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雅尔塔格局对中国的影响(1)
-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 陈庆喜
- 3087字
- 2022-07-25 18:27:53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4年初,在欧洲战场苏军已实行大反攻,五、六月间越过苏联国境,进入德军占领的其他欧洲国家。此时,英美盟国远征军在欧洲也开辟了反对德国的第二战场,与苏德战场遥相呼应,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联盟,从战略上实现了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之势。到1945年初,德军大量有生力量已被消灭,失败已成定局。为争取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重大问题,苏、英、美三国首脑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主要议题是关于彻底击败德国、消灭德国军国主义、战后德国民主化以及划定波兰边界等决议。会议临近结束时,罗斯福考虑到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损失惨重,所以迫切希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苏联提出出兵条件。于是,美英以牺牲远东有关国家利益来换取苏联对日作战。2月11日,美、英、苏三国签订一项秘密协定,即《三大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商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事结束两至三个月后,苏联对日本作战,其交换条件是:1.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2.恢复1904年由日本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利,即:A.将库页岛南部及其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B.中国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港为海军基地;C.对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设立中苏合营公司进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3.千岛群岛交给苏联。这个密约除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外,最主要的是损害中国主权利益。对于这个密约,苏联方面表示准备同中国国民党政府谈判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雅尔塔会议的各项决议,有利于结束战争,却反映了苏美大国战后主宰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侵害他国主权利益。
1945年2月,苏军攻入德国东部,美英联军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这时,德国开始和美英进行秘密谈判,条件是:只要能保留法西斯制度,则愿与美英媾和。为此,德国在军事上敞开西线,把50万军队和大批飞机、坦克,从西线调到东线,抵御苏军。美英联军则利用这一时机,于3月渡过莱茵河,4月占领德国西部和南部,接着向北部和柏林进军。此时,意大利人民武装起义,墨索里尼被送上断头台,德国陷入孤立。苏军也于3月展开强的攻势,4月攻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德军负隅顽抗,苏军突破三道防线攻入柏林郊区,30日,苏军把胜利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当天,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在政府大厦内一同自杀。5月2日,柏林德军全部投降。5月9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等在柏林向苏美英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到此,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东方战场,中国战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了日军的60%以上、伪军的95%,各抗日根据地在1945年,发动了春季、夏季攻势,打击了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并调遣精锐主力部队,深入中原、东南和华南建立战略根据地,即以郑位三、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为主,并调遣王树声、戴季英等部与之会合,巩固与发展鄂豫皖根据地;由粟裕统率新四军一部主力渡长江南下,与苏南谭震林部会合,开辟浙东,建立苏浙皖根据地;派遣王震、王首道率领三五九旅主力,进行千里长征南下,预定与东江纵队会合,创建湘粤赣根据地,以形成一个对日战略反攻的全面布局。
在太平洋战区,美军反攻取得很大进展,从“逐岛进攻”战术改为“越岛进攻”。1944年上半年,攻占了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利亚纳群岛;8月,又占领了被称为日本海上长城心脏的重要军事基地——关岛;1945年1月,美军在吕宋岛登陆,2月攻下菲律宾首都马尼拉,3月攻下了战略地位重要的硫磺岛(该岛距日本东京440海里),4月初冲绳岛登陆成功,6月下旬美军完全占领琉球群岛。这样,日本本土东南外围防线被全部摧毁,美军开始了对日本本土的空中轰炸。此时,东南亚各国人民抗日斗争日益发展壮大,4月,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人民军,在北越六省开辟了解放区;5月,缅甸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发动全民起义,配合盟军解放了首都仰光。这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完全丧失了海陆空各方面的优势,盟军登陆日本本土的道路已经打开,迫使日本内阁不断更迭。好战的东条内阁于1944年7月垮台,继任的小矶内阁只维持了9个月,于1945年4月被迫辞职;在决定铃木上台组阁的重臣会议上,铃木忧心忡忡,他首先就说:“由我来搞政治,从我的原则来说,是困难的事情,耳朵也聋,希望辞退。”
为巩固对德胜利和加速对日作战,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罗斯福于1945年4月因脑溢血逝世)、丘吉尔(1945年7月28日丘吉尔下台,由新首相艾德礼接替参加),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波茨坦会晤,会议通过一系列决议;并于7月26日,由美、英、苏、中四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指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为之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之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7月28日,日本首相铃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说:“共同声明不过是开罗宣言的老调重弹,本政府不予重视,决定不加理睬。”表示拒绝投降,继续进行“本土决战”的准备。同时,日本还妄图争取苏联中立,甚至想让苏联调停,搞有条件议和。
此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虽具备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条件,但却没有很快组织对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并且对驻扎在中国东北三省的日本关东军颇为顾忌,认为即使将日本本土完全攻占,日军还会在中国大陆负隅顽抗至少一至两年。因而,美国一面加强对日本本土的封锁、轰炸;一面积极促使苏军对日作战,解决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便以小的牺牲占领日本。
雅尔塔会议后,根据秘密协定,苏联开始把军队从欧洲调往亚洲,准备对日作战。1945年5月28日,斯大林通过美国总统特使霍普西斯和哈里曼转告杜鲁门:“苏军计划于8月8日前完成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然而,雅尔塔关于远东的秘密协定,只是罗斯福和斯大林两人密订的,定案之后征求丘吉尔签字才表示同意的。在会议结束于2月12日发表的消息,公布出来的只是关于欧洲的问题,有关对日参战问题,列为机密,美国将协定原件深锁在白宫罗斯福总统的专用保险柜里,连当时副总统杜鲁门也不知晓。只有当时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回国述职时,罗斯福向其透露了这个密约的内容,赫尔利听后认为侵害了中国主权,怕中国人不接受;在赫尔利的提醒下,罗斯福指示赫尔利会见丘吉尔和斯大林,以谋求善后之策。于是在4月初,赫尔利前往英国会见丘吉尔提请商量,丘吉尔以没有参与原案制订而推脱。赫尔利乃转途莫斯科,途中传来罗斯福病故的消息,杜鲁门升任总统,原国务卿史退汀纽斯卸职,由贝尔纳斯继任;贝尔纳斯立即向赫尔利发出“雅尔塔协定无须改变”的训令。后来赫尔利以私人情报的方式向中国政府透露了这个密约的片段内容。华盛顿方面,也向当时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非正式地送了这个情报。正是在雅尔塔密约的背景下,6月12日,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晋见当时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提出一个为进行中苏交涉的“五项先决条件”的文件,内容是:1.恢复旅顺港的租借,建立苏联海军基地。2.大连商港国际化;同时保证苏联在该港有优惠权利。3.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组织合办公司,共同使用。4.维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使成为独立国家。5.库页岛南部以及与其邻近诸岛暨千岛群岛归属苏联。彼得罗夫说:“如果蒋主席同意这几项基本条件,苏联准备即刻开始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交涉。”在会谈中,由于蒋介石已知雅尔塔美苏密约,蒋是看美国人颜色行事的,但又碍于中国人民的反对,便以“租借地”名义不能使用,要苏联考虑其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