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盛世景象,终于在唐太宗手中实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随之屹立于世界东方。史家认为,唐太宗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与汉初的『文景之治』相比,『恭俭不若孝文,而功烈过之矣』,唐太宗也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并盛的皇帝。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炀帝表兄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1]在次子李世民、僚属裴寂、刘文静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隋炀帝派在太原监视的王威、高君雅等官员,以“勤王定乱”的名义起兵,正式揭开了逐鹿中原、定鼎天下的序幕。

李渊先派心腹幕僚刘文静出使突厥,以称臣为条件,取得始毕可汗[2]支持后,遂兵发长安,当年即攻克长安。又立隋炀帝孙杨侑为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3]被宇文化及缢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是为唐高祖,改国号唐,定都长安,建元武德。隋朝正式灭亡,唐朝建立。

事后唐高祖论功行赏,定李世民、裴寂、刘文静三人为太原佐命[4]恕死[5]第一等功臣,特恕二死;定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十四人为第二等功臣,约免一死。

十七人中,李世民、裴寂、唐俭等十四人均出自显赫的官宦世家,只有三人例外,赵文恪出身行伍,李思行是普通士人,武士彟则是太原最富的木材商人。恰恰是最为时人轻贱的武士彟,在日后一举扬名——

其女武则天不但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还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自高宗以后,所有大唐皇帝都是她的子孙血脉。这名以野心、权欲及狠毒知名的妇人甚至一度以武周代唐,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而她的父亲武士彟也因此而一飞冲天,被追封为孝明高皇帝,终得以光耀武氏门楣。

自太原起兵后,秦王李世民身经百战,军功显赫,对大唐更有定鼎之功。就连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谋士魏徵都说:“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征战返回长安时,身穿黄金甲,后面是二十五名大将,再之后是万匹精骑,威风不可一世。唐高祖认为李世民功高望重,前代职官均不足以配赏,特为爱子设“天策上将”一职,位在诸王公之上。李世民由此建立天策府,自行设置官属,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张亮、阎立本、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秦琼、程知节、段志玄等名重一时的文臣武将均是其幕僚。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在秦王宫西面开设文学馆,延请四方文学之士。他自己一有空闲,就到文学馆中与各位学士讨论文籍,直至深夜。时人对文学馆学士很是羡慕,如果得为学士,人们便称之为“登瀛洲[6]”。

李世民有如此声势及人望,自然引来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忌恨。尤其是太子李建成,感受到了深重的威胁及危机。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股势力勾结起来,再联合唐高祖宠爱的妃子张婕妤、尹德妃等人,在唐高祖面前大进谗言,反复构陷李世民。李世民确实有功高盖主之嫌,唐高祖自此开始猜忌次子。李世民的心腹兼至交好友刘文静时任民部尚书[7],最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刘文静是辅佐李渊太原起兵的重要人物。最初,李世民和刘文静暗自谋划起兵,但二人担心李渊沉溺酒色,不思进取,因此托与李渊亲密无间的裴寂前去游说。裴寂与李渊是酒肉朋友,私交极好,二人常常通宵连日地宴语博弈。裴寂甚至违禁将晋阳宫宫女私送给李渊。刘文静找上门时,裴寂尚且惧祸,不肯同意。但刘文静以裴寂私送宫女待客一事相威胁,裴寂惧怕之下,果然劝说李渊起兵。

因裴寂在晋阳起兵之初曾有首鼠两端之举,刘文静一直不大看得起对方,但唐朝立国后,裴寂却位在其上,得任宰相。刘文静对此十分不满,每逢朝臣集议,裴寂一有阐论,刘文静便有意顶撞,两人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纷争。有一次,刘文静与弟弟刘文起喝酒。刘文静醉酒后拔刀砍击木柱,咬牙切齿地道:“有朝一日,一定将裴寂杀死。”裴寂得知后深为忌惮。

