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别扭的全民热潮(1)
- 不知道这些,你就囧了8:最离奇怪异的流行风尚(书立方·心享悦读)
- 沈仲亮编著
- 5797字
- 2016-06-03 14:54:59
另类的永生:古埃及人的木乃伊情节
说到尸体,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可怕。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民族像古埃及人一样,对尸体有着崇高的推崇和尽心的照顾。从他们手中诞生了保存数千年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静静地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诉说着千百年前的繁华与落寞。
用精美的尸体迎接灵魂回归
长久以来,人们相信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肉体的存活是有年限的,当肉体死去,灵魂却能得到永生。这种观念在许多民族中都存在,同样也包括古埃及人。他们坚信人死后并没有彻底在世界上消失,肉体的死亡只意味着灵魂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许多民族的灵魂不死观念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即肉体是注定要消失的,与灵魂相比,肉体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们一味地追求精神的超脱和对灵魂的推崇,对于肉体,尤其是人死后的尸体则不那么在乎。古埃及人却不同,在他们看来,灵魂不仅会在肉体死后获得自由,而且与死去的肉体的联系也并未完全斩断。
在古埃及文化里,灵魂甚至还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卡”。据描述,“卡”是一种长着人头和人手的大鸟,人死后,卡会先飞离尸体,但过一段时间后,“卡”还会飞回到原来的尸体中,使人在另一个世界里重生。不过,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卡”怎样才能正确地找到原来的肉体,不至于走错路呢?这就需要把尸体好好地保存起来。古埃及人相信,如果尸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尤其是头部,灵魂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人也就无法得到重生。
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古埃及人非常重视对尸体的保存。他们发明出复杂而精致的程序,使得尸体不会腐烂,从而等待灵魂的回归。这正是木乃伊的由来。
关于木乃伊的起源,古埃及还有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地神塞布有两个儿子,哥哥叫奥里西斯,为人善良、勤劳,被推选为埃及的法老,深受人民的爱戴。弟弟叫赛特,他的本领远不如哥哥,却有一颗嫉妒的心,不服气哥哥当法老,一心想着谋害哥哥,篡夺王位。
经过长时间的谋划,赛特策划了一个阴谋。有一天,他邀请哥哥来家里吃饭,此外还安排了许多同谋者装作客人。正在吃饭时,赛特让人抬出一个装饰得非常精美的大箱子,对在座的所有人说,谁能躺进这个箱子,就把箱子送给谁。客人们在赛特的暗示下,纷纷怂恿奥里西斯躺进箱子。善良的奥里西斯一点儿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便躺进了箱子里。这时,赛特迅速冲过去,合上箱子的盖子并上了锁,接着就命人把箱子扔进了尼罗河。可怜的奥里西斯接着就命丧黄泉,而赛特则如愿以偿地取代他登上了王位。
奥里西斯死后,他的家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偷偷地沿着尼罗河寻找他的尸体,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家人想把奥里西斯就此静静地安葬,然而赛特知道后,竟然又派人偷走了尸体,并把尸体分成碎块扔掉。
后来,奥里西斯的妻子伊西斯生下了遗腹子荷拉斯。荷拉斯长大后,决心为父报仇。他首先找到了父亲尸体的各个碎块,把它们精心缝制成完整的尸体,并做了防腐措施,做成了一具木乃伊。在神的帮助下,奥里西斯的灵魂回到这个木乃伊中,并成为阴间的主宰。荷拉斯也打败了叔叔赛特,夺回了王位。
在这则神话的影响下,后来的古埃及法老都开始注重在自己死后保存尸体。每一位法老死后,尸体都被做成木乃伊,并精心保存起来,似乎这样他们就能像奥里西斯一样,到了阴间还能继续当统治者。
细致繁复的制作过程
古埃及木乃伊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又非常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不破坏尸体外观的完整性、美观性和保存的可持久性。
第一步是头部的处理。用一种特制的铁钩,从尸体的左边鼻孔伸进脑壳中,先来回搅动,把里面的骨头都捣碎,然后再用一种特制的长柄勺子,依然从鼻孔中伸进去,把里面碎掉的脑浆慢慢舀出来。当脑壳中已经空掉后,再用钩子和勺子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脑壳中,一方面将里面进行一番清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其尽快干燥。当内部工作完成后,再用一些融化的松脂涂在脸上,使其减缓风干,尽量保持原来的面部形象。
第二步是腹腔的处理。先用刀在肚皮的左侧切开一道口子,然后把内脏取出来。不过并不是所有内脏都要取出来,主要是胃、肠、肝、肺,因为这些器官最容易迅速腐烂。心脏一般是不取的,这也和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有关。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是负责思想的器官,留在体内才能更好地召唤灵魂的回归。不过,这些内脏取出来后并不会被扔掉,而是也被精心保存起来。制作木乃伊的人将这些内脏撒上香料,用松脂包起来防止腐烂,有时候也把这些内脏放进有盖子的罐内封存起来。内脏取出后,再用棕油来清洗腹腔内部,再放进一些香料。
