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技术点对比分析

在LEED和绿标中均设立六大项指标作为评定框架,前5项内容基本一致,分别关注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简称“四节”)与室内空气质量。第6项有所区别,在LEED中为创新得分,赋予项目一定的创新空间;在绿标中则是后期的运营管理,主要是对物业公司的后期运营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将对各项指标做一个简要分析。

(1)节地:LEED和绿标同样关注了场地选址、褐地开发、替代交通、开发密度、热岛效应等几个方面。差异在于,LEED提到了减少施工影响和开放场地最大化,体现了对建筑场地内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注,但很少涉及用地率的问题;绿标则更注重褐地再开发、土地合理分配等问题,以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况。另外,透水地面的运用,以及周围交通的便利性也在绿标的考虑之列。在选址时,LEED强调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而绿标更强调场地安全性。LEED强调对开放场地的最大化,鼓励低密度居住;绿标更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强调人均用地指标。

(2)节能:LEED和绿标都很重视建筑物的能效优化,在降低建筑能耗需求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其中LEED更重视软件能耗模拟;而绿标则细化至冷热源、照明灯具、电梯的具体能耗要求。在美国ASHRAE标准中对建筑过程中的最低能耗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义和解释,LEED也参照了这个能耗标准,通过参评建筑能耗与基准值的对比,以确定建筑节能方面是否达标。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不使用CFC制冷剂;合理使用双层Low-e玻璃;优化保温和遮阳系统;被动设计;安装分项计量表;选用节能空调及设备;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绿标同样将重点放在上述技术上,与LEED区别较小,但基准值多选用当地标准(而非一成不变的定值),以体现“因地制宜”的理念。关于可再生能源,LEED以可再生能源成本计算,绿标则以使用量计算。绿标更明确提出了建筑应采用合理布局/朝向的要求,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需求。

(3)节水:在节水方面,绿标强调“开源节流”。“开源”指的是使用非传统水源(如再生水与雨水的回用),以减少不必要的饮用水消耗;“节流”指的是减少用水损耗,如使用节水洁具、高质量管材(漏损率小)或高效灌溉等。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市政再生水尚未普及,中水再生水的利用对单体建筑来讲很难完成。相反,LEED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则相对宽松,可以通过种植本地耐旱植物、使用高效灌溉、装配节水器具达到认证要求,只要和基准值相比,节水率达标即可。关于雨水处理问题,LEED提倡雨水自然渗透以补充地下水体,对雨水具体处理回收量要求较少;中国城市多以高层建筑为主,绿标提倡利用屋面导流雨水至地表,减少地表水流失。

(4)节材:两个体系的相似之处是都强调了建筑材料的优选,如本地材料、循环利用材料等。差异在于:LEED主要涉及旧建筑或拆除建筑物中回收废弃物,可回收物品的存储和收集,资源再利用,循环利用成分,另外考虑了材料环保性(如使用认证木材)及本地材料的使用,减少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这些条文的中心思想是“回收与环保”。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新建筑拔地而起,而资源却面临匮乏,因此绿标更强调“节约”(使用传统材料、耐久性材料,无太多装饰性构件)。绿标中也有一部分涉及回收利用,如在优选项中提到“可再利用材料使用率”的问题,但并不是主要评价内容。

(5)室内环境质量:绿标的“室内环境质量”还是比较传统的基本要求,关注“开窗通风换气、结露、控制温度、遮阳、噪音”等问题;而LEED的“室内环境质量”则强调“二氧化碳监测、提高通风效率、施工现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低挥发材料、室内化学品和污染控制、系统的可控性、热舒适度、天然采光和视野”等更为深入的问题,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对学校建筑外,LEED未对场地噪音做出明确要求。LEED鼓励使用自然光以减少灯具用电,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除需满足入住后空气品质的最低要求外,对施工过程中的空气质量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绿标则要求建筑必须满足最小日照时间以满足正常生活需要。

(6)运营管理:绿标对建筑后期的运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运营管理是对建筑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指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产品及服务对象进行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处理好住户、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运营管理主要涉及物业管理(节能、节水与节材管理)、绿化管理、垃圾管理、智能化管理等方面。

(7)创新得分:LEED 特有的创新得分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添加了合理的、具有开创性并能在未来普遍推广的、对节能环保有很大益处的设计理念,或超额完成了LEED所规定的节能目标,而获得额外的创新得分。在LEED新版标准中还考虑了区域优先得分(类似于绿标中“因地制宜”的理念),但仅对美国境内的参评建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