刘文静素来支持秦王李世民,裴寂则遵从传统礼法,属于太子李建成一派,两派的明争暗斗也反映到个人的命运上。刚好刘文静侍妾揭发刘文静兴妖作怪,召用巫人。唐高祖派裴寂、萧瑀[8]审问刘文静,刘文静明言无反心,只是对裴寂位居其上有所不满。李世民百般求情,且言当年太原起兵乃是刘文静所定之策。裴寂尽管知道刘文静与秦王李世民关系非同一般,但他历来是太子一派,因此力劝唐高祖铲除后患,说:“文静多权诡,面性猜险,愤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险,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唐高祖一直非常重视裴寂。唐初统一货币,新铸开元通宝,唐高祖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各三炉铸钱,裴寂一炉铸钱,由此可见唐高祖与裴寂私人关系何等密切。在思忖许久后,唐高祖还是采纳了裴寂的意见,将刘文静及其弟刘文起处死,籍没全家。

刘文静事件,被公认为是太子李建成一派占了上风,而宰相裴寂更是公然支持太子。唐高祖晚年安于享乐,内为嫔妃所包围,外政则全部委托给了裴寂。由于内宫宠妃和宰相裴寂均支持李建成一派,遂有太子、齐王联合内宫、外廷“共倾世民”的说法。

太子派和秦王派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发展到了白刃相见的地步。李世民本人也时时身处险境。有一次,太子李建成夜宴李世民,暗中在酒中下了毒。李世民喝酒后,突然心痛如绞,吐了很多血。他自知中了暗算,急忙回到秦王府,幸好解救及时,才不致毒发身亡。

李世民为人深谋远虑,为以防不测,打算先派人占据洛阳,以作为基地。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派工部尚书温大雅、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一千多人前去镇守洛阳,并命他们广散金帛财物,结交各路豪杰,罗致亲信。齐王李元吉大为恐慌,上书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张亮因此被逮捕下狱。但审讯时张亮一言不发,未牵连出任何人,李元吉也无可奈何。因为没有真凭实据,张亮被释放,重新归返洛阳。

唐高祖对亲生儿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有所察觉后,深为苦恼。他不想看到骨肉相残,既不愿意让李世民谋夺太子位,也不愿意太子和齐王谋害李世民,最后决定让李世民出居洛阳,建天子旌旗,想以此来调解李世民兄弟间的猜忌。李建成与李元吉担心李世民到洛阳后,独霸一方,“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便暗中唆使近臣向唐高祖陈说利害。唐高祖昏庸不堪,于是改变主意,不让李世民前往洛阳。李世民一度发出“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的感慨。

为了铲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建成和李元吉还大肆拉拢秦王府的骁将。李建成先派人赠给尉迟敬德一车金银器具。尉迟敬德不但没有接受李建成的礼物,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李元吉便派杀手前来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事先得知消息,便故意将家门大开,自己安卧在床上不动。杀手多次来到庭院,却始终不敢走进寝室。李元吉见行刺不行,又在唐高祖的面前谮毁尉迟敬德。李渊下诏擒拿尉迟敬德,准备处死。李世民坚决请求,尉迟敬德才勉强保住了性命。李建成和李元吉又用同样的手段对付程知节和段志玄,并设法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京师。

太子与秦王积怨益深,势同水火。唐高祖听信太子谗言,将秦王府幕僚尽贬而出。曾经风光显赫的秦王府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等寥寥数人。这些人为了自保,力劝李世民及早铲除太子一党。但李世民迟迟不能下决心,先后问计于名将李靖[9]、李世勣[10]。二人均是性情沉穆之人,没有明确表态,但其实立场已经倾向于李世民一方。历史总是不断重复,隋朝骨肉相残的悲剧再一次在唐朝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即将发生在太极宫北门——玄武门。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正值夏季最炎热之时,长安突然盛传北方强敌突厥将要入侵大唐。太子李建成为了避免李世民重掌兵权,推荐由齐王李元吉领兵出征。李元吉乘机请求让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段志玄随行,并挑选李世民手下精兵充实军队,想乘机夺取李世民兵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亦料想李世民不会乖乖就范,便干脆密谋于饯行之日在昆明池设宴,暗中设伏刺杀李世民,永除后患。不料太子宫官吏率更丞王晊将这一计划泄露给了李世民。李世民见事情紧急,立即入宫向父皇禀报了太子和齐王的阴谋。唐高祖一时愕然,难以相信,只道:“明天上朝时,我要问问他们。”叫李世民等到次日早朝时再说。他知道三个儿子素来斗得厉害,也没有太当回事。

