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了於證語皆難及(謂正了前能悟。是滯之能。又成所。所既妄立。復生妄能。了知此續生之能。是妄之時。此能又亦成所。展轉無由。見其能也。故經言。而我人相所不及者。由此展轉了達。展轉迹生。其相不一故。名為眾生相)  了者還成跡未論  了迹迹生生不一  此眾生相又迷津(迷入覺之津也)

第六 二 四清續如命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氷。無別有氷。知氷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覺斯展轉無窮過  泯然無厭復何忻(不厭展轉之所為。不忻展轉之能為功也)  雖泯於諸不自泯(不忻不厭都休之心即是自也)  覺(即上不自泯也)於所覺(前展轉三相也)亦同(不離)塵(以却是命根後文也)  譬彼(所不自見。猶如)命根難自見  潛相連續暗忻忻  故此名為壽命相(從喻立名)  冰銷湯冷始全真(水喻真性水喻我相。乃至展轉之所覺。湯喻展轉之能覺。謂氷凍成冰。還煎水以銷之。冰湯俱盡。濕性〔存〕存。以喻迷心成我。還悟心以斷之。我智俱盡。照體獨立)

第三存我失道中二。一總標失道。二展轉廣釋。又四。一認我為真。二說病為法。三將凡濫聖。四趣果迷因。二中三重徵釋。一久脩如何不證徵。認我取證非真釋。今此第一唱中三偈。總標失道。及廣徵釋中。第一重也。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脩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第七 初六句且述總標失道

四相潛神能鄣道  欲求道者總須知  雖經多劫勤脩習  終不能成聖果基  基本謂因也因既  不成從何證果囗  華嚴六度非菩薩  只為色心無所依(彼經云。假使有菩薩。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具修六波羅蜜。若未聞此大威德法門。或聞不信。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亦不得生如來家)

次六句述第一久修如何不證徵。認我取證非真釋。

今認我為圓覺體  故令證入永無期  如認夢身為自己  勤營家業欲何為  亦如認賊將為子  財寶如何得免衰

第八 二

第二取證云何妨道徵。愛寂憎喧非脫釋。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愛涅槃入緣我愛(潛計我故。愛涅槃。令我得寂滅樂也。由此伏我愛根。為涅槃相)  伏之暫似涅槃時  亦緣我故增生死  但除生死我無羈(生死本由憎愛。今愛涅槃。還是本愛。今憎生死。亦是本憎。所憎所愛雖殊。憎愛之心。元是本習。帶之修道。是得解脫)  不知愛者真生死  別憎生死甚愚癡  愛寂憎喧非解脫  棄影勞形虗自疲

