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为企业立命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他五十岁的时候自觉有一种使命,于是以五十五岁高龄开始周游列国。这对于他,有如奉命行事,是所谓“天命”。孔子所说的“天命”,即是一种使命,但他认为是天所赋予的。孔子提出了“使命”的话题。

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认为,了解了人的天赋秉性,也就了解了人的天赋使命,而了解自我本性的主要途径是认真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所以他说,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来等待上天的安排,也就是确立使命或者说是安身立命了。孟子提出了“立命”的话题。

一千多年后,北宋大儒张载重提“立命”的话题。他说出了一句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非常深远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千多年来,它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引以为最崇高的道德境界和理想追求。自此,如何“立命”,如何安身立命,或者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有依托,精神有寄托,便成了中国人一种永恒不变的情怀。

汉字具有多义性。在汉语言环境里,“命”大致有这么几重含义,一是本源或初始条件,所谓“命也、运也”, “天命之谓性”;二是灵魂或生活的意义,所谓“安身立命”;三是偶然性或规定性,所谓“宿命”, “死生由命”, “命中注定”;四是要求或任务,如“使命”、“命令”;五是自我维持生存的能力,所谓“生命”。因此,安身立命,叫“立命”;掌握命运,叫“立命”;确立使命,也可以叫“立命”。当然,这三个“立命”的含义有所不同。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一切源于使命,一切与使命密切相关。他认为,企业开展经营与管理,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当然,这里所说的使命是一个管理范畴的概念,是指企业经营的宗旨和存在的价值。使命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既然使命是管理逻辑和经营逻辑的起点和主线,那么,企业到底应如何确立自己的使命呢?

孟子有句话:“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他说的是治理国家的道理,做企业的道理也是这样。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赢得顾客之心,才能赢得顾客。企业家要追问自己的内心,赢得顾客的欢心,凝聚员工的忠心,才能做好企业;唯有存爱心,发善念,走正道,坚持理想,方能行稳致远。尝有哲言:道,乃理也;理,乃心也。管理,也不过是天理人心。信哉,斯言!

在中国人潜意识深处,好像道义与利益总是相互冲突的,不能兼顾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智慧和利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高度统一的。弗朗西斯·培根说,知识即力量。苏格拉底曾说,知识是美德,智慧即至善。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做错事,更不会干坏事,并且总能建功立业,成就大事。因此,确立使命、掌握命运、安身立命三者之间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只有确立使命,才能掌握命运,活出意义,安身立命。

确立使命,拥有生命,掌握命运,安身立命,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有不少企业是短命的。他们往往抓住一个机会,迅速由小做大,但也迅即由大做烂;结局是富贵一个家族,掏空几家银行,然后作鸟兽散。有人用这样的话来概括中国企业:“火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毫无疑问,这样的企业是没“命”的。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没有生存的必需基础,只是老板的私产和玩物,老板赖以发家致富、出人头地的工具和平台。这样的企业得以存在是偶然,走向消亡是必然。

中国企业家对于经营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还很肤浅,现有的一点竞争优势也很难说是由自身经营活动造成的。中国人自己曾总结了这样一句话:“美国发明,日本做好,韩国做烂,中国人做得没钱赚。”中国企业也在这样怨艾自己的处境:“卖什么,什么贱;买什么,什么贵。”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至于未来,有些企业只能用“明天靠梦、发展靠蒙”来形容。它们犹如水中的浮萍一般,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社会财富极大涌流。这其中企业和企业家厥功至伟。但面对脚下千疮百孔的大地、头顶不再湛蓝的天空,面对被有毒有害食品和商品戕害的老人和孩子,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对社会、对环境乃至对自己的良心又该有多少的亏欠呢?大家都疲于奔命,忙于赚钱。又有多少人在思考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说,什么时候道义和责任不再是人们的笑谈?什么时候履行使命才能成为中国企业的常态?我们满怀期待。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间,人们拥有更加充分的选择自由,彼此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生活方式的差别也越来越显著。人们艳羡别人的成功,不知不觉中忘记和迷失了自我,于是追求错误的和不该追求的东西。这是很多不幸的根源,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自我都丢失了,能不做错误的事情吗?!孟子说:“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自家喂养的小鸡、小狗丢失了,人们知道去寻找,而本心自我丢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啊!

中国古人没有所谓“成功”的概念,只有“真诚”的概念。古人认为,只有坚持做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履行好自己的使命,才能安顿身心,成就自我,获得幸福。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要安身立命,就得认真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找回迷失的自我,并重新确立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总之,在这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重新思考一下“安身立命”这个古老的话题,对于企业、企业家乃至每个人认清自我,找到方向,创造未来,无疑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写作此书,不是因为本人有什么“淑世情结”,而是因为它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课题,尽管管理学者对此探讨得极少。因此,本书绝非是在泛泛地谈论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话题,而是在管理范畴和组织范畴内探讨企业使命和为企业“立命”的问题。

从事管理十几年,学习管理十几年,有过很多困惑,也有很多感悟、触动甚至震撼。感慨于中国企业的生存处境,感慨于管理学界的混乱现状,一直想找个机会把自己的思考、触动和震撼传递出去,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书中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是我的发明和创造,它们来自古圣先贤的教诲、管理大师的启迪以及成功企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