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人IP从独特性开始
“社会地位”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我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我认识一个报社主编。在一次聚会上,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请我和另外一位知名演员一起吃饭。一开始大家还不太熟,喝了些酒后,话题渐渐热起来。那个主编不知是喝多了还是最近心情不好,突然开始对人发难。他第一个针对的就是这位演员朋友。
他对着演员朋友说了一通话,我只听清了两句,第一句是“把你捧红,我可能做不到,但把你毁掉,我有的是办法”。接着又说:“你们演员社会地位非常低,在古代你们就是戏子。”这时候演员朋友已经很尴尬了,我赶紧上前阻拦,这位主编竟然转过头来对我说:“你们作家地位也不高。”说完他转向我的医生朋友,打量半天后只是敬了一杯酒,说:“主任,您多吃点。”
在我写这一节的时候,这一幕在我脑海中依旧栩栩如生,这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不久后他被“双规”,我再也没见过他。
通过这则故事,我想讲的是为什么在这个报社主编眼中,明明大家的社会阶层差不多却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因为在世俗观念中,地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金钱地位;第二种是社会地位。所谓金钱地位就是你有多少钱,而社会地位则指你的工作及其附加价值。
有些职业虽然收入不算特别高,但附加值很高,比如老师、医生、律师等,这也是很多家长特别期望孩子从事这类职业的原因。如果身边有一位律师朋友、医生朋友或老师朋友,很多人就会觉得特别有面子,同时心里踏实。因为普通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这些麻烦需要专业人士来化解,这就是职业的附加值。
但现在,阶层地位都被新时代解构、打破了。你是否发现,这个时代多了一个专有名词,叫个人品牌?这是年轻人的新机会,因为个人品牌正在解构所谓的社会地位。一旦个人品牌成熟,年轻人就不必再去一味地追逐社会地位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要打一场官司,你是找某知名大学的法学院教授,还是去找罗翔?你要选专业,你跟你的家人会去找北大的某个选专业的教授,还是找张雪峰?我相信你心里已然有了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个人品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构了社会地位的固有排序,公开的信息正在为个人品牌做强有力的背书。当一个人敢于打造个人品牌,就相当于有成千上万的人为他背书,这种背书是公开透明的。一旦出现负面消息,被放大,这个人的信用背书就会受损。
所以,与其相信小圈子里的人,不如相信经过市场验证的个人IP。这在过去被称为社会地位,现在则是个人品牌。许多个人品牌做得出色的企业家,其个人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企业品牌本身。
那普通人该怎么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来,做好准备,我要给你的是压箱底的经验。
第一,你要具备专业能力,这个能力越细越好。比如我的好朋友石雷鹏老师,他专注的是考研英语写作这条细分赛道。在这条赛道上他是第一名,所以一旦涉及考研英语写作的押题,他总能排到第一位。因为这条赛道本身人也不多,所以竞争压力不是很大,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认证。
第二,有专业圈子的认证。圈子代表着行业对你的认可,也就是你身边几个重要的朋友、同事是否属于这个圈子。比如我在新东方当老师时,就与石雷鹏老师关系很好。你也能经常看到石雷鹏老师在这个圈子里跟别人的合照、交流,这就是圈子对他的背书和认证。
第三,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人们对你的了解,有时候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你必须把自己的一些隐私——无关痛痒但公众好奇的隐私——放到公开场合让人知道。有时候你甚至需要把与你的老婆、孩子、老公、前男友、前女友有关的故事放到公开场合让人点评,因为人们更喜欢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的真实的人。
这就是个人品牌的构成:能力、圈子和故事的结合。
当然,个人品牌最终需要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互联网就是你的影响力载体:能力加上互联网等于知识传播,圈子加上互联网等于认证背书,故事加上互联网等于个人IP。我常常鼓励那些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年轻人,一定要经营自媒体,记录自己的精彩时刻。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当你的故事和观点被越来越多人看到,这就成了你的数字资产。农业时代重视农业资产,工业时代注重工业资产,到了数字时代,更要重视数字资产的布局。对普通人来说,积累数字资产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自媒体。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要在多个平台同时建立自己的表达渠道,让自己的形象更加立体。
我举个例子,我在2024年初开始做视频号,三个月就积累了50万粉丝。但由于我不知道平台的规则和一些不能说的敏感内容,只能不断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平台限流,我在深圳的团队某天给我注册了六个号,一个月之后全网已有将近三十个账号同时发布我直播的切片内容,截至目前,全网已经有六十多个账号,累计粉丝达2000万,观看人次接近一亿。现在想来,真后悔当时拍摄的时候没洗头。
你看,这就是数字资产:多样化的表达、丰富的内容、多平台的分发,个人品牌就这样做起来了。
如果你也想做个人品牌,但还不确定自己的优势,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第一,回想过去一段时间,别人找你帮忙的领域是什么。
第二,仔细分析你的工作职责,将你所负责的部分进一步细化。比如你是互联网运营,也许你的核心能力是快速搜索细节信息。总之,要追求专业细分。
第三,可以尝试着多发几个选题。包括教育类、兴趣类、技能类等,把这些选题以视频的形式发到各个平台,持续发,然后看哪个流量好,用数据倒逼你的内容。多去反思和精进,直到确定你的赛道,确定自己的方向。然后就是“结硬寨,打呆仗”,一定要每天都发,跟自己的粉丝达成一个共识,定时定点地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专业性。
第四,请你屏蔽那些负面的声音。当你开始打造个人品牌,公开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你那些曾经的好朋友,甚至非常亲近的人,大概率会对你说风凉话,尤其是当他们看不懂你的商业模式的时候,还会觉得你变了。
但这些都没关系,你要克服那些负能量,忽略那些反对的声音,坚定地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