第九 九

三何知證法非脫徵。讚喜謗瞋驗我釋。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徵證。為自清淨。由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善男子。彼脩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何以知他不解脫(徵也)  謗讚喜囗驗其非(略答也。下廣釋)  世間塵境猶難驗(世境違順麤重易防故。難撿驗)  就法因緣始露疵(就法難覺察。防備故。不覺彰露)  若復有人讚彼法  即生歡喜欲為師  若有謗他所得者  便生瞋恨欲相離  則知我相常堅固(但言為法瞋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相)  藏識之中永執持(執持根身同安危也)  潛伏(種子)元來不間斷(現行也。相續流注。遇境即發故。今因對外境。驗得內身心我相潛續也。唯識頌云。恒轉如瀑流)  諸根遊戲役身儀(役令造作種種。不自由也)  前者慧軍雖數舉(止觀為將。萬行為兵。即前聞普眼觀。及三觀。皆曾節節悟無我也)  彼時魔眾亦頻隳(利根已永伏。鈍根者亦有聞慧或思慧也)  阿賴耶(此云執藏)城(覺城。迷時為賴耶城。如長安為朱泚賊城也)根境固(唯修慧。方能摧破諸惑。四相障之難進軍故。打城未破。上皆相分也)  其中主宰(我相也。即見分)尚難窺(行相微細。難照破也。三乘無學不執。方舍賴耶之名)  末那(第七識也。此云意)常持(亦可云內侍。一向內緣。恒執第八見分為我。依彼生起。常緣於彼。故言常侍)牢防護(常具我愛見慢等四種功用。故云防護。防護我也。滅盡定。及大小乘見道。雖伏未斷。故云牢也。故唯識云。此染汙意相應煩惱。是俱生故。非見〔可〕斷)  具於四惑審恒囗  意識謀臣(能執一切法。能造三界業故)營內外(徧緣內外。及三世三性。五十一心所。故下云)  五十一將(一一心所也)悉羈糜(意識皆徧緣)  傍監五識諸軍使(五識卒爾纔起。此意即因緣故)  專鎮意門最要機(不因五識亦能獨行)  囗囗囗神通遊戲(由六根門戶中有六識。守當防備。故能通其主。於六塵中遊戲)  時時偷號(前云。為法瞋喜等)惑禪支(細惑不能破戒。但惑禪也)  瞋軍詐道降魔力(內心瞋彼因呵罵打。自謂。為法降魔徵惡勸善。故悉云云。被彼二境迴換)  愛賊潛稱利物慈(囗貪愛城郭寶錢。歸湊供養。自謂為利物)  往往侵疆擾觀境(迷於六塵。為心外定有。則是賊境。知六皆空唯心變現。即般若法身之境。我今已悟此境為我也。然不覺妄起。憯執為有。執生貪着。還成塵界。故云往往侵疆也。由此觀之難定。故云擾我觀境也)  頻頻細作探毗尼(時時動念欲作破戒事。便僻思戒律理。例云。恐開遮不定。又云我必不至極麤之事。些些應不妨)  外怯現行深般若(以悟心常欲覺察故。妄念似劣。不敢故意生情貪瞋造業。但專同觀智分明。如晝時。即潛伏故。今欲推察身心道理時。但見自己一切是當。都不覺其非。故下云晝伏)  夜行晝伏鎮狐疑(及乎對違順境。乖於心念。迷習覆翳。昏黑如夜時。即恣行計校上或擬違法。皆師種種等)  內挍無明郎主勢(六賊之境。即如或伏或行。若七識四惑。及八中。三細。即常相續。故上云內校。下云晝夜常攢等)  晝夜常攢妄想旗  塵勞之眾頻團聚(一念瞋起。具八萬鄣門。乃至一念。起五陰俱生等)  妙覺中城數被圍(偈云。不能入覺城者。被貪愛等圍之。令智慧大將入中。照顯法身不得。法身隱於形殼中。如被圍也)  由此不能入淨覺  別無染汙使如斯(佛結答菩薩所問)

第十 二 述第二說病為法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世尊復告善男子  聽說前人我有無  若證我空誰毀讚  又誰說法號為吾  道吾說法他家毀  豈不照然我未除  說病以為真實法  雖勤精進轉增愚

第十一 七 述第三將凡濫聖總結三以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妬。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初二偈。抑聖同己)。

佛稱凡聖圓融者  證入冥通事不虗  末世聞時元帶我  心心常與妄情俱  便認如來解行處  真言與我更何殊  斯人抑聖同於己  不知猶是夢形軀(此下即騁已齊聖。於中初六句。明認其聖智)  或有眾生未證得  謂言理智已其符  薄解聖凡平等理  渾迷乳酪異醍醐  斯人騁己齊於聖  是增上慢大凡夫(下十句。驗出凡情)  見勝進者心生妬  足驗常為惑所拘  恐疑聖者形無定  故約心情辨實虗  若得自他無二念(下文云。觀彼怨家。如己父母)  不妨或得證真如(心雖如此。尚未必的是真證。如北川人。亦無彼怨家。如己父母。見他己未一)  他盛己衰即嫉恚  他衰己盛即歡娛  自覺內心如此者  即知決定屬迷徒(後一偈。總結前三段)  上來三類眾生行  驗出皆明我愛餘  是故不能入淨覺  別無染汙使乖疎

