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性情归婴儿——浮躁世界这样养心(4)
- 天下第一道术:老庄之道
- 慧钰
- 4939字
- 2016-12-02 13:46:28
道家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的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因此,老子提倡“复归于婴儿”,也就是要使人的心性和生命返回到淳朴纯真的状态。老子认为,简化生活,返璞归真,才是快乐幸福的源泉。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古代开始一直不间断,最有名的就是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虽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揭示出了快乐的真谛。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以打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着船,迷失了自己的路,也忘了远近,于是就这样走下去,忽然走到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水域,有一片美丽的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
桃花林很宽广,其中没有其他树,花朵开得很鲜艳,青草也绿绿葱葱,坠落的花瓣也繁错交杂。渔人越看越惊奇,就继续往前走,想看看林子的尽头是什么,走着走着,发现林子的尽头就是溪流的源头,源头的旁边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洞,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一些光亮。
于是渔人下船,从洞口走了进去,一开始很狭窄,但是豁然之间变得开朗了,呈现出一大片开阔的地来。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茂密的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伴随其中,接着,他也看到一些人,在田间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也不太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逍遥快乐地生活着。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于是便有村民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杀鸡摆酒来款待他。没有多久,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便纷纷前来和渔人交谈,在交谈之中,渔人也对这里的情况开始有所了解。
原来这些人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女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与外人断绝了联系。桃花源里的人问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不知道外面有汉朝,更不知道魏和晋朝了。
接下去,渔人又与村民进行了一番交谈,其余的村民也邀请渔民到自己家去做客,拿出好酒好菜来招待他。渔人就这样幸福地住了几日才告辞离去。离去的路上,渔人做了标记,但是没有想到,他再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也有一些人听说了此事,也来寻找,但是也是不可得。
可见,桃花源和老子所描述的理想世界是非常相像的。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就是说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其实,理想的社会比较关键的地方有三个:一是国家没有战争;二是人民物质生活丰富;三则是人的内心淳朴自然,简单快乐。
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也就是说,朴这东西虽然很小,以天下之大也不能让它臣服,没有什么能够征服得了它。为什么呢?一方面,由于朴的纯真的性质。最真的东西也就最强,无欲则刚。纯真的人不弄虚作假,不担心被什么人揭穿面目,没有任何把柄掌握在别人手中。这样就没了惧怕淫威的理由。
另一方面,天下莫能臣之,正因它臣于天下。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摆脱什么,就要先完全臣服于什么。朴这个东西,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万物的每个部分。它总是保持低微的姿态,无论贵贱、不分好恶地守护着每一个物体而不凌驾于它们之上。反之也没有什么能离开它。所以,朴也是道。老子认为,人也应像这无名之朴一样,臣服于眼前的状态,甘于承认自己的“小”。
如今这个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有过于纷繁的理想,不切实际的欲望。眼前的虚像和别人的所有,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思维和幻想,让他们觉得自己如今拥有的东西与外界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人们都觉得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更舒适的条件和理想的环境等。殊不知,只有简化生活,返璞归真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老子说:“知止不殆”,意在提醒人们欲望不能过于强烈,要掌握分寸才能不断进步。知止是不止的方法,不止是知止的回报;虚怀若谷知止而定,江海奔流却源源不断。这都源于对真朴的认识和坚守。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老子认为,有悖于自然的欲望被抑制之后,人才能平静下来,人心平静,天下才能归于正道。
如果我们能够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那么必定会快乐无穷。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内心不断地扭曲,使得大家出现了崇拜权力,崇拜金钱的思想,导致我们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沦落。
焦虑、困惑、空虚已经成了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精神顽疾,因为我们的内心失去了简单,不再纯朴,欲望横生,人家有的,我也想有,总是希望和别人攀比一番。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内心的焦躁不安,使我们失去了体会快乐幸福的知觉。
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他把精力集中在了对生活的不满之处。其实,我们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可以让我们开心的事上:妻子的关心呵护,儿女的健康成长,老人的晚年之乐等。让生活多感受一些美好,少一些没有意义的追求,返璞归真,简化生活,知足常乐,才是智者的选择。
想要成功也是如此,考虑的太多太复杂往往是失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些成功人士,很多时候总是会选择简单,只关注自己想要的东西,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刀刃上。简单也让他们的工作变得高效,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些。
简单是一种快乐,简单也是一种力量,有远见的人往往可以抛下身边的不如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世事无常,如果我们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的心归于平静呢?
