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冬的风裹着细雪掠过老槐树,狗儿庄的石板路上结着薄冰。张婶挎着竹篮去井台打水,忽然被小柱子拽住衣角:“婶子快看!“
顺着孩子指的方向望去,刘姥姥家茅檐下,黛玉正踮脚挂晒干的艾草。她今日换了件藕荷色中衣,扎在月白汗巾里,头发松松挽成个髻,几朵野菊花用细麻绳随意系着。袖口高高挽起,露出小臂上浅淡的勒痕——那是前日井台打水时,粗布绳索留下的印记。
“这真是贾府的金凤凰?“张婶揉了揉眼睛。前日她分明看见这姑娘换了粗布短打,裙摆高高挽起,小腿绑着防溅水的草绳,在井边吃力地摇辘轳。冰凉的井水溅在裤脚,她却只是抿着唇,把木桶拽得更紧。
“可不是!“王婶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竹篮里装着刚挖的荠菜,“昨儿我去借盐,瞧见她换了洗得发白的旧衣裳,蹲在鸡窝旁捡鸡蛋。巧姐儿说,姐姐特意备了两套干活的衣裳,脏了就换,半点不嫌麻烦。“
两人正说着,忽见黛玉脚下一滑,手里的艾草撒了满地。她慌忙去捡,发间野菊掉落在雪地里,却先顾着把沾了泥的艾草抖干净。张婶喉头一紧,想起自家闺女娇气的模样,不禁摇头叹息。
村口老槐树下,女人们围着火堆纳鞋底。李二媳妇咬断线头,压低声音:“听说了吗?林姑娘要拿剪纸抵税!“
“就她那双手?“赵大娘呸了口瓜子壳,“能剪出啥花样?我家虎娃回来说,见她帮刘姥姥筛麦子前,特意换了粗麻衣裤,还把头发仔细盘成利落的发髻,生怕麦芒扎了眼睛。“
王婶往火堆里添了把干柴,火苗“噼啪“炸开:“可别小瞧人。昨儿我去送菜,正撞见她在教巧姐认字。桌上摆着好几套衣裳,说是按干活、写字、出门分好了。那字写得,比咱村私塾先生还俊。“
“哎,“李二媳妇叹了口气,“到底是寄人篱下。
正说着,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只见黛玉提着竹篮走来,篮里装着刚采的草药。她今日换了件素色襦裙,外搭半旧青布比甲,裙裾上别着枚精巧的竹制别针——那是巧姐用树枝削的。
县城集市上,人声鼎沸。黛玉的摊位前围满了人,木桌上铺着桑皮纸剪纸,《百子千孙图》《连年有余》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这剪纸十文钱?“绸缎庄老板娘捏着幅《喜鹊登梅》,眼角珍珠坠子晃个不停,“贾府的姑娘来抢咱们生意啦?“
黛玉今日特意换了件月白色交领襦裙,外罩灰鼠毛比甲,头发用青布条简单束起。闻言微微一笑:“婶子说笑了。这是用桑皮纸剪的,比不得您店里的绫罗。若您喜欢,可题首诗在上头。“
她提笔蘸墨,在空白处写道:“红纸剪成梅满枝,春风送喜正当时。“围观人群顿时发出阵阵惊叹。
人群外,几个税吏交头接耳。领头的冷笑一声:“听说她要拿这些糊弄上头?“
三日后,狗儿庄突然闯入几个税吏,铁链声在寂静的村道上格外刺耳。
“就凭几张破纸想抵税?“税吏头目一脚踹开刘姥姥家柴门,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院里,黛玉正教巧姐拓印窗花。她换了件耐脏的靛蓝短衫,袖口扎着紫鹃缝制的护腕,头发高高挽成发髻。刘姥姥举起拐杖要护人,被她轻轻按住。
“官爷且看。“她展开《天官赐福图》,金粉勾的祥云在阳光下流转,“县太爷寿辰将近,小女愿每月进献新作。此画暗含'五谷丰登,百姓安康'之意。“
税吏头目凑近细看,突然嗤笑:“听说你在贾府连月钱都拿不全,还能......“
“啪!“紫鹃摔了淘米盆,水花溅到税吏裤脚:“我家姑娘为了乡亲们,日夜赶工,手都磨出了茧子!“
“紫鹃。“黛玉拦住她,目光如冰,“官爷若是不信,大可将此画呈给县太爷过目。若有差池,我愿随您去衙门。“
税吏头目盯着她片刻,突然一把夺过画:“先宽限半个月!要是拿不出更好的,你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待税吏走远,王婶冲上来握住黛玉的手:“林姑娘,你这是何苦......“
黛玉望着掌心的薄茧,笑道:“能为大家做点事,比在贾府困着强。“夕阳西下,她身上的靛蓝短衫染着晚霞,宛如一幅剪影。
深夜,王婶家油灯昏黄。李二媳妇往火塘添了把松枝,火苗窜起,映得满墙通红。
“你说怪不怪?“王婶纳着鞋底,“林姑娘算账比账房先生还精,昨儿帮老李家核田契,特意换了便于走动的窄袖衣裳,算盘打得噼啪响。“
赵大娘叹了口气:“我家柱子说,她教孩子们认字,穿的粗布裙裾特意缝了暗兜,装着给孩子们的糖块。“
“嘘——“李二媳妇突然噤声。窗外传来细碎脚步声,黛玉抱着装满剪纸的竹筐经过。她今日换了件深色长袄,脚上穿着紫鹃新做的棉鞋,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别人。月光洒在她身上,惊起墙角沉睡的蟋蟀。
王婶望着那道远去的身影,喃喃道:“原以为是个娇弱的,没想到......“
“没想到是棵经得起霜打的梅。“赵大娘接话道。
火塘里的木柴发出最后一声爆响,渐渐化作通红的炭。狗儿庄的夜,静谧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