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大漠帝国
蒙古原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最初在贝加尔湖东部和黑龙江上游一带,唐时称“蒙古室韦”,分为很多部落。到了12世纪时,以战争、掠夺为荣的蒙古人占据了大漠南北广阔的草原。当时的版图,东起贝加尔湖和黑龙江沿岸,西至额尔齐斯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抵万里长城,北达西伯利亚。蒙古的大多数部落住在草原地带,从事游牧;少数部落住在林区和河畔,以原始的渔猎为生。
12世纪后期,蒙古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开始经营农业,生产铁制工具,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氏族社会解体。一家一户的个体游牧取代了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游牧方式。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拥有大量的牲畜和牧场。与此同时,各部落间的掠夺战争日趋频繁。无休止的战争、仇杀,使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上百个分散部落,在聚散兴衰中结为几个大的部落集团。
13世纪初,出生于乞颜孛儿只斤部的铁木真(1162~1227年)开始了统一蒙古草原的战争。从1200年到1207年的8年之中,他先后征服了塔塔儿、克烈、乃蛮和蔑儿乞部落,实现了蒙古各主要部落的统一。
1206年春,蒙古草原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会上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为“海洋”、“强盛”之意。这个新生的国家使世代饱受战乱之苦的蒙古草原各部落,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民族。
成吉思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统治制度,将行政、军事和生产合为一体。他将全国居民分为十户、百户、千户和万户,分别由成吉思汗的亲属和开国功臣担任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和万户长,统一管辖。分封制打破了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人口,巩固了蒙古的统一,也使封建关系逐步建立起来。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还组建了一支直接归他指挥的常备军——护卫军,这是一支职守明确、制度严格、装备精良的队伍。全蒙古的青壮年男子,一律为兵,由各级长官统领,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平时生产,战时作战。
1205年、1207年、1209年,蒙古3次向西夏进攻,西夏战败求和,向蒙古纳贡称臣。1218年蒙古灭掉西辽。随后,又进行了3次大规模西征。1219~1225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进行第一次西征。当时中亚大国花刺子模国内部矛盾重重,封建主各据一方,不能协同作战。蒙古军队势如破竹,1222年便灭掉了花刺子模,占领整个中亚。然后挥师北上,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的草原地带,一举击败了当时的突厥人和俄罗斯王公联军,但在进攻伏尔加时,被保加利亚人打败。1225年,成吉思汗率兵经里海回到阔别近6年的故乡。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西夏病死,但蒙古秘不发丧,待西夏国王投降被处死后,才发丧北归,而立国近200年的西夏,也至此灭亡了。
马上的天下
蒙古族迁徙、征战均依赖于马匹,马匹在他们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因此蒙古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知道马匹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对其格外爱护。在速不台攻篾儿乞之前,成吉思汗就对他进行叮嘱“要爱惜乘马……平时行军……马辔也要摘掉,这样才能爱护战马”,如果有人违此命令,是熟人遣回,不认识的人斩首。成吉思汗对马匹的爱护超乎我们想象。同时,他们用各种织纹装饰马鞍,这样既显出自身的威严与地位,对马本身也起了保护作用。而且,在长期的生活和战争中,蒙古族积累了丰富驯养马匹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违者重罚。这样就让他们的马匹永远矫健雄壮,才能让成吉思汗东征西战,雄跨欧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