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嵌入书页,与文字的每段邂逅都是巧妙的心灵碰撞,字里行间,由无形到有形,由无情到有情,由黑白到缤纷,由懵懂到领悟,由一知半解到思想碰撞。文学书籍正如“润物细无声“般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也许,如白纸般的我们降临在世上便是为着人生的修行与历练,撑支长篙,在书林深处漫溯,做一名苦行僧,不断地改变自己,追求更完美的人格。在书中修炼,无疑是需要“精读”,犹如解剖洋葱般一层层揭开它的面纱,在沉醉中汲取,在疑惑中豁然开朗,在反省中自律。一段好的文字是需要知识的沉淀与时光成长的摩挲,细细反复地用心体会,便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且收获更深层的领悟。苏轼便有反复阅读的习惯,在阅读《汉书》时分“学习治世之道,用兵之法,研究人物和官制”;屈原洞中苦读《诗经》,终成伟大诗人。因此正如文中所说“读书其实是一种精神操练,是我们已经失落的一个传统,每个人都可以恢复它,找一本书去修炼自己,追求自己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新的认识与好的意识,使思想成为实物。
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中,读书与文学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的高度与深度,在虚幻与现实中游离,体验跨时空的曼妙,不论“假作真”或“真亦假”,呈现出的都是糅合后存在的意义。文学的存在使哲学更为通俗易懂。且为人们的情感平添了不一样的色彩。文学的含蓄透析着人的天性,放牧心灵。也许,文学恰恰可以折射出各个视角的世界,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当你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时,你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真挚的写给了她的儿子。当今社会的竞争激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物竞天择尤为残酷。读书或许是生存的一大前提。一个人的目光是否长远,谈吐举止是否得体,气质精神是否出众,无不源于书的积累与研究。“腹有诗书气自华”,于无形之中多了一份财富。然而,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掘出自己内在的潜能,才能明确人生目标并付诸行动,这样的努力才不至于白费。人生的路上会有许多分叉口,只有真正的佼佼者才能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你可以淡泊名利,安享乐趣,可以追求成就与名声,可以过得有意义,但首先是心中所想,而不是现实所迫。机遇在书中创造,生命在书中成长。
甘露润土,寻梦,撑一支草长篙,向书林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