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朱子晚年定论序
- 忽然惊起卧龙愁:王阳明励志文选
- 王阳明 魏朝利
- 2167字
- 2016-10-28 10:30:20
【题解】
王阳明心学与佛道学说、孔孟学说、程朱理学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在此篇文章中,王阳明解释了几种学说之间的关系。文章开篇述说作者探求孔孟学说千年兴息的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作者龙场悟道,开创心学的过程,同时作者解释了心学与孔孟、老释的关系;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关系,作者认为朱熹晚年主张已先得心学之意,反对世儒以朱熹中年未定之说割裂心学与理学关系;文章最后解释文本写作缘由。王阳明作为“剧中人”的解释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需要学习王阳明对待分歧与疑问的态度,正视分歧,反复研讨,而不是回避疑问,方有可能消解分歧,达成一致。
洙、泗①之传,至孟子而息;千五百余年,濂溪、明道②始复追寻其绪;自后辩析③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④。吾尝深求其故,大抵皆世儒⑤之多言有以乱之。
守仁蚤岁业举⑥,溺志⑦辞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⑧,而苦于众说之纷挠⑨疲共,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⑩,欣然有会于心[11],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12],而措之日用[13],往往阙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14]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登诸《五经》、《四子》[15],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而世之儒者妄开窦径[16],蹈荆棘,堕坑堑,究其为说,反出二氏之下。宜[17]乎世之高明之士厌此而趋彼也!此岂二氏之罪哉!间尝以此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自以为立异好奇。虽每痛反深抑,务自搜剔[18]斑瑕[19],而愈益精明的确[20],洞然[21]无复可疑。
独于朱子[22]之说有相抵牾[23],恒疚[24]于心,切疑[25]朱子之贤,而岂其于此尚有未察?及官留都[26],复取朱子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固已大悟旧说之非,痛悔极艾[27],至以为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28]。世之所传《集注》、《或问》[29]之类,乃其中年未定之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而其诸《语类》[30]之属,又其门人挟胜心[31]以附己见,固于朱子平日之说犹有大相谬戾[32]者,而世之学者局于见闻,不过持循[33]讲习于此。其于悟后之论,概乎其未有闻,则亦何怪乎予言之不信、而朱子之心无以自暴于后世也乎?
予既自幸其说之不谬于朱子,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34]之同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竞相呶呶[35],以乱正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辄采录而裒集[36]之,私以示夫同志,庶几无疑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37]矣。
正德乙亥冬十一月朔[38],后学余姚王守仁序。
【注释】
①洙泗,洙水和泗水,河流名,孔子曾在附近讲学,后洙泗代指孔子及儒家。②濂溪,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家、哲学家,传世《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明道,程颢。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伊川人,北宋哲学家、理学家,传世《定性书》、《识仁篇》等著作。③辩析,辩解分说。④旋复,回转。湮晦,音yān huì,埋没。⑤世儒,俗儒、浅陋迂腐的儒士。⑥蚤岁,早年。业举,为科举考试而学习。⑦溺志,心志沉湎其中。⑧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传统社会中,正学指儒家学说。⑨纷挠,纷扰、纷乱。⑩老、释,老子与释迦牟尼,指道家与佛家。[11]会于心,领悟、领会于心。[12]出入,不相符。[13]措,施行。日用,日常应用。[14]动心忍性,指坚持,出自《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赵岐注:“所以惊动其心,坚忍其性,使不违仁。”[15]《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子》,又称《四子书》,即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儒家的四部经典著作,分别记录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言行。[16]窦,孔、洞。径,小路。窦径,比喻歪门邪道。[17]宜,应当。[18]搜剔,搜寻。[19]斑瑕,斑点、瑕疵。[20]的确,真实、实在。[21]洞然,清晰明了的样子。[22]朱子,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朱子,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子,古人对道德高尚、学问高深之人的尊称。[23]抵牾,矛盾。[24]疚,愧疚不安。[25]切疑,亦作“窃疑”,私下怀疑。[26]留都,古代王朝迁都以后,旧都仍保留行政机构,称留都。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为留都。[27]艾,尽、彻底。[28]赎,抵消、弥补。[29]《集注》,即《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对于《四书》的注解。《或问》,即《四书或问》。[30]《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语录的汇编。[31]挟,怀。胜心,好胜之心。[32]谬戾,亦作“谬盭”,悖谬、乖戾。[33]持循,遵循。[34]先得我心,契合我意。[35]呶呶,音náo,喧闹。[36]裒,音póu,聚集。裒集,辑集。[37]冀,期望。[38]正德,明代皇帝朱厚照(1491—1521)1506—1521年间的年号。乙亥,古代干支纪年的第十二年。朔,农历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