第三步是脱水。在尸体内部放入用布包起来的泡碱以及其他临时填充物,然后把尸体放在泡碱粉里存放40天,这样就能使尸体内的水分全部消失。
第四步是缝制尸体。等到尸体脱水完成后,将里面的填充物取出来,再把装有碾碎的桂皮、泡碱、锯末等物的布包放进去。然后,将整个尸体涂上一层牛奶、蜂蜡、油膏或松香溶液,这样就能够使皮肤不那么干燥,保持一定的柔软度。接下来,把尸体身上的刀口缝起来,再用白色的细亚麻布将尸体从头到脚仔细包裹起来。
在包裹的过程中,还要给尸体做一些美容处理。比如,如果尸体的鼻子在第一步骤中被破坏了,则要安上一个木头制作的假鼻子。尸体的眼睛则要用布堵上,或者安上宝石等做成的假眼睛。包裹好之后,外面还要再涂一层树胶。有的时候,在尸体的面部还会画上一层浅浅的腮红,头上戴上假发,套上精美的衣服,再佩戴上华丽的珠宝。这样,木乃伊看起来就仍然像活着的时候那样雍容华贵了。
最后,把尸体的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装进石棺,送入墓室。至此,一个精致的木乃伊就制作完成了。
富人的永生
虽然制作木乃伊是古埃及的一项传统习俗,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古埃及人都能制作木乃伊。从上述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制作一个木乃伊要用掉很多原料:香料、布料、各种化学品、珠宝、辟邪物,等等。买这些东西需要花费很多钱。比如布料,要把一具中等大小的尸体精细地包裹起来,大概要用掉1000多米长的亚麻布。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一个普通人家哪里负担得起这样一笔庞大的开销?
因此,在古埃及,往往只有法老和贵族才有财力在死后被做成精美的木乃伊。材料用得好、用得足,制作方法精良,也使得只有这些富贵人家的木乃伊才能历经千百年的沧桑,留存至今。当然,古埃及的穷人也制作木乃伊,但由于用不起昂贵的材料,他们的木乃伊往往很简陋,也保留不了太长时间。虽然穷人和富人都渴望灵魂的永生,但木乃伊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富人的永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所发现的木乃伊大多具有显赫的身份。
木乃伊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艺,因此在古埃及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制作木乃伊的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存尸体,古埃及人发现并使用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盐等不少化学物品,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例如怎样生产出更好的干燥剂。
现存最有名的古埃及木乃伊是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他是公元前13世纪的古埃及法老,统治古埃及长达67年,这段时间也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最后的强盛年代,社会非常繁荣。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芳千古,由此修建了许多带有他标志的宏大建筑物,至今在埃及各地还能看到这些建筑物。而在他死后,他的尸体也被精心保存起来,并继续着他生前的奢华生活。在拉美西斯二世死后3000多年,他的木乃伊被发现,而且依然非常完整,让世人震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木乃伊的确帮助他实现了得以永生的愿望。
火焰中的财富与长生:炼金术神话
炼金术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的美丽,让众多时代、众多人物为之着迷。但是再美丽的谎言也有破灭的一天。
炼金术的前尘往事
炼金术起源于埃及,最初是有人试图将普通金属制造成贵金属,比如将铜、锌、铅等经过冶炼制成合金,使其在外观和硬度上进一步接近黄金。
问题是,怎样才能让铜、锌、铅变成黄金呢?炼金术士认为,普通金属之所以不像黄金那样高贵和耐久,就是因为其自身还有缺欠。因此,加强对这些东西的冶炼,进一步提纯便是可靠的方法。同时,炼金术士还以不同的方法并按不同的比例将其他元素混合进这些材料里,尝试制出黄金。
如果仅仅是为了炼成金子,这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程度的疯狂之举。炼金术士不断说服人们相信这样一个推断:这个工序是将普通金属提纯以进一步升华为至尊的黄金,对应着的是人类经由死亡、复活而完善的过程,最终炼出来的东西就不仅仅是黄金本身了,更是一种长生不老之药。人们甚至可以服用它,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而炼金术士本人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智慧、品德、福气,最终实现与神灵的交流汇通。
毫无疑问,古希腊人对于炼金术的贡献最大,这一时期也是炼金术的哲学化时期。古希腊将这种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由于可能实现物质的转换,炼金术进一步获得了神的地位。
古希腊的元素论为炼金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古希腊人的世界观里,世间万物由气、水、土、火四种元素组成,而整个世界也有燥、湿、冷、热四种基本特性,每种元素都是由两种基本特性组成的,如湿+热=气,湿+冷=水,燥+冷=土,燥+热=火。
这种思想对炼金术的物质转化理论影响巨大,简单来说,就是让炼金术士们从学理层面相信,不同搭配组合可以催生出不同的物质。
这一时期,炼金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术士们认识到添加不同原料的重要性,开始了众多的“实验”,代表性的人物有佐息墨斯、赫尔墨斯。他们都相信,世界存在某种物质,能使贱金属转化为贵金属,并能带来治病的功效。
