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家(9)

培根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近代哲学的代言人,培根对所谓黑暗时代的经院哲学展开了无情的批判。培根指出,经院哲学的典籍尽管浩如烟海,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新内容。它所承袭的古希腊人的智慧,从价值和用途方面看,只不过像知识的童年,具有儿童的特性:它能够谈论,但不能生育;因为它充满着争辩,却没有实效。

培根指出:首先,经院哲学脱离实际,脱离自然,隔绝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经院哲学从根本上惧怕对自然的研究,怕这种研究会动摇或推翻宗教的权威。经院哲学家尽量把神学归结为严整的条理体系,使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宗教体系结合起来,用哲学为宗教作论证,使人们的眼光离开自然,放弃对自然的研究。

其次,经院哲学崇拜权威,迷信教条。培根认为经院哲学家不仅把自己的身体关闭在寺院中,而且也把自己的智慧完全锁闭在几个作家的洞穴内。特别是把亚里士多德奉为至若神明,将其著作捧为金科玉律。人们只能熟读死记,诊释领会,不能批判,这就禁锢了人们聪明才智的发挥,压抑了人们理智的开启。

再次,经院哲学方法是烦琐主义,形式主义,经院哲学在探究任何一种事理时,只抓住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再虚拟一些论辩的理由,相互争吵,根本不考虑论证的真凭实据。他们论证的内容是现成的,即《圣经》。论证的原则和方法,只要不违反三段式规则,就能站住脚,而根本不考虑是否符合实际。

培根对经院哲学的揭露和批判,不仅是无畏的,而是也是切中要害的,真正抓住经院哲学脱离实际、空谈玄理、死啃教条、烦琐思辨的要害,给神学唯心主义以沉重打击。

●驾驭怪兽利维坦的是谁?

霍布斯,英国哲学家,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经验主义的奠基人。他生于英国威尔特省一牧师家庭,早年就学于牛津大学,后做过贵族家庭教师,游历欧洲大陆。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观点,但把逻辑的思维看作是观念或加或减的机械运算,认为几何学和力学是科学思维的理想楷模。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

在伦理政治方面,霍布斯提出了“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僧侣比作群鬼,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儿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

●谁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

约翰·洛克,是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在哲学思想上,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儿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观念分为两种:感觉的观念和反思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于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还将观念划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不过并没有提供合适的区分标准。我们唯一能感知的是简单观念,而我们自己能够从许多简单观念中形成一个复杂观念。

洛克还主张感官的性质可分为“主性质”和“次性质”。洛克相信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主性质包括了形状、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和物质不可分离的那些性质,而次性质则包括了颜色、声音、气味等其他各种性质。洛克认为主性质就在物体里,次性质只在知觉者中。在这个问题上,洛克是追随笛卡儿的二元论学说的,同意有些性质是可以用人的理智来了解的。

洛克的哲学并没有一贯性。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批评他的哲学是“以零碎的方式处理哲学问题”,且有很多漏洞。恩格斯也说:洛克的哲学是“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儿”。不过,洛克的哲学却对后来的哲学家起到很大的影响。洛克开创的经验主义被后来的贝克莱以及休谟等人继续发展,成为欧洲的两大主流哲学思想。

●马克思称谁为英国哲学中“神秘唯心主义”的代表?

乔治·贝克莱是近代英国哲学家,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爱尔兰的基尔背尼郡,1700年进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神学、古代语言学和哲学。170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707年当选为三一学院初级研究员。1710年被国教会授以牧师之职。1713年赴伦敦,此后曾两次游历欧洲大陆。1721年重返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被授于神学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研究员。1724年任德利地区副主教。1728~1731年曾到北美罗德岛传教,并筹备在该地区办一所大学,后因英国政府未能提供所需经费,无功而返。1734年起任爱尔兰克罗因地区大主教,直致1752年退休。

贝克莱把自己的哲学称为“非物质主义”,公开宣称他的目的是要“证明上帝的存在和非物质性”以及“灵魂的自然不灭性”。贝克莱的哲学在认识论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在本体论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曾把他称为英国哲学中“神秘唯心主义”的代表。贝克莱的主要哲学著作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菲洛诺斯的三篇对话》、《阿尔西弗朗或渺小的哲学家》等。

●靠磨镜片为生的圣哲是谁?

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后改名为贝内迪特·斯宾诺莎。他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儿和莱布尼茨齐名。他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母亲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生,生活颇为宽裕,斯宾诺莎也因此得以进入当地的犹太神学校,学习希伯来文、犹太法典以及中世纪的犹太哲学等。他也接受了拉丁语的训练,而正是凭借着拉丁语,斯宾诺莎得以接触笛卡儿等人的著作。他也由此渐渐脱离所谓正统的学说范围,1656年因反对犹太教教义而被开除教籍。他最后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同时进行哲学思考。1670年移居海牙,此后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被斯宾诺莎婉拒。他在45岁时就去世了。

在哲学上,斯宾诺莎是一名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他的这个结论是基于一组定义和公理,通过逻辑推理得来的。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他认为人的智慧是上帝智慧的组成部分。斯宾诺莎还认为上帝是每件事的“内在因”,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所以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必然性;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拥有完全自由的,而人虽可以试图去除外在的束缚,却永远无法获得自由意志。如果我们能够将事情看作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愈容易与上帝合为一体。因此,斯宾诺莎提出我们应该“在永恒的相下”看事情。

●受到广泛诟病的哲学家是谁?

