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汉中起兵,刘邦的韬光养晦

我是刘邦,被项羽处处针对。此时栈道的木板在脚下吱呀作响,我攥着缰绳的手沁出冷汗,望着身后烟尘滚滚的十万大军。秦岭的云雾裹着寒意扑面而来,潮湿的雾气打湿了鬓角,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雨是泪。项羽那封分封诏书犹在眼前,巴蜀汉中,看似封地辽阔,实则是将我困在这群山环绕的牢笼之中。

“大王,栈道已毁其三。”樊哙的吼声从身后传来,这个屠狗出身的汉子此刻满脸焦急,“咱们真要把退路断了?”我勒住马,看着士兵们将火把抛向身后的栈道,熊熊烈火瞬间吞噬了蜿蜒在悬崖峭壁间的木梁。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中,我听见自己沙哑的声音:“烧得好!告诉项羽,我刘邦,就在这汉中安心做个汉王!”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把火烧掉的哪里是栈道,分明是我胸中翻涌的怒火。想当初,我率先攻入咸阳,秋毫无犯,约法三章,本以为能得关中之地,成就霸业。谁知项羽那竖子,凭借四十万大军,自封西楚霸王,将我打发到这穷山恶水的汉中。想到此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腥味在口中散开。

“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萧何骑着马缓缓靠近,他素来沉稳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忧虑,却强作镇定,“汉中虽偏,却有沃野千里,只要苦心经营,他日必能东山再起。”我望着这个追随我多年的挚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如今怨天尤人又有何用?当务之急,是在这汉中扎下根来,积蓄力量。

初到南郑,城中百姓见我们这些外来的士兵,纷纷紧闭家门。街道上冷冷清清,只有几片枯叶在风中打着旋儿。我站在残破的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心中暗暗发誓:项羽,你等着,今日之耻,他日我必十倍奉还!

“大王,粮草短缺,军心不稳。”曹参的禀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皱起眉头,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巴蜀之地道路艰险,粮草运输困难,再加上士兵们思乡心切,若不尽快解决,迟早要出乱子。“传令下去,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我握紧拳头,“告诉将士们,只要安心驻扎,日后定有重赏!”

深夜独坐营帐,看着案头项羽分封的诏书,纸张边缘被我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烛火明明灭灭,映得“汉王”二字忽红忽黑。牙齿咬得发酸,恨不得将这诏书撕成碎片。可手刚攥紧,又缓缓松开——如今困在这汉中,若意气用事,只会招来项羽的屠刀。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刘邦啊刘邦,昔日在沛县你能屈能伸,如今更要忍!这耻辱,他日定要项羽千百倍偿还!

萧何、张良与陈平掀帘而入,三人神色凝重,似有要事相商。

“主公,如今粮草虽在筹措,但军心涣散乃心腹大患。”张良轻抚长须,率先开口,“依臣之见,当立军威,树典范,方能稳固人心。”

陈平微微颔首,眼中闪过狡黠光芒:“子房所言极是。不过,臣以为可暗中散布消息,言项羽在齐地烧杀抢掠,失尽民心。如此一来,既激发将士同仇敌忾之心,又为我军日后东进正名。”

我沉思片刻,目光转向萧何:“萧公,你怎么看?”

萧何推了推手中竹简,沉稳道:“两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当务之急,还是要让将士们看到希望。韩信将军训练新军颇有成效,不如择日举行阅兵,提振士气。”

“好!就这么办!”我一拍桌案,“阅兵之时,再宣布晋升一批有功之士,赏赐金银。我倒要看看,项羽还能得意多久!”

就在我为稳定军心绞尽脑汁时,萧何向我举荐了韩信。初见韩信,他穿着破旧的布衣,眼神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大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重用,必能助您成就大业。”萧何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期待。我上下打量着韩信,心中有些怀疑:这个曾钻过无赖胯下的年轻人,真有如此大才?

“韩将军,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破局?”我故意板着脸,想试探他的本事。

韩信不慌不忙,展开地图,指着上面的山川地势:“大王,项羽分封诸侯看似威风,实则埋下诸多祸端。田荣不满分封,已在齐地举兵;陈馀与张耳素有仇怨,赵地局势动荡。此乃天赐良机!”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望向我:“我军可先在汉中厉兵秣马,表面上修复栈道,做出欲从栈道出兵的假象,吸引项羽注意力。实则暗中派遣精锐,从陈仓小道突袭关中。章邯虽勇,但疏于防备,必能一战成功!”