第十二 二 述第四起果迷因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佛告善男子聽末世  眾生難得勝緣熏  縱有希望成聖道  無令求悟但多聞  却為多聞增我見(華嚴云。不能了自心。增一切惡)  不知實相助魔軍(智論云。多聞無有慧。亦不知實相。猶如無目人。而於明中行)  趣果迷因狗逐塊(涅槃云。但觀於果。不觀於因如犬逐塊。不逐於人)  世尊從此觀精勤(文在下)

第十三 二 述大文第四斷惑成因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謟曲嫉妬。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主增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精勤勇猛降煩惱  定慧聞持願早成  愛慢自他皆寂滅  貪瞋謟曲悉無生  勤求善友離邪見  佛說其人智漸明  若於所遇生憎愛  定是不能入覺城

至心懺悔

弟子等前已總相懺悔一切諸業。今當次第。更復一一別相懺悔。若總若別。若麤若細。若重若輕。若說若不說。品類相從。願皆消滅。別相懺者。先懺身三。次懺口四。其餘諸鄣。次第稽顙。身三業者。第一殺害。如經所明。恕己可為喻。勿殺勿行杖。雖復禽獸之殊。保命畏死。其事是一。若尋此眾生。無始以來。或是我父母兄弟六親眷屬。以業因緣。輪迴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報。不復相識。而今興害。食噉其肉。傷慈之甚。是以佛言。設得餘食。當如飢世食子肉想。何況故噉此魚肉邪。又言。為利殺眾生。以錢取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喚獄。故知殺害及以食噉。罪深河海。過重山嶽。然弟子等。無始以來。不遇善友。皆為此業。是故經云。殺害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虎豹犲狼鷹鷂等身。或受毒蛇蝮蝎等身。常懷恐怖。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殺生食噉。既有如是無量種種諸惡果報。是故弟子至誠歸依佛。

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有此。

釋。即悟妄等也。既知萬法如空華。豈更見有輪轉。還丹一粒。點鐵成全。真理一言。點凡成聖。亦釋因不異果。如斯因地。方為真修。上皆悟妄。此下頓出生死也。亦無等者。非唯輪轉之法。亦無受輪轉之人。我我所亡。方成解脫。即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危。意令修道者。外遺世界。內脫身心。不計身。身同虗空。不起心。心同法界。非作等者。非我造作觀行。故使身心空無。本性空寂。元來無故。金剛三昧經云。若化眾生。不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

次展轉拂迹。釋成正因。

經。彼知覺者。猶如虗空。知虗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

解曰。於中初拂迹。拂有四重。一拂覺妄之智。二又泯其拂心。三遮其斷滅。但不起念分別空有。不是無心。四總結離過。是真無念(拂迹之由。下自徵釋)。後釋正因。

是則等者。有無既不當情。斯即心言路絕。清淨覺體。從此顯彰。但不背之合塵。即名隨順。亦非別有能順。故羅什云。無心於合合者合焉。隨順淨覺。故言淨覺隨順。如是執盡病除。然後興心運行。則聚沙畫地。合掌低頭。皆成佛道。如斯脩習可謂正因後徵拂所由。釋歸圓實。

經。何以故。虗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解曰。先徵意云。身心幻妄許可說全空。知覺稱理。因何又拂。有無俱絕。約何修行。釋意云。相因相待。皆是從緣。人人之法豈實有體。生心動念即乖不性。失正念故。圓覺性體。俱無如是等。故於中曲分兩節。初明諸法(二句)。後顯一心(六句)。虗空性者。一切法空。不生滅也。謂如上相。猶若虗空。本自不生。今無可滅。非謂拂之方令空也。故佛藏經云。一切法空。無毫末相等(等取諸文非一)。常不動者。一切法寂(淨名)。不來去也。非已去也。非未來。非現起故。故法句云。諸法從本來。寂滅無所動。法華云。常自寂滅相。又華嚴有大自在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上句)。不來不去(下句)。無功用(非作故無等)。解脫門(淨覺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