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地低可聚水成海,人低则孚众成王(2)

周星驰演的电影的票房之所以会高,不是因为他善于演喜剧片,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他懂得真正的成功之道——把别人垫高了,把自己放低,让别人有了“安全感”,让别人有了“快乐”,让别人有了“自信”,让别人有了“希望”,这样别人才会喜欢自己,让自己顺顺利利地成功。

柯南道尔很少给别人签名留念。

有一次,他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

“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照片,然后,我会将它放在我的房间里。这样的话,我不仅天天可以看见您,而且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屁滚尿流,逃之夭夭!”

收到信的当天,柯南道尔就很爽快地给对方寄去了一张亲笔签名的照片。

结交朋友,发展关系,不光要抬高别人,还要放低自己。福特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就是一个很会放低自己的人: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发电机不能正常运转,公司里的几位工程技术人员百般努力都无济于事。福特焦急万分,只好请来德国籍科学家斯特罗斯。

斯特罗斯来到福特公司后,爬上爬下地在电机的各个地方静听空转的声音,然后用粉笔在电机的左边一个长条地方划了两道杠杠。

“毛病出在这儿,”科学家对福特说,“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圈就行了。”

技术人员照此一试,电机果真奇迹般运转了。

大家对斯特罗斯表示非常感谢。

“不用谢了,给我1万美元就行了!”斯特罗斯说。

“天哪!划条线就要1万美元?”技术人员大吃一惊。

“是的!”斯特罗斯傲慢地说,“粉笔划一条线不值1美元,但知道该在哪里划线的技术超过9999美元!”

看着傲慢的科学家,福特不仅愉快地付了1万美元酬金,并且表示愿用高薪聘请他。谁料,科学家毫不心动,他说现在的公司对他有恩,他不可能见利忘义去背叛公司。

福特一听,干脆花巨资把斯特罗斯所在的公司整个买了下来。以福特的地位和财势,竟敢于“丢下面子”忍受斯特罗斯的傲慢和冷嘲热讽,这是因为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须以人为本,而斯特罗斯就是他取得更多财富的无价之“宝藏”。为了留下这座“宝藏”,福特竟然花巨资买下了他所属的公司。看来,要想有成就必须厚起脸皮,放下身段。

刘备为求得千古难遇的人才,三顾茅庐,感动得诸葛亮忠心耿耿,为了蜀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良为学到失传的兵书,三次起早摸黑去桥边等候,才得到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太公兵法》。因此,要想让别人喜欢你,就要放下架子,以诚恳平易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够为自己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顺应时势才能成就大事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类的抱怨:

“辛辛苦苦上了这么多年学,毕业了,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白学了……”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谁都没有我惨,命运怎么这么不公啊……”

这样的感慨太多了。在周星驰的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一段超级比惨的镜头,相信所有看过的人都记忆犹新。影片有些夸张,然而现实中,我们每天的确都能看到叫苦连天的“祥林嫂”。随便找一个踏入社会的人,寒暄几句,他都能把自己描述的比窦娥还冤。其实,困难与磨难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哪个人一生都一帆风顺的,好多人在跌倒后,往往是一蹶不振,然后就开始抱怨老天不公,命运不济,从而永远爬不起来;而成功者面对困难时却总是笑一笑,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最终见到光明。

小李是标准的海归派。1993年公派留学,1996年回国。小李在国内学的是食品专业,所以留学欧洲时,他选择了营养学。比起一般人来说,条件的优越性自然不在话下。

两年半学成归国后,他所就职的学校,不愿意单为他开设一门营养学的课程,他去找校长谈了很多次,但结果只有两个字——不行。这使他很苦恼,但也没有办法,最终他选择了离开。

离开学校的那段日子是苦闷的,他原以为可以很快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但他从招聘广告上几乎找不到有招聘营养师的。于是他去一些足球俱乐部、大企业自荐,但当时人们对于健康饮食还没有什么概念,他们也无情地拒绝了他。成为了“海待”的他迷茫了:我为什么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学营养学的专业?学完了又有什么用?他找不到答案。

待业可不是好玩的,天天醒来时,脑子里总会想,别人早已开始工作了,而他却刚睡醒。于是赶紧起床、洗漱,然后坐在沙发里,还是无事可做。这比睡着时更痛苦,因为美梦不在,在的只有冰冷的现实——待业的现实。小李不能想象,一个学成归国的人,怎么竟然会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那些没有出国留学的人,却能有一份使他们充实的工作呢?

在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未果后,他开始选择其他行业。人,还是得有工作可做才行。

虽然小李有一个留学的背景在那儿,但因为背离了他的专业,所以只能去找一些专业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作,比如销售。他找到了一份卖手机的工作,月薪只有800元,但他干得很投入、很卖力,因为他多多少少能有一份充实的生活了。很快,他被提为店长,再后来便进入了公司总部。虽然还是干很底层的工作,但他有了信心,他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再做得好一些,他想与公司共同发展。可就在这时,公司被卖掉了,他再次沦为“海待”。小李又苦恼起来。

小李不服,他不相信抛开自己的专业,就无法闯出一片天地来,他再次开始了寻找。

一家规模不大的广告公司吸纳了他,但工资低得可怜,每月只有500元,小李苦笑,怎么自己越活越缩……

他在广告公司是从客户服务做起的,这是一个受累不讨好的工作,但他没有退却,他向自己提出了挑战——做好本职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就这样,一做便是3年。他从一名客服人员被提升为业务经理,又被提升为业务总监,公司的员工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他已经算是个元老了,但他的工作还是那么踏实。

