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石林 大自然成就的奇异地貌

都说黄河九曲十八弯,在流经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时,大浪东去的黄河水自东向西拐回了一个大弯,向西流后又神龙摆尾一般迂回曲折着东流而去,这就是龙湾河曲。这个湾里,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子静静躺在那里,与之相依的则是一抹古黄河沉积地层中形成的自然奇观—黄河石林,2004年正式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

黄河石林北距景泰县城70千米,西南距兰州136千米。北临黄河干流龙湾河曲,南接连绵不断的侵蚀丘陵,黄河由东向西流过。区内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态。石柱、石笋的相对高度一般在80~200米之间。据专家评定:甘肃黄河石林集中国地质地貌之大成,组合优异、动静结合,属国内罕见、西北独有,堪称“中华自然奇观”,是一处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在这里,挺拔伟岸、牵人心魄的峡谷石林,与迤逦绵延、荡气回肠的黄河曲流山水相依,刚柔互济;古朴润泽的龙湾绿洲,与豪放的坝滩戈壁隔河而望,两种环境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景泰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和岩石组成,与喀斯特石林等地貌截然不同。就发育过程而言,它虽然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其外力作用以物理风化和流水侵蚀为主,仅有极少部分是化学侵蚀作用。黄河石林群生成于距今4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和第四纪初期。由于新构造运动造成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加之风化、雨蚀和重力坍塌,最终形成了石林地貌奇观。从岩石组成看,黄河石林主要由砂砾岩构成,与形成喀斯特石林的石灰岩完全不同。有学者认为黄河石林区的砂砾岩是古黄河地区形成的一套黄褐色河湖相砂砾岩。也有学者认为,构成黄河石林的是被地质专家称为“五泉山组”的砾岩和砂岩层,也称它为“五泉山砾岩”,是一套冰水沉积形成的砂砾岩。

黄河石林区的这些砂砾岩,本来是一组完整的岩体,在遭受地壳运动的挤压和抬升等作用过程中,岩层中形成了数组交叉的垂直裂隙,就像网格状的刀锋把岩层分成了一个个方柱,地面流水的侵蚀作用主要沿这些裂隙进行,使岩层逐渐被切割分离,峰丛峰林便开始形成。随着沟谷的扩展,峡谷两侧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必然要发生坍塌和崩落等现象。黄河石林许多特殊的象形景观就是这样形成的。

饮马沟峡谷

经过岁月的变迁和雨水的侵蚀、河水的冲刷,饮马河大峡谷两边形成了黄色砂砾岩为主的坚硬峭壁。这些峭壁又变换成为沟壑纵横的万重山谷,气势磅礴。

形成黄河石林的砂砾岩,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坚硬岩石,由于形成较晚,胶结程度较低,尚未固结成为致密的坚硬岩石。

黄河石林能够形成和保留到现在是与这里的气候密不可分的。景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降水集中、蒸发量大,风沙天数较多。如1971~2000年景泰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83.5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361.0毫米。正是由于这样的气候特征,黄河石林才得以形成和保存。流水和风力侵蚀,加上黄土的直立特性才成就了峡谷蜿蜒、千壑竞秀、绝壁凌空、万峰争奇的石林景观。因为这里特殊的地质基础和干旱气候条件,使得石林区难以形成茂密的植被,让人们能在一片荒鞠中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石林中的峭壁

黄河石林大部分都呈连体式的峰丛状,下部基座切割不深,仅上部分离,只有谷坡较陡、沟谷较深的饮马沟、老龙沟中下段两侧,集中出现切割分离较完全的峰林或石柱,这也使景观出现不同层次的变化。饮马沟、老龙沟与黄河交汇的曲流凹岸处的侵蚀作用最强,切割最深,峰林也应发育最好,但因黄河曲流的扩展,崖岸崩塌比较强烈,已形成的峰林、石柱反而不易保存。五泉山组地层由砾岩、砂岩等粗细不一的碎屑物质构成,不同岩层的抗风化能力存在差异,使峰景、石景在纵向上富于变化,塑造了许多奇特的景观,也使黄河石林在整体上表现出台阶式的特征,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风化脱落的碎屑物降落堆积在石林岩体的台阶上,生长着稀少的耐旱草被。

由于该地降水集中,暴雨不断冲刷着岩体,在岩体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凹槽。黄河石林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多风区以及腾格里沙漠南缘,地表可供搬运移动的碎屑物质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平均年大风日为27.9天,最大风力可达11级,平均年沙尘暴日为21.9天,最多达47天,为风蚀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常常在石柱、峰丛、峰林表面形成千姿百态的风蚀洞、风蚀穴、风蚀龛和风蚀槽等。大风携带的沙砾等碎屑因粒径和重量的差异呈现分层分布,从而使风蚀微地貌在不同高度上出现差异。另外,风蚀微地貌常常集中在沟尾、沟口、沟谷交汇处或转折处等风速较大的迎风岩面上以及软弱岩层中。风力和流水就像造诣颇深的雕刻家,对黄河石林的景观进行着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

奇异的石林景观

黄河石林规模宏大,石林景区内有八条沟,主要景观是以龙湾曲流凹岸一侧两条深深的大峡谷——饮马沟和老龙沟——为主线展开的。游客沿着这两条如地缝般的峡谷行走,就像进入了缤纷的画廊,充分感受到两侧巨大突兀的峰丛、峰林和石柱的震撼效果。在这岩石裸露、几乎寸草不生的干旱山峡中,以黄色调为主的群峰与石柱更给人以苍凉冷峻之感。

石林区最大的一条沟是饮马沟,也是黄河石林景区最有代表性的一条沟。相传,蒙古人曾经在此牧马,因而得名。到达沟口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对面的戈壁、沙丘和绿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只可惜黄河隔断了去路。人们沿着平缓的山沟往里走,形态多样的石峰风格迥异,造型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或匆匆急行,或缓缓漫步,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犹如迷宫一样变换万千的景象,给人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仿佛一组组宏大而又形神兼备的雕塑群,不由让人叹服天公之妙。

当你顺着饮马沟或老龙沟上行至沟尾时,沟谷渐宽渐浅,并引导着你逐渐登上山顶的塬状平台,由此往下俯瞰黄河石林,则有另一番感受。黄河两岸及其支沟的峰丘沟壑,由大起大落逐渐上升过渡到平缓开阔的山原面,峰丛、峰林正是山原面被逐渐分割切蚀而形成的。现在的山原面正是峰丛、峰林发育之前的原始地形,生动地呈现出地貌演化的连续画面。

石林景区内悬挂在崖壁上的石柱顶部形似圆锥体,中下部形似圆柱体,宛如准备就绪,等待发射的火箭。远观千山耸立、陡崖凌空、千沟万壑、曲折蜿蜒;近看姿态各异、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换。各种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天造地设,不同凡响。“出壳鹦鹉”憨态可掬,“百舸争流”乘风破浪,“猎鹰回首”神形兼备,“雄狮怒吼”气壮山河。耸入云端的石柱、石笋、石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赏的角度不同,站立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石林造型和姿态就会不同;观赏者的见识和心情不同,看到的石林造型也各不相同。

甘肃景泰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