生活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应该以一种不变的智慧去应对万变,像一个淳朴的孩子一样面对这个世界,谁愿意欺负那些淳朴善良的人呢?简单,也是一种智慧,如此不仅自己的世界变得轻松和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和幸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来源也是从简单开始的,返璞归真,简化生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因为这里面体现出一种我们内心的简朴和自然。没有欲望,不被世俗的牵绊所累,开心快乐地生活,幸福美满地生活。把我们的注意力多集中在一些我们所拥有的,去珍惜眼前所有的,知足常乐,简化生活,才是“惟道是从”的做法。
8.等视万物归混沌
我们心急、惶恐、躁动、不安、焦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随之困扰我们的情绪也不知不觉多了起来。一时间,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令人不安的情绪都是从哪来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情绪确实是困扰着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吃不下,睡不香,坐不安。
被这些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也曾想过问题的症结在哪,然而却常常是百思不得其解,偶尔读读宽心的书,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又为何这般急躁而不安?相信每一个深受情绪困扰的人,都想得到解脱之法,都想能够回到曾经的婴儿般的恬淡状态,开开心心地笑,痛痛快快地哭。
实际上,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简单来说是眼界的问题。一旦世间的人或者物出现了三六九等,我们便会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低的望着高的,高的也唯恐被人超了过去,所以,无论高低,大家全都惶惶不可终日。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意思是,万物一齐生长运动,我由此得以观看物质往复的变化。那纷繁茂盛的万物,最终各自归于它们的本原。归于本原叫作“静”,“静”叫作复归于生命本性。复归于生命本性叫作自然规律,认识了自然规律叫作聪明。
老子认为,大千世界,万物芸芸,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只有尽力使自己的心灵达到虚寂的极点,坚守清静达到极点时,才可以观察觉悟到万物生长变化的循环往复规律。
在生活、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等视万物归混沌,使自己的的心灵达到虚寂的极点,就能够真正地快乐起来、轻松起来。
小路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硕士生,由于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上司的赏识。虽然身在令人艳羡的外企,然而小路过得并不快乐。
小路的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她不适应业务,工作一直很顺利,然而小路还是常常苦闷不堪,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路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先后换过八家公司。然而无论换到哪家公司,小路的状况都是一样的,工作完全能够胜任,也颇受领导喜欢,可就是闷闷不乐,心里天天都像压了一块石头似的,说不出的苦闷、压抑、难受。
无奈之下,小路只得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师的逐步引导,小路开始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苦闷来自内心。
对领导权威的惶恐,让她在工作中如坐针毡,丝毫不敢大意,所以处处谨小慎微,生怕触动了领导的威严。由于工作在外企,人才多不胜数,而且很多人都是年轻有为,虽然小路也很优秀,但对于很多同事还是不免心生羡慕。
劳累一天终于下班了,按理说,小路的心也该放松下来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小路自己一个人身处异乡,下班回到住处也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寂寞孤独感不禁涌上心头,苦于这种内心的煎熬,小路常常会去找自己的朋友们消遣。
然而,要好的姐妹被男朋友当作手心里的宝,小路每次都是羡慕嫉妒恨,要好的同学也都是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看着别人的辉煌,再审视一下自己的落寞,小路心里就更加不是滋味。到后来,为了避免这种刺激,小路索性哪也不去了,下班或者是周末就整日闷在家里,可是总得有事情做啊,于是,小路渐渐迷上了游戏和肥皂剧。
本以为,这样心理就能够平衡了,谁知,新的问题又来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倒是真的很高兴,可每次关上电脑或电视,回到自己原本冷清的生活,一股负罪感便铺天盖地而来。小路怨恨自己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游戏和无聊的电视上,明明知道自己和朋友们的差距,却不思进取,越是这样想,越是自责。在负罪感的压抑之下,小路的每个周末都过得十分糟糕,反倒比上班的时候还累。
小路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缩影。人虽然是形形色色的,然而这些情绪却像病菌一样侵蚀着每一个人的精神和肌体,它使我们时刻处于紧张之中,阻碍我们放松,也阻碍我们快乐的心情,更使得我们常常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引发身体方面的疾病。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因为在我们眼中万物是高低有别的,所以我们的态度也就有了差别,只要钻进了这样一个圈子,我们的心态也就会跟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敏感。所以压力也就逐渐大起来了,情绪也便越来越糟糕了。
看似问题繁多,其实,只要我们视万物平等,回归婴儿最开始的混沌状态,所有的烦恼便会统统消失不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找到了人快乐的药方,那就是平等和混沌。
平等地看待世间所有的人,所以也就没有老板与员工之分,没有事业成功与事业不成功之分,更没有谁有钱与谁没钱之分……一切情绪都归于婴儿状态的混沌,也就没有了这诸多的分别,那么嫉妒、羡慕、惶恐、焦虑又从何而来呢?
平等地看待世间所有的事物,自然也就没有好坏之分,名牌与非名牌之分,也没有豪华与简陋之分……一切都归于混沌,没有了这诸多的分别,那么我们又何必追求名牌,追求大房子、名跑车、顶级游艇?
等视万物便会重新回到婴儿出生时的混沌,烦恼自然会消除。然而,自古以来老子只有一个,庄子也没有第二个,我们自然不可能成为老子或者庄子那样的世外高人,视一切都是虚空之物,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之中采撷精华,来调养我们自己的身心,从而使得身心达到一个平衡健康的状态,情绪上获得一种超然的快乐和放松。
老子常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都不过是大道的表象而已,如果我们能够看透这一层,那么,自然也就容易释怀了。其实,要想达到没有烦恼的“无相”状态也并不困难。一般来说,要经过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听起来似乎玄妙,但实际上道理却浅显易懂,这就好比一个视财如命的人,在死亡边缘走了一遭后,世界观一下子变了,虽然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人还是那个人,但是心态变了,曾经的守财奴变成了慈善家。等视万物说到底关键是心态的变化,心态变了,一切都会豁然开朗起来。
天生万物,不以此厚,不以彼薄,不以人贵,不以物贱。在天的眼里,人人都是刍狗,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亲疏。正因为对万物一视同仁,所以天无喜无悲,虽混沌却可以长存于世,而人因为有好恶而易被喜怒所牵,因为有趋避而易被利欲所驱,这正是不安的根源。只要做到心中有天,如天一样等视万物,那么,我们就会重回曾经的混沌之处,获得如婴儿般纯净而又放松的愉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