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训练你的诡辩智慧(2)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诡辩术
- 林可行
- 3020字
- 2014-07-16 14:28:02
主妇用原来佣人的名字称呼新佣人,这是对女佣人的人格的侮辱。聪明的女佣人也按照主妇的立论方法,用原来主人的姓名来称呼新主妇,以回敬其不礼貌的行为,以牙还牙,十分得体。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对对方言论或思路的反驳,一定要直接,旗帜鲜明;其次,无论是在什么场合,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有理、有利、有节,否则就会变成毫无意义和结果的争吵,失去了辩说的价值。
15.选准缺口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顺手牵羊”中提到“微隙在所必乘”,就是说要准确抓住对方出现的漏洞,及时给予反击。在论辩中,由于对方的发言或长篇大论,或三言两语,往往在表达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漏洞,所以,反驳方要注意细听慎思,从中选择薄弱环节,给予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选准缺口是一种反驳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一方要根据对方发言的关键性细节,作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剖析,最后用事实和推理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论辩的理想效果。
16.直破要害
直破要害是辩驳中针对对方观点中的荒谬推断、无理狡辩进行直接反驳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直对反驳的关键,组织严密的辩词和充分利用事实回击对方的观点。
17.共识推辩
共识推辩是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当事者双方都共同承认和接受某一观点的前提下,以此作为根据和出发点,从中剖析出对方论点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要求是:
(1)当事双方有一个共同接受的观点或理论,作为其交流的基础;
(2)这一观点或理论对双方关涉到的问题有直接的联系或影响;
(3)以这一观点或理论为前提,能够推演出一系列与论题相关的必然性结论。
18.借言推辩
借言推辩是在论辩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反驳方法。对于“言”我们应有一种广义的理解,它包括以下几种含义:
(1)是指对方的某言辞或观点;
(2)是指对方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
(3)是指他人所提供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或证据。
借言推辩就是借用对方的话题、观点和思路,或者是他人的证据反驳对方论题的一种方法。它要求使用者思维敏捷,深谋远虑,准确把握关键问题,积极反驳,使对方处于无言以对的被动位置。
借言推辩与共识推辩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所借之言并非是双方都共同认可的观点,其妙处是借题发挥,使对方的言辞或观点成为驳倒对方的论据;而后者的共识是双方都认可的原则,是深入讨论某一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
例如,有一次周恩来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会晤,批评他在苏联全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赫鲁晓夫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就当时颇为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攻击。
他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当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周总理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听到这些话,周总理只是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此言一出,使赫鲁晓夫十分尴尬而不得不自吞苦果。
周恩来在这里使用的方法就是以对方的问题为起点,提出另一个问题,使原来的恶意改变方向,成为对方攻击其自身的有力杀伤武器。他并没有就人的阶级出身与阶级立场问题进行辩论,如果这样做,其结果是对赫鲁晓夫的问题反击力度不够强硬,也达不到理想的反驳效果。
在外交场合中,某些敌意或者诘难往往不是直接显露的,提出的问题则是绵里藏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英国的一位名叫安东尼·格雷的记者被红卫兵关押两年,心理上受到严重摧残,欧洲人对此事议论纷纷,在国际社会上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后经周总理的努力,安东尼·格雷才得以释放。在一次宴会上,周总理就此事对英国代办真诚而友好地用英语说道:“好啊,格雷放出来了,他自由了。”
可是,英国代办却话里有话地回答:“是的。但是,他还没有离开中国。”也就是说格雷虽然不被关押了,但是他还并不自由,因为他没有离开中国。这句话显然是对中国进行的指责和诘难,有损于中国的国际形象。
周总理这时并没有顺着对方的思路走下去,而是借着“他还没有离开中国”这一话题,顺水推舟地提出:“好嘛,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留下来。”似乎这位代办前面的回答有请求让格雷继续留下来的倾向,而周总理的回答则是宽容地予以应允,使英国代办的诘难没能发挥任何作用。
周总理对前面两个问题的回答,不是一口否认或回绝,而是顺着对方的话题或思路,巧借话题进行辩驳,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失大国总理的风度,维护国家的尊严,又得出令对方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19.归谬推辩
归谬推辩是先假设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从此出发推出有悖常理、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辩驳中驳斥诡辩的有力工具,可以起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作用。例如:
俄国着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邀参加一个音乐会,刚开始不久,他就捂着耳朵打起瞌睡来。女主人问他:
“先生,难道您不喜欢吗?”
赫尔岑摇摇头,指着正在演奏的乐队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女主人惊呼道:“您说什么?这里演奏的都是流行的乐曲呀!”
赫尔岑平静地反问道:“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
女主人也反问道:“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后,微笑着说道:“那么,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啦?”
20.两难推辩
两难推辩是逻辑学中两难推理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两难推辩的独特作用是在论辩中使对方处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莫斯科进行访问过程中,向随行的美国记者介绍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四个协定签署会谈情况时提到:“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是250枚。”
记者中马上有人问道:“我们的情况怎么样?美国究竟有多少潜艇导弹配置了分异式多弹头?究竟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了分异式多弹头?”
基辛格回答说:“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了分异式多弹头,至于潜艇,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请你说是多少呢?”记者一下哑口无言了。
基辛格这里机敏地运用了两难推辩的复杂构成式,其过程如下:
如果是保密的,那是不能讲的,如果不是保密的,那是你们已经知道了的,我也不必再讲了,或者是保密的,或者不是保密的,所以,要么是不能讲的,要么是我不必再讲了的。
基辛格的巧妙回答使记者得不到任何有关保密的信息,在效果上起到了“无可奉告”的相同作用,但其方式远比“无可奉告”的回答高明了许多。
21.类比推论
类比推论是逻辑方法在论辩中的应用。它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在辩驳过程中,如能因势利导,针对对方的辩题或己方的观点,作出富有创造性的生动形象的类比,可以使对方心悦诚服,使己方处于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1984年,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外国记者问古月:“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损失,这会不会影响毛泽东的形象呢?”古月沉思片刻,反问那位记者道:“你觉得维纳斯美吗?”“美,很美。”有位记者不假思索地回答。“维纳斯的胳膊都断了,难道还算得上美吗?”古月追问说。另一位记者马上答道:“虽然胳膊断了,但这样并不影响维纳斯的整体美。”
这时,古月微笑着说道:“你们的话已经回答了这位记者先生的提问。”
22.顺势巧辩
顺势巧辩是指在辩说活动中,根据对方提出的论点形成的态势,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对对方给予反驳,使之转势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