莱布尼茨,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中唯理论的领军人物。同时,他还是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哲学史中,很少有人像莱布尼茨那样受到广泛的诟病。作为古典唯理论者的代表人物和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茨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罕见的。他涉猎数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物理、法律、外交等各个方面。但与他的哲学成就和数学成就相比,莱布尼茨的人品实在很成问题,完全没有斯宾诺莎身上那种崇高的哲学品格。他为人贪慕权势虚荣,在金钱上极其小气,每有王室贵女结婚,他送的礼物无一例外都是“有益的格言”。晚年他极力讨好当了英国国王的汉诺威选候乔治一世,希望能在英国得到重用。然而不幸的是,因与牛顿在微积分发明权上的争执,使英国人和英国王室对他没有好感,最后在白眼中孤单死去。

奇特的是,莱布尼茨有两种哲学体系,一种是用来蓄意讨好王公权贵的正统、浅薄的理论,另一种是内容深刻、有斯宾诺莎风格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他的实体学说——单子论。

●谁的哲学统治批判哲学之前的德国?

克利斯提安·沃尔夫,出生于布累斯劳的一个面包师家庭。早年研究神学,后来他的兴趣全部转移到哲学上。他同莱布尼茨交往甚密。1706年,他经莱布尼茨的推荐,在哈勒大学担任数学教授,随后,又讲授物理学和哲学。1723年,由于讲授莱布尼茨的哲学观点而遭到来自神学家的抗议,沃尔夫被迫离开哈勒,去马堡大学任教。1740年回到哈勒,后来还曾担任柏林大学副校长一职。

沃尔夫以莱布尼茨的哲学为基础,同时因袭了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等人的个别论点,构建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体系。因而,他的哲学被称为“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他认为哲学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哲学、数学,第二部分是实践哲学。理论哲学包括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他的“形而上学”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体论研究存在物本身,理性心理学研究心灵,理性宇宙学研究宇宙整体,理性神学研究上帝的存在。

沃尔夫抛弃了莱布尼茨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把它改造成为一个僵化的“形而上学”体系。但是,沃尔夫在德国第一次用德文撰写哲学著作,他的著作在欧洲各大学普遍被当做教科书使用,因而促成了莱布尼茨哲学的广泛传播。直到康德批判哲学的建立,统治德国大学讲坛的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才被推翻。

●不可知论的代言人是谁?

大卫·休谟,是英国经验派哲学家,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不可知论者。他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2岁进爱丁堡大学学习法律,后因家庭经济和健康方面的原因,中途退学,曾一度经商。1729年,18岁的休谟决心放弃法学全力从事哲学研究,1732年开始撰写奠定其哲学思想基础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人性论》,1734—1737年隐居法国期间,完成了这部巨著。该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第二卷“论情感”,第三卷“道德学”。由于《人性论》出版后受到冷落,后来他又将其中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改写成《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1746—1748年,休谟任圣克莱尔将军的秘书,出使过维也纳和都灵。1752年被选为苏格兰律师协会图书馆馆长。这期间他利用丰富的馆藏图书,开始撰写多卷本的《英国史》。1763—1765年,休谟先后担任英国驻法使馆秘书和代理公使。在巴黎期间他结识了卢梭、狄德罗、霍尔巴赫、达朗贝尔等法国著名哲学家。1767年受国务大臣康威邀请,担任过国务大臣助理。1776年8月,因患胃病在爱丁堡逝世。

作为一个哲学家,休谟从洛克、贝克莱的经验论出发,把经验主义的原则贯彻到底,建立了一个以怀疑论或不可知论为特征的经验论哲学体系。其主要哲学著作是:《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四篇论文》、《自然宗教对话录》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谁?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一生经历曲折,早年学习法学,1717年,年仅23岁的伏尔泰因抨击朝政和教会,被投进巴士底狱囚禁一年,8年后因与贵族发生冲突再次入狱,出狱后被迫流亡英国。在流亡的3年中,他热心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宣传自由思想,写出了哲学和政治学专著《哲学通信》。该书出版后,触动了宗教权威,伏尔泰不得不于1734年隐居在夏德莱夫人的城堡,达15年之久。

此后,伏尔泰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反封建活动中,同当时的“百科全书派”学者保持频繁联系,积极为“百科全书”撰稿。很快,伏尔泰成为闻名欧洲的思想泰斗。晚年定居在法瑞边境的菲尔奈,从事写作并继续进行政治斗争,使菲尔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中心。由于他声名显赫,在其逝世后,法国封建教会怀着愤怒和恐惧的心理,不准他在巴黎下葬,直到1791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他的遗体才得以从香槟省迁回,葬入法国巴黎名人公墓。伏尔泰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哲学辞典》。

●谁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之一,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生于法国南部波尔多市一个富有的贵族法官家庭,1716年继承伯父孟德斯鸠的男爵封号,并获得了波尔多法院院长职位。他一面担任公职,一面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的兴趣非常广泛,研究过物理学、植物学、解剖学,特别是哲学、历史学、法学、文学和伦理学。十年后辞去公职,游历欧洲各国,考察各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风土民情,体察新的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1728年被推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此后,他再次出国考察,特别是对英国的连续三年的考察,使他较快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政治理论思想体系,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1731年后,他定居波尔多庄园,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和著述,完成了《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两部重要著作。《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称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成为当时最进步、影响最大的哲学和社会政治理论著作。1755年病逝于巴黎。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