李世民见父皇大有敷衍之意,便决定先下手为强,第二天一早便率领亲信埋伏在太极宫北门玄武门。

长安大内包括皇城和宫城两大区,东有延喜、景风二门,西有安福、顺义二门,正南有含光、朱雀、安上三门,北有玄武门、安礼门以及至德门。其中,玄武门为北面正门。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水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并称为四大神兽。玄武还与玄冥相通,最初的冥间在北方,因此玄武又代表北方,玄神则是北方之神。玄武门居于龙首塬余坡之上,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宫城。北墙外是禁苑西内苑,没有居民生活区,出入比较方便,因而是太子入朝的必经之地。当日当值玄武门的领班将领名叫常何,原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被李世民暗中收买,李建成对此却一无所知。

当时,唐高祖与李世民的谈话内容已被后妃张婕妤密告太子李建成。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对策,李元吉认为应该赶紧布置军队,装病不朝,以观形势。但李建成妄自尊大,认为一切均布置妥当,只要入朝打探完消息,便可置李世民于死地。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一道由玄武门入宫。到临湖殿时,兄弟二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即打马东奔,逃往太子宫。李世民在后面大声叫喊,李元吉张弓回射,但仓皇之下竟然拉不开弓。李世民则当机立断,抢先一箭射死了对其威胁最大的太子李建成。

此时,尉迟敬德率领七十精骑赶到,一箭将李元吉射下马来。李世民亲手射死兄长,神情极为不安,竟然跌下马来,再也爬不起来。李元吉只受了轻伤,赶将过来,夺下李世民的弓箭,打算用弓弦将对方勒死。尉迟敬德在后面大声呼喝,李元吉一时之间难以下手,便舍弃了李世民,逃向武德殿。尉迟敬德穷追不舍,终一箭将李元吉射死。

东宫和齐王府将士闻讯赶来,李世民心腹张公谨是个大力士,抢先将宫门关上。东宫和齐王府将士开始猛攻玄武门,形势十分危急。李世民一面组织随行士卒抵抗,一面派亲信尉迟敬德带甲士入宫,取得唐高祖手谕。

这时,唐高祖正在后宫海池里泛舟嬉戏,浑然不知北面正在发生兄弟手足互屠相残的人间惨剧。海池位于太极宫西北部,是皇宫宫殿群中最接近玄武门的位置。而海池中的人竟然听不到玄武门的厮杀,足见太极宫规模之大。

正当唐高祖玩得高兴时,尉迟敬德突然全副武装地闯入。按照唐朝律法,这已经是杀头大罪。唐高祖见尉迟敬德手握兵器,来势汹汹,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何为?”尉迟敬德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彼时重臣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均陪伴在左右。唐高祖十分惶恐,便问裴寂道:“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裴寂本是太子一党,此时见李世民已然得手,惊惧不安,不敢答话。还是一直暗中支持李世民的萧瑀、陈叔达出面圆场道:“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唐高祖见一旁尉迟敬德手按剑柄,咄咄逼人,大有一言不合便要动手的架势,只得勉强点头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诏,才算平息了这场事变。

唐高祖又召见李世民,予以安抚。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父皇脚趾头,恸哭许久。即使有做作的一面,但也显示他心中着实难安,这种不安也保持了终生,所以才有后来他临死前向著名僧人玄奘询问因果报应一事。

唐高祖见事已至此,不得不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立即下诏道:“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立国以来第一次宫廷政变,以李世民顺利夺权而告终。之后,李世民进行了一场大清洗,尽杀李建成、李元吉子女,其他同党、同谋则一概不予问罪。太子洗马魏徵之前见秦王李世民功高,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后,责备魏徵离间他们兄弟间的关系,声色俱厉,在场众人无不惊惧。魏徵却从容答道:“太子早从魏徵之言,必无今日之祸。”李世民对其耿直的气度非常赞赏,转怒为喜,弃怨用才,任命魏徵为詹事主簿,充分展现出广阔的胸襟和不凡的气度[11]。