任何初出茅庐的人,在有所成就之前,都要有勇气面对坎坷,学会在逆境中奋起,学会顺应时势,忘掉以前的光环。征服之前,首要的是适应、认知。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丑化自己比美化自己更实在。丑化就是激励。告诉自己“我是个什么都不是的小丑,在做主角之前我要跑好龙套”。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不会失落。

“嫁个有钱人”、“直升飞机式的一步登天”,这就是当代一些人的心态。现实是,这样的幸运者非常之少。我们需要的是匍匐着去争取成功。小李的奋争也为我们证明了这条路:不要对自己估价过高,弯下腰来做事情。很多时候,不是市场饱和了,也不是“社会在抛弃我们”,而是企业、单位被我们“一下子就如何如何”吓坏了。如果市场确实没有需求,改变最初的选择就是英明的选择。转行也许是一种浪费,但换过来讲,也是一次补益。如果不转行,也许这一行你就一辈子不熟悉。当然,最好能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有一定的前瞻性。总之,不要只想做高高在上的鹰,而要学会踏实前进。

得人心者更易被他人接纳与认可

一个城池,内城城墙方圆三里,外城城墙方圆七里,包围着攻打却不能拿下,既然能够包围着攻打,交战双方必有得天时的;如果得了天时仍没有打胜,证明这一方的天时不如另一方的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完备,但是却放弃了城池,逃走了,证明地利之便,不如人和重要。因此说,要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在于划定边界,限制来往;要使国家稳固,不在于山川河流的险要,欲威震天下不在于武器设备先进无比。得道的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拥戴,失道的人自然会受到众人的摒弃。

失道到了极点,就连亲人也会背叛他。得道到了极点,整个天下都会归顺他。带领整个天下的归顺之人去攻打那些众叛亲离之人,贤人君子不打则已,如果攻打,肯定获胜。

纵观古今中外,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何尝不是如此?

在处世上,“和”是好的人缘,它比能力更为重要。有一个人开办公司,选择项目不对,市场不好,陷入了困境,但他的员工一个也没有离开他。当他改行后生意好转,可是又遇到了自然灾害,损失惨重,但员工还是没有离开他。后来,天时来了,地利也来了,他的公司一跃而成为行业老大。如果没有“人和”,他即使遇上最好的天时地利也是翻不了身的。

古代的文人有时身穿锦衣,外面却罩着粗麻衣。这是厌恶纹绣太明显。所以君子之道,看起来很暗淡,却一天比一天明显;小人之道,看起来很鲜艳,却一天天衰亡。君子之道很淡泊,所以不被人讨厌,简约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知道要致远必从近处开始,要教化别人先要从自身开始,知道微小的东西将怎样显著,这样就可以具备德行了。

人类社会主张互助互动,这也是人类进化的根本。实际上,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实现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关系准则,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想到这一层意义。

越是自私的人越难以成就自己,反而那种敢于付出和奉献的人,却能产生成就事业的智慧光芒。因为这样的人既能涵盖一切,又能承载一切,既能超越现实,又能成就现实;既能忘却自我,又能成就自我。世俗观念与空间观念、时间观念,是相对的、有限的。拥有超人智慧、超世智慧的人,他的世俗观念与空间观念、时间观念,是绝对的、无限的。所以做人必须完成有限到无限的转换。有,只是有限的,相对的;无,才是无限的,绝对的。

能做到无我的人,也就无物,无一切差别观念。能做到超越自我的人,也就能超越现实、超越世界,即超越现实生活,超越物质生活。因此无我的人,也就不会变成只图物质享受的享乐人生观,自然能将精神渗透到无限的伟大之中。

谦虚的人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出人头地,古时那些读书人哀叹:“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才华的人便言语露锋芒,行动也露锋芒,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也有深藏不露的人,好像是庸才,胸无大志,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露锋芒,便要得罪别人,这样,别人便会成为自己的阻力,成为破坏者。

因此,一个人应对自身有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实事求是,不贬低自己,也不抬高自己;既能坚持正确的观点,又能虚心向别人请教。其实,隐藏锋芒也可理解为我们所讲的谦虚一词。谦虚的人在交际应酬场合总是有许多朋友的,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

而锋芒却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容易招致对手的嫉恨和陷害,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更应该修炼好“藏露”之功。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十足、锋芒毕露,处事不留余地,待人牛气冲天,有十分的才能与聪慧,就会十二分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人往往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波折。

其实,隐藏锋芒也是一项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而踏实走向人生旅途的表现。

孔融的例子就是证明。他是三国时代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刚直耿介,早年刚刚踏入仕途,就初露锋芒,纠举贪官,董卓操纵朝廷废立时,他又每每忤卓之旨,结果由虎贲中郎将左迁为议郎。后来在许昌,孔融又常常发表议论或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的一些措施,太尉杨彪因与袁术有姻亲,曹操迁怒于他,打算杀他。孔融知道后,顾不得穿朝服就急忙去见曹操,劝说他不要横杀无辜,以免失去天下人心,并称:“你如果杀了杨彪,我孔融明天就撩起衣服回家,再也不做官了。”由于孔融的据理争辩,杨彪才得免一死。

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心中是早有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别人诬告孔融“欲规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其妻子儿女也同时遇害。

正如《礼记》中所讲:“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即使做出了一点成绩,也认为很不够,因而总是充满了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