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星河永昼

永徽十八年,四月十五,辰时。

国子监的琉璃瓦上凝着朝露,姜明玥望着台阶下乌压压的学子——半数以上捧着《女算经》手稿,书页间夹着许知微送的萤火虫书签。讲台上摆着她特意带来的算盘,算珠是用边疆将士送来的驼骨所制,每颗都刻着“保家卫国”四字。

“今日讲《算学与边务》。”她拨弄驼骨算珠,“西北大营需在三个月内运送十万石粮草,途经五座险山,若用独轮车,每车可载两石,损耗率三成……”

“用马车!”台下忽然有人抢答。姜明玥望去,竟是算学馆的小丫头阿桃,此刻穿着许知微改的窄袖襦裙,眼睛亮如星辰,“马车可载五石,损耗率仅一成半,虽然车资贵,但省时省力!”

满堂哗然。国子监祭酒拍案而起:“岂有此理!让女童在国子监喧哗……”

“祭酒大人,”姜明玥微笑,“阿桃的算法正确。据顺天府卷宗记载,去年王太傅用独轮车运粮,正是因损耗率过高,导致边疆将士断粮三日。”她展开沈砚之连夜送来的军图,“而算学馆的学生,已算出了十条最优运粮路线。”

巳时,顺天府衙。

许知微翘着腿坐在沈砚之的官椅上,用算珠匕首刻着新的算盘。案头摆着各地送来的女子学堂申请书,最上面那封盖着西北大营的狼头印——戍边女将陈清如请求在军营设算学班,教女兵丈量弹道。

“沈推官,”她晃了晃算珠,“长公主让我核算各州罚没士族的田产,你猜怎么着?”她忽然将算盘转向他,“足够在边疆建五十所学堂,还能给每个学堂配十架观星仪。”

沈砚之接过她刻到一半的算盘,发现算珠上竟刻着他和姜明玥的名字缩写:“你这是……”

“给你们的定情信物啊。”许知微挑眉,“不过别误会,我可没算你们的姻缘——我算的是,若你们成了,以后顺天府和算学馆联手办案,效率能提升三成。”

话音未落,衙役突然来报:“大人!城东米商联合涨价,百姓都堵在米行门口了!”

许知微冷笑:“果然是士族余孽。沈推官,借你的捕快一用——我要去算一算,他们的‘涨价算盘’里,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账。”她掏出长公主给的钦差令牌,“顺便告诉他们,女子算学不仅能算数字,还能算人心。”

未时,城东米市。

姜明玥赶到时,许知微正站在米行屋顶,算珠从她指间如暴雨般落下,精准砸中囤米的粮仓机关。木板轰然倒塌,露出里面藏着的霉米——正是用士族贪墨的军粮所换。

“大家看!”她举起算珠,“这些奸商把好米高价卖出,用霉米充数,还敢说是‘天灾导致减产’!”她指向米行老板,“你库房第三层的暗格,还藏着二十箱从柳家当铺得来的玉器,对吗?”

米行老板脸色惨白,扑通跪地。姜明玥注意到他袖口的鼠形刺绣——与三皇子的鹰卫同属黑市“鼠窝”。她摸出沈砚之给的顺天府密令:“按律,囤积居奇者充军,霉米充公赈济百姓。”

百姓欢呼声响彻街道。许知微跳下来,算珠匕首在阳光下划出银光:“阿桃算的运粮路线,正好能把这些霉米送去酿醋,变废为宝——这叫‘算无遗策’。”

申时,算学馆外。

沈砚之望着正在教百姓用算盘的姜明玥,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算珠若只用来算钱,便小了;若用来算天下,才是大才。”他摸出袖中准备已久的锦盒,里面是枚刻着“砚秋”二字的玉扳指——用母亲的翡翠镯子改的。

“明玥,”他唤住她,耳尖微微发红,“顺天府的槐花开了,要不要……去看看?”

姜明玥转身,看见他眼中倒映的算学馆灯火,忽然想起许知微说的“算心”。她接过扳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玉质清凉,却正好贴合:“好。不过去之前,先听听知微算的‘顺天府-算学馆联动办案效率表’吧——她刚画完星象图。”

酉时,顺天府后园。

三人围坐在槐树下,许知微用算珠摆出北斗七星阵型:“看,这是‘贪狼星’,对应女子学堂;这是‘文曲星’,对应科举;而这颗‘摇光星’……”她指向沈砚之,“对应顺天府,专门破士族的‘贪墨阵’。”

沈砚之失笑:“你这是要把星象学和算学混为一谈?”

“为何不可?”许知微拨弄算珠,“星辰的轨迹能算,人心的善恶能算,这天下的不公……”她望向姜明玥,后者正将扳指与萤火虫玉佩并排放在石桌上,“更能算。只要我们一直拨珠、提笔,总有一天,能算出个永昼星河。”

夜风拂过,槐花落进许知微的算盘。姜明玥捡起一朵,夹进《女算经》的“终章”页——那里贴着三人的画像,旁边写着许知微的字迹:算尽天下事,不负女儿心。

沈砚之忽然指着天空:“看,女星旁边又多了颗星。”

许知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东南方果然多了颗明亮的小星,正缓缓汇入女星的轨迹。她摸出铜哨轻吹,远处算学馆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无数颗算珠,在黑暗中织就璀璨的网。

亥时,长公主站在皇宫高处,望着满城灯火。

女官呈上最新的《永徽革新志》,卷首画着姜明玥、许知微和沈砚之的剪影,旁边批注:此三人,以笔为刃,以珠为兵,破百年旧制,开女子新天。长公主轻笑,将卷轴向星空展开——只见女星闪耀,其下万千微光汇聚,竟比皓月更盛。

“原来这就是她们算的‘星河永昼’。”她低语,指尖拂过卷末的算珠纹,“也好,就让这世道,永远亮如白昼吧。”

第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