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版序言
- 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 张文木
- 1828字
- 2016-05-22 15:45:23
地缘政治研究,可以分两个阶段。人类生产最初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因此,土地,特别是耕地就成为关乎人类生存的第一资源,地广粮就多,人多兵就多,粮多兵多国家就强大。所以那时的地缘政治讲的是陆权。中国军人多研究险关要塞,而较少研究外部世界。工业革命后,西方的地缘政治观点突变,地缘政治在他们那里已成为一个反映世界联系的法权而非皇权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搞市场经济,市场本身就是开放的和世界性的。此后我们就不能不关注世界,关注海洋,并从世界体系的角度研究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当今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世界资源的稀缺程度与大国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比例发展,则是国际政治所呈现的历史规律。资源到哪里,地缘政治就到哪里。地缘政治对我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直接影响。中国的地缘政治特点是东接财源,西接能源。东部大海利于海上贸易,中亚的能源可直接与中国连接:一部分将进入中国“西气东输”管道,另一部分则通过马六甲海峡输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能源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但我们在日益依赖世界资源的同时,却对国际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有多少控制力。美国人赞扬中国人勤劳能干,但能干的人饭量也大。中国在为世界作出大贡献的同时,对外部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天下哪有只干活不吃饭的道理。可现在西方人就想让中国人只干活不吃饭,即只为世界作贡献,而不能与他们平等地分享世界资源。这既不可能,也不符合权责对等的国际民主原则。中国并不总是“地大物博”,最近的限电增多就说明我们已拉响了资源短缺的警报。拥有巨大生产力的中国,在资源方面已是“饥肠辘辘”。
平等分享世界资源,这是我们应享有的国际民主权利。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这种权利。有人说,有钱不就有资源吗?要知道财富和资源是跟着暴力走的:工业革命前英国人比中国穷,1840年他们用枪炮打入中国,财富此后就流向西方。而富得让洋人羡慕的中国人,仅过了半个世纪,竟成了所谓“东亚病夫”。
海权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命脉,也是当今中国地缘政治研究的薄弱地带。当今国家竞争力,更多地表现为对世界市场和资源的拥有总量及其控制能力。与世界联系的最方便的载体是海洋,各国现在都重视制海权的争夺。西方的海权是指海上控制力(sea power)。中国的海权则意味着平等的海上权利(sea right)和捍卫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sea power)。在资本全球化时代,谁拥有强大的海军并能有效控制海上通道,谁就在国际利益分配中占有较大的份额。控制海洋、掌握海上运输通道,就能够及时让世界资源安全地流向本国。如果将制海权比喻为“输液”,那么制陆权就是“吃药”,“输液”能以更快的速度通过血液直接将药物送达病灶。血液就是人体的“海洋”。
中国统一,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首张资格认证书。台湾问题不仅涉及中国主权问题,就其现实迫切性而言,它更涉及关乎中国发展命运的海权问题。实现中国对台湾、钓鱼岛及南沙诸岛的主权,既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正义事业,也是实现中国海权的关键步骤。现在国家统一的任务日益紧迫。台湾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就受影响。统一祖国需要富国强兵。国富兵不强,我们的现代化成果就无法保护。我们有60%左右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庞大的贸易依托海外市场。西方国家崛起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贸易大国都是海上强国;贸易是随炮舰而非随合同先行的;没有海军就没有可靠的资源保障。大家现在热衷于谈论民主,其实民主是需要更多资源支撑的。
学风建设关乎中国的命运。人老待在床上,下来走路就会脚疼。学术长期在半空忽悠,谈问题就不可能切合实际。医生看病不应只为宣传自己的理念,而应为治病救人。药方再好,开药方的逻辑再严密,但不治病或治坏了病人,那就不是好药方。学者应当学会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不能只将学问用于所谓“建立学术体系”。历史上,凡是学问越做越虚的时候,离亡国就不远了。宋朝时,空讲理学,结果皇帝被北方游牧民族赶到江南去了。这么富裕的一个王朝,竟被一个马上民族所打败,这是宋朝的秀才们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独秀、王明脱离中国实际的学风,导致中国革命严重受挫。井冈山和延安时毛泽东提倡调查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此后中国革命就渐入佳境。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最后,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本书第一版排版中有少数误字和表达不确之处,在二版中已作更正。借此机会,再次向山东人民出版社和本书的责任编辑,深表谢意。
张文木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