同时,古希腊时期还出现了炼金术符号,这直接导致了庞杂的炼金术公式在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并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化。
大约在7世纪,阿拉伯世界崛起,甚至一度占领了欧洲的西班牙。阿拉伯人对西方盛行的炼金术同样十分感兴趣。阿拉伯社会中,第一位大师级别的炼金术士是大马士革的王子哈立德·亚连德,他是从一本名为《智者克拉索斯之书》开始学习炼金术,从此痴迷不已,并积极推广这一风尚。
当然,阿拉伯世界中影响最大的炼金术大师还是扎比尔·伊本·海扬。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炼金术由一门“技术”变为一门“学问”。他留下了一批关于炼金术的著作,如《七十论》、《中和论》、《论同情》,等等。在这些著作中,除了可以看到作者合理地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外,还突破性地提出了炼金术中的“硫汞”理论。扎比尔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金属都是由硫黄和水银组成的,只是其中的组成比例不同,炼金术完全可以通过改变金属中硫黄和汞的比例,使之发生内部性质的变化,从而实现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转变。
扎比尔的著作充分显示了其已经由对黄金的追求转为对宇宙的探索。扎比尔还试图通过对物质性质的归纳,从而对物质进行分类。在这个意义上,扎比尔被后人称为“化学之父”并不为过。
如果要排出阿拉伯世界的第三位炼金术大师,那便是阿尔·拉齐。虽然更多的时候,他是以医生身份出现的,不过正是由于这一身份优势,他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将生物学材料引入炼金术。更为疯狂的是,阿尔·拉齐甚至会考虑使用一些草药和动物内脏等,而且他认为新鲜的动物内脏更有效。这些是否有用,后人并不知晓,但是他提出了一个新思路——炼金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加入合适的炼金药。
到了12世纪,“炼金术”这个名称正式在欧洲叫响。
中国特色的炼金术
中国古代也有炼金术,不过人们更习惯称为炼丹术。这里的“丹”就是丹砂,即如今所称的硫化汞。由此可见中国炼金术与西方炼金术中的物质基本相同。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派人到海外求仙人寻不死之药。徐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委以重任的。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预备三年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之后就不见其人。
也许是意识到求人不如求己,秦始皇之后的皇帝不再出海寻找仙山,而是自己动手组织人马炼丹。汉朝时期,儒生李少君对汉武帝说丹砂可以炼成黄金,用这种黄金做成的杯子和碗进餐就可以长寿,长寿了就能到茫茫大海中的蓬莱仙岛上与神仙在一起生活。汉武帝深信不已,此后一门心思组织人马钻研起炼金术。
总体而言,在东汉之前,中国的炼金术还是两个传统:一个是寻找长生不老药,另一个是寻找黄金。简单来看,一个是求寿的,一个是寻财的。到了东汉,这两个传统合二为一:炼金术既可以得到黄金,也可以实现长生不老。
东汉以及其后的晋朝,炼金术出现两个融合倾向。一是炼金术进一步与医学结合起来。许多著名炼金术士如葛洪、陶弘景等同时也是医药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讲述的就是采集并加工制作长生药,这些药物包括动物性、植物性药物,认为它们能起到“养性”、“除病”的作用。同时,《抱朴子内篇》还记录了许多药物如太清丹的制炼方法。
二是炼金术进一步与玄学结合起来。老子、庄子等人的思想都被炼金术士拿来做理论武装。例如,著名的炼金家魏伯阳就结合《周易》研究起炼金术,写了一本著名的《周易参同契》,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剖析长生不死之说。魏伯阳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作为技术突破,书中提到当时的炼金术有《火记》600篇,可见当时火法炼丹已积累了大量经验。
到了唐代,炼金术进入全盛时期,炼金风气深入民间。由于唐朝与道教之间的紧密关系,加上道教又与炼金术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唐朝皇室对炼金术便情有独钟。唐朝的皇帝普遍都喜欢吃丹。
遗憾的是,炼金术最终炼成的多为水银、铅的制剂,吃下去以后就会中毒甚至死亡。据可靠史籍记载,在唐代,死亡与服丹有颇大关系的皇帝就有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六个,此外还有很多中毒程度不同的皇帝。
既然皇帝们都崇信炼金术,王公贵族又岂能置身度外,也纷纷加入炼金的行列。与此同时,许多著名文人也都兴趣浓烈起来。例如,李白、白居易等都好这一口。平民百姓也赶了一把潮流,杀猪的、卖菜的、种田的都炼起金来,一时间蔚为大观。
唐代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药王”,写出了《千金药方》、《千金翼方》等医学名典。同时,他也是一名虔诚的炼金术士,写下了《丹房诀要》。事实上,他的很多药也是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丹房诀要》里有不少化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中国的炼金术士最大的意外发现莫过于火药了。东汉时期,魏伯阳就已指出炼丹时“若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说的正是炼丹中的爆炸现象。现在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黄正是中国炼金术士们喜欢用的原料。
其后,宋代的炼金之风稍微降温,但是其中的火药倒是被开发出来。宋代已有正式的官方的火药作坊制造军事用的火药,而民间则用来制作各种烟火。火药也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