而已,奏章能看懂也不能懂,我怎么伪装过渡呢?

登基之后,魏忠贤还用不用?如果不用他,用谁来压制朝臣?

女真人步步紧逼,我有哪些将领可用?边将吃空饷、边军缺饷严重,想什么办法搞钱不伤民?

如果表现得太精明,不会被提前意外死亡?

毕竟大明天子,没有几个寿终正寝,且平均寿命不足40岁,往往越是励精图治,越是莫名其妙死得快。

原来就算知道剧情,也有这么多烦恼和顾忌。

朕能走到对岸吗?

......

众人恸哭之际,刚刚咽气的朱常洛,突然睁开眼睛。

陌生的屋顶,沉重的身体...

给我干哪来了?

一股记忆涌入,朱常洛蹙眉合眼。

原来是个皇帝?祖师待我挺不错的。

等等,这皇帝的前半生,似乎过得有点惨啊,最后被药死了?

此时的朱常洛,也是另外世界来人。

他原为修仙界废材,却因耐药性的特殊体质,被大能修士收为童子,跟在身边专试丹毒,后来大能祖师飞升上界,赐了他一张重生灵符。

寿元将尽之时,他强行渡劫破境失败,元神来到此方天地,借朱常洛躯壳重生。

此间灵气稀薄,身上没有半点法力,只能重头开始聚气。

跟随祖师试丹几百年,他耳濡目染学会了炼丹法,也知道一些修炼的丹方,所以打算利用皇帝身份,收集天材地宝炼丹,加速修炼过程。

不过,这羸弱不堪的身体,里面还有丹毒未消,做个普通人都不容易,遑论修炼与炼丹。

幸好几百年试丹毒经历,让他摸索出一套吐纳之法,此法不但可化解丹毒损耗,还能利用丹毒养气补虚,只是现在没有法力辅助,排毒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这种小手段,在修仙界不值一提,但这里能救命。

他正打算行吐纳排毒,突然听到有人高声说道:“诸位,陛下龙驭归天,社稷不能一日无君,我们不要都跪在此,还有许多大事要办。”

“杨给事所言甚是,方阁老乃百官之首,你快安排部署。”

“好,那我说两句...”

妃嫔宦官还在抽泣,内阁首辅方从哲此时起身作安排,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聒噪...”

朱常洛身体虚弱,见自己发声不起作用,遂抬手拍向床沿想提醒,却意外拍在朱由校头上。

他这一拍,拍醒了朱由校的皇帝梦。

“父...父皇...”

朱由校惊愕直起腰板,赫然看到榻上朱常洛睁着眼,遂回头大喊:“父皇还活着!”

“什么?”

方从哲还没安排完,听到这话顿时目瞪口呆。

与此同时。

刘一燝、韩爌、张惟贤等人闻讯,都一拥而上近前确认,果然看到朱常洛睁着眼。

“神明保佑。”

“陛下真活着!”

“陛下您怎么样...”

......

一群人七嘴八舌,刚刚‘假传消息’的大太监王安,连忙出手驱赶:“别靠万岁太近,殿下都被你们挤开了,如此成何体统?”

朱由校当时是懵的,被激动的给事中杨涟挤开。

杨涟被王安点名,红着老脸退到一旁,略略调整了心态,即厉声质问:“陛下既然无恙,你为何乱报信?”

“不是...是太医确认的...”

王安慌忙摆手推责,并喝问一旁惊惧的太医,“你们怎么回事?”

“别吵了!你们几个,快给陛下诊脉!”

首辅方从哲打断争吵,示意太医为朱常洛切脉,很快有人得出结论,“陛下气若游丝,脉象依旧很差...”

“都走!”

朱常洛亟需吐纳排毒,于是再次调动精力发声。

群臣哪敢滞留?遂匆匆退出乾清宫,但皇子、嫔妃、宦官仍在,皇帝不得不继续发声,“你们也走...他留下...”

“是。”

王安招呼众人离去,留下一脸懵懂的朱由校,暗忖‘便宜老爹’有遗言,也许需要单独告诉我。

“父皇,您有何交待?”

“你守在门口,别让人打扰朕,有事会喊你...”

“哦好...”

朱由校应声退到一旁,搞不懂朱常洛什么意思,但朱常洛留他一人伺候,是不相信任何人。

在修仙世界几百年,那里奉行实力为尊的法则,而他修为低谁都惹不起,全靠谨慎才苟到大能修士看中,也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

此时来到大明朝,身上还没半点修为,前身又是被人药死的,所以不相信任何人。

朱常洛记忆中的相关人等,似乎每一个都带着私心与立场,唯独这大儿子从小玩到大,心智没成熟又能使唤,故而把留他在身边伺候。

朱由校坐在一旁,愣了一会便闭上眼,没想到居然睡着了。

“皇儿?”

“父...父皇?您找我?”

朱由校应声爬起,小跑来到朱常洛榻边,发现皇帝气色好了些。“朕饿了,叫人弄点吃的。”

“哦好,儿臣这就去...”

说话也变清楚了?朱由校转身百思不解。

什么情况?

老登不像回光返照,难道红丸案记载有误?

朕的皇帝位,要被撤回了吗?

......

注:关于朱由校文化情况,《明史》与《明实录》记载相悖,可能因修史群体立场不同,造成前者有丑化嫌疑,后者则有美化夸张成分。

以笔者拙见,朱常洛做太子期间小心翼翼,朱翊钧到死没让朱由校出阁读书,应在东宫内部有启蒙教学。

但朱常洛不被万历待见,自己出阁读书时也长期辍学,所以对儿子教育不会重视,再加上小男孩天性好玩,朱由校的蒙学应不扎实,大概只能简单识字,书写则是一塌糊涂。

《明实录》夸他书法体势端严、笔法遒劲,显然是为朱由校找补文化缺陷,要持续练习多少年书法,才当得起这八字评价?诸君可自行鉴别。

至于东林党人与后世史家,大量批评朱由校昏庸无能、目不识书,甚至还有一些奇人异事,大概率掺杂了情绪成分,毕竟他用魏忠贤大肆打压东林党,抹黑造谣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以上分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