我抚掌大笑,却又追问:“若项羽亲自率军来攻,我们又当如何?”

韩信嘴角微微上扬,自信道:“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如今深陷齐地战事,短时间内难以抽身。况且我军据险而守,凭借汉中易守难攻的地势,纵使他有千军万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攻破。待其师老兵疲,我军再联合其他诸侯,前后夹击,定能大破楚军!”

我拍案而起,大笑道:“好!从今日起,你就是我汉军的大将军!”拜将那日,我命人筑坛,亲自为韩信授印。看着他身披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坛上,我知道,这就是我等待的时机,这就是我反败为胜的关键。

人都退去之后,我回想着刚刚的年轻人穿着破旧布衣,却昂着头与我对视,那眼神里的桀骜,让我心中不悦。听萧何说他有大才,可就这么个钻过无赖胯下的人,真能帮我拿下天下?我故意板着脸,抛出难题,目光死死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当他展开地图,条理清晰地分析局势、说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时,我心中猛地一动。可表面依旧不动声色,继续追问,实则在心里反复掂量:这人是真有本事,还是只会纸上谈兵?若真能为我所用,或许就是破局的关键!

韩信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军队。他制定军规,训练士卒,将散漫的汉军打造成了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劲旅。与此同时,萧何忙着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张良、陈平则在营帐中谋划着如何瓦解项羽的同盟。

一日深夜,众人围坐在营帐中,烛火摇曳。陈平皱着眉头道:“九江王英布称病不出,拒绝响应我军号召,此事颇为棘手。他手握重兵,若与项羽联合,我军东进必将受阻。”

张良轻摇折扇,思索片刻道:“英布此人,贪财好色,重利轻义。可派舌辩之士携带重金前往,晓以利害,许以重利,诱其按兵不动。同时,散布谣言,言项羽怀疑英布有异心,使其心生忌惮。”

我点点头,目光转向萧何:“萧公,粮草筹备得如何?大军出征,粮草先行,万万不可有失。”

萧何翻开手中账本,认真道:“主公放心,百姓感念我军恩德,纷纷踊跃纳粮。如今粮草储备已足够大军三月之用,且新修的粮仓可保粮草不受潮发霉。”

“好!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业不成!”我举起酒杯,“来,为了他日夺取关中,共饮此杯!”

夜晚,我常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漆黑的群山。寒风呼啸而过,吹得战袍猎猎作响。想起白天谋士们的谋划,心中愈发坚定。项羽,你等着,这天下迟早是我的!待我养精蓄锐,便是你噩梦的开始!

日子一天天过去,汉军在汉中的实力越来越强。百姓们对我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恐惧、抗拒,变成了拥护、爱戴。终于,时机成熟了。韩信来报,陈仓小道已探明,奇袭部队也已准备就绪。我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台下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在这汉中忍辱负重已久,今日,就是我们报仇雪恨的时候!随我杀出汉中,夺取关中!”

大军开拔那日,阳光洒在士兵们的甲胄上,闪闪发光。我骑在马上,望着远处被焚毁的栈道,心中感慨万千。曾经,我以为那把火是我的耻辱;如今,它却成了我迷惑项羽的妙招。栈道虽毁,但通往天下的路,才刚刚开始。

“大王,此去定能旗开得胜!”樊哙挥舞着手中的大斧,满脸兴奋。我点点头,握紧缰绳,带着十万汉军,向着关中,向着那梦寐以求的天下,进发!此刻的我,不再是那个被困在汉中的汉王,而是即将改写历史的刘邦!

站在城墙上,望着连绵的山脉,想象着大军冲出汉中、横扫天下的场景,胸口不禁热血翻涌。可低头看见城中百姓怯生生的目光,又瞬间冷静下来。张良、陈平的计策虽好,但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深夜与谋士们商议时,每一个决策我都反复权衡。听到他们提及瓦解项羽同盟的办法,既觉得妙极,又担心哪里考虑不周。一边渴望着早日起兵复仇,一边告诫自己要等待最佳时机,这种矛盾的心情,如同一团乱麻,在心里搅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