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循而行之

【题解】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如何认识“道”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王阳明以“知行合一”为主要理论依据,提出“功夫”学说,强调践行的重要性。本文前半部分介绍“道”的客观存在属性,后半部分则介绍“功夫”的必要性。“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王阳明未必认可闲谈说话,而是主张踏实的、循而行之式的认知方法。当前中国社会风气颇为浮躁,我们为人为学当主踏实之风,以“循而行之”之行动引领社会风气回归敦厚淳朴。

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①之类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②,细细都看出来。然只是一间房。”

先生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③无一毫不彻方可。”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④工夫?”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⑤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⑥终不自见,私欲⑦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⑧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注释】

①柱壁,木柱和墙壁。②文藻,文字。③精白,纯净。④克己,克制私欲。⑤切己,切身,对照自己。⑥天理,道义法则。⑦私欲,个人欲望。⑧歧路,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