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历史是一面明镜,能让人于曾经的过往中感知到未来的方向,从而坚定信念、坚定前行的脚步。为此,我们本着最良好的愿望,撷取了历史长河中最美的几朵花汇入《四书五经入门》这本书,呈现给读者。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书籍的合称。在了解儒家的这些书籍之前,还是有必要对儒家的学说做个初步的介绍。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它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表现形式是一些道德行为准则。在政治学上,主张仁政、行王道,通过礼来理顺君臣、官民和各种社会关系;在伦理学上,以“仁”为核心,强调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历史学上,注重编修历史,并于记叙中体现微言大义;在经济学上,主张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在教育学上,格外强调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并把“仁”作为最高道德准则……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其中的孔子被尊为一代宗师。后来的各代中虽各有发展,但都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核心。

“四书五经”基本上都是由孔子与他的弟子及传袭者编纂完成,所体现的都是孔子所尊创的儒家思想。孔子所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孔子的心性中,有心怀天下的抱负,而且他在年少时,就对国家治理的各种问题发表见解,进行思考。他也曾希望通过仕途之路来为国效力,但始终于仕途上不得志,只做了些小官。后来,因鲁国发生内乱,他不得不逃往齐国。到了47岁时,他退出了官场开始修著《诗经》《尚书》《礼记》《乐》,并率领众多弟子走遍各国宣扬自己的儒家思想。到了68岁时,他才结束周游列国的行动。所以说,孔子的一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经历,也成就了孔子思想的迸发。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前行的阶梯,“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超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得益于孔子,我们还能领略到纯真的生活之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一种心灵之美。“桃枝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何尝不是一种情感之美!

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学说被推到了无比尊崇的地位,进而成为历朝历代统治天下的思想基础。它对中国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可以说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随着科举考试的恢复,把出题范围限制在“四书”之内后,“四书五经”便成为全社会必备的书本。明、清沿袭以“四书”内容限题并推出“八股文”考试制度后,“四书”就由儒学的重要经典,一跃变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这些书,也就由官府普及到民间,以它的精神力量,影响和改变着社会。

如今,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回首过去,需要我们回味昔日的精神家园。这也就让我们有了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的《四书五经入门》也就应时而生。

本书在创作思路上,首先考虑的是让广大读者领略到“四书五经”每篇中的精华。让读者首先了解到,“四书五经”中,比方说《尚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有哪些内容,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其次,针对每部书的重要思想、最突出的观点以及它的社会影响有侧重地进行分析讲解。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本,并对书本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今后深入了解、研究书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还希望,通过本书让即使对传统国学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找到登堂入室的钥匙,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传统国学。

需要指出的是,抛去儒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不说,单就我们的选取来说,所涉猎的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如同创造一种捷径,引领着广大读者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与先哲圣贤对话,去感受国学的魅力,进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在弘扬和传播传统国学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