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选择(4)

英国虽然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明确了自身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时间表,但英国并没有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也没有给出相关的标准和指标体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国际上通常用“脱钩”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不同步变化的实质。建立脱钩指标的目的,在于检验一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寻求影响连接与可能造成脱钩的因素,作为制定适当脱钩政策的依据。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现不平行的现象,即称“经济体系产生脱钩现象”;经济增长率高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称为“相对脱钩现象”(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经济驱动力呈现稳定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绝对脱钩现象”(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不断脱钩的过程。从全球层面来看,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干预,人均收入增长和人均排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长期存在。所以,必须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来打破这种联系。研究发现,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近似于倒“U”型的曲线关系,而中国正处于这一曲线的爬坡阶段。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代表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说明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

推动低碳经济要着力于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现代经济发展要由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型向以低碳或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型转变;二是能源消费结构由化石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化洁净能源绿色结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关键是:一是研发新技术,推进化石能源排发低碳化;二是构建低碳化的新能源体系。低碳经济的宗旨是实现整个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低碳或无碳化,保护大气生态文明,防止气候变暖,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这是低碳经济的根本要求。

2.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为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主要路径有以下两条。

(1)调整产业结构

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当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时,如果产业结构不同,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碳行业,如信息产业的能耗和物耗是十分有限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IT产业是低碳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现代服务业也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包括金融、保险、物流、咨询、广告、旅游、新闻、出版、医疗、家政、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GDP所占比重高达60%~70%,如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揭示的,英国近30年来经济规模增加100%,但能耗总量只增加了10%,这一方面得益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可以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2)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历史上,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薪柴时期、煤炭时期和油气时期。第一次能源结构转换是从薪柴转向煤炭(1920);第二次能源结构转换是从煤炭转向油气(1959);面对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需要进行第三次能源结构转换,即从矿物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换,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用无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传统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所提供的巨大能源,能源结构的高碳化是传统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当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地影响和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时,人类对工业文明依赖化石能源基础的反思和改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度只有煤炭的60%。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必须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以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的调整,有效地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从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看,一是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也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和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二是低碳经济要求大力地提高能效,提高能效被认为是煤炭、天然气、核能和再生燃料之外的第五种发电燃料,更高的能效意味着可以减少2/3的温室气体排放。

尽管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大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这种减排的潜力并不是无限的。第一,虽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核能等众多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在一些领域正在渐渐地替代化石能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低碳或无碳能源的利用还未达到全面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的水平,而且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构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传统的能源结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很难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第二,人类以汽车、轮船、飞机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旅行方式也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所改变的只是实现这些交通运输工具功能的动力来源。交通运输业的主要能源是液态石油或天然气制品。虽然石油和天然气可以替代煤炭发电,但煤却很难代替石油制品作为飞机、汽车的液体燃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商业化还受到成本的约束,难以与常规的化石能源竞争。第三,能源的替代也受到资源特有性质的约束。

(3) 强化节能,提高能效38

节能是保证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总量供应、实现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有专家预测,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5%以上。国际能源机构( IEA)预测,未来20年,世界能源强度年均需下降约为1.1% ,中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其能源强度年均下2.3%。因此,抓好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三大部门的能效改进将是中国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

(4)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9

由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中国很难真正发挥低碳经济的潜力,所以必须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然而,由于商业化利益的考虑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吸收能力的限制,低碳技术的国际间转移的进展十分缓慢。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国际间协议的作用,来推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我国当前的策略是要加大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低碳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从发达国家引入成熟的技术,提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