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编委会
序
前言
第一章 诊疗基础
第一节 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
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
第二节 新生儿急诊、分诊、评估和治疗
一、概述
二、新生儿常见急症表现
三、新生儿评估
四、新生儿急诊治疗
第三节 危重新生儿转运
一、概述
二、转运方式
三、转运指征
四、转运设备及用品
五、转运人员和培训
六、转运前准备
七、转运途中处理
八、转运后工作
九、转运的评估与质控
十、转运中的法律问题
第四节 新生儿血管穿刺与置管
一、概述
二、各种导管的置管实施与流程
第五节 标本采集
一、概述
二、标本采集的意义
三、标本采集的原则
四、新生儿常用的标本采集分类
第六节 影像学检查基础
一、新生儿影像学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二、新生儿疾病影像诊断中的思维特点
三、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
四、寻根溯源揭示影像改变的本质
第七节 极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处理
一、概述
二、产前处理
三、产时处理
四、出生早期相关问题及处理
第八节 母源性疾病
一、概述
二、妊娠合并系统性疾病
三、胎儿附属物异常
四、母婴血型不合
五、妊娠期用药和毒品
第九节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一、概述
二、发展性照顾的理论依据
三、高危险新生儿照顾理念的演变
四、发展性照顾的实施方法
五、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的预期结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呼吸和循环
第一节 症候
一、发绀
二、新生儿呼吸衰竭
三、新生儿呼吸暂停
四、呼吸窘迫
五、心力衰竭
六、新生儿休克
七、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八、新生儿肺出血
九、新生儿气漏综合征
十、呼吸道畸形
第二节 技术
一、新生儿复苏
二、血气分析
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
四、抗心律失常治疗
五、循环支持
六、呼吸支持
七、体外膜氧合
八、慢性肺部疾病诊治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发绀
案例2 新生儿呼吸衰竭
案例3 早产儿呼吸暂停
案例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案例5 新生儿休克
案例6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案例7 新生儿肺出血
案例8 新生儿气漏综合征
案例9 新生儿血管环畸形
案例10 新生儿复苏
案例11 新生儿血气分析应用
案例12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案例13 新生儿心律失常
案例14 新生儿循环障碍
案例15 新生儿呼吸支持
案例16 新生儿体外膜氧合应用
案例1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感染与血液
第一节 症候
一、体温异常
二、黄疸
三、出血
四、贫血
第二节 技术
一、抗生素使用
二、体温管理
三、黄疸检测
四、黄疸治疗
五、血液制品与成分输血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新生儿体温异常及体温管理
案例2 新生儿黄疸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消化与营养
第一节 症候
一、呕吐
二、腹泻与便秘
三、腹胀
四、体格发育迟缓
第二节 技术
一、喂养不耐受处理
二、肠内营养
三、肠外营养
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处理
五、消化道畸形处理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腹胀
案例2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案例3 喂养不耐受处理
案例4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案例5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案例6 消化道畸形处理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神经与内分泌
第一节 症候
一、惊厥
二、昏迷
三、反应低下
四、肌张力低下
五、吞咽困难
六、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治疗
第二节 技术
一、镇静、镇痛、肌松
二、腰椎穿刺术及颅内压监测
三、亚低温治疗
四、脑电监护
五、脑室穿刺和引流术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反复抽搐
案例2 昏迷
案例3 以“反应低下”为首发症状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
案例4 生后反应差、肌张力低
案例5 吞咽困难
案例6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遗传与内环境
第一节 症候
一、外观畸形
二、皮疹和皮损
三、酸碱失衡
四、水电解质失衡
五、微量元素失衡
六、血糖异常
七、高氨血症
八、新生儿骨代谢异常
第二节 技术
一、新生儿液体疗法
二、血糖稳定维持
三、腹膜透析
四、血液净化
五、质谱筛查
六、毒物检测
七、两性畸形处理
第三节 教学案例
案例1 外观畸形
案例2 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案例3 酸碱失衡
案例4 水和电解质失衡
案例5 微量元素失衡
案例6 血糖异常
案例7 新生儿代谢性骨病
案例8 新生儿液体疗法
案例9 血糖稳定维持
案例10 质谱筛查
案例11 两性畸形